正文 第122章 先輩風雲(1)(3 / 3)

“安帝元初七年,北匈奴襲擊伊吾,盡殺長史索班和屯田將士。

朝廷因此展開一場要不要屯戍西域的爭論。班超長子班勇力排眾議,建議在敦煌設置副校尉,以統西域,此後,敦煌太守兼管西域軍政大權。

“延光二年,北匈奴聯合車師進攻敦煌、酒泉等地,班勇任西域長史,從此經營西域。先後擊敗匈奴伊蠡王、呼衍王。永建二年,班勇再次擊降焉耆。於是‘龜茲、疏勒、於闐、莎車等十七國皆來服從’。由此,東漢再次統有西域。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處於大動蕩、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對西域統治衰微。天山南北各國相互兼並,形成七國對峙局麵。

烏孫和車師雄居天山之北;焉耆、龜茲、鄯善、於闐和疏勒爭霸天山之南。這種分裂局麵給鮮卑、柔然、高車、厭噠諸多民族在西域以可乘之機,他們相互角逐,爭戰了一百多年。

“為了共同對付柔然、厭噠,北魏支持高車,與柔然大戰於蒲類海(巴裏坤湖),柔然慘敗,可汗被殺。後來,曾被柔然奴役的突厥部崛起,先後滅了高車、柔然和厭噠。

“由於唐朝較之兩漢更為繁榮強大,唐在西域的疆域比兩漢更為廣闊,東至玉門關、陽關,西到兩河流域(即媯水和阿姆河)以東,波斯以北。因此,派出的管理機構龐大,級別也高於漢朝。大都護府設大都護一人,從二品,是唐朝高品命官,其位僅次於三公,與尚書仆射同列。安西大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和蔥嶺以西、波斯以東,共計二十個都督府。安西四鎮之外的十六個都督府轄八十八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北庭大都護府治所庭州,管轄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裏海以北的廣大地區,共設二十三個都督府。

“兩大都護府設置以來,使廣大的西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說到暢通無阻的絲綢之路,不能不提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詩人李白。他出生於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鎮。在他的大量詩作中,如‘黃河之水天上來’‘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驚人妙語膾炙人口,舉不勝舉。

“安史之亂使朝廷不得不從遙遠的西域兩大都護府調兵平叛。

西域由此空虛,吐蕃趁虛而入,統治西域一百多年。不幸的是唐文宗開成五年,回鶻汗國也因天災人禍,被黠戛斯乘隙攻滅。西遷的回鶻人建起了高昌回鶻汗國和喀拉汗王朝,分別統治西域多年。

“由於金國興起,遼國的王族耶律大石西遷,建立了統轄西域和中亞的強大國家。西遼的統治是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延續。

“後來,成吉思汗攻滅西遼。大統一加強了西域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明朝前期西域最大的國家是察合台後裔禿黑魯貼木兒建立的東察合台汗國。他的繼承人黑的火者和明朝保持著友好關係。

“明朝後期,賽依德建立了葉爾羌汗國。最強盛的時期,除了天山南部地區外,還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伊賽克湖地區,費爾幹納盆地以及巴達克山和瓦罕地區,盡皆納入統治範圍,管轄著中國西部的實際版圖。

“賽依德者何許人也?十二歲隨父出征,屢敗屢戰,飽經挫折,經過艱苦激烈的戰鬥,二十四歲那年,登上汗位。他政治開明,多有建樹,是一位英武有為的大汗。”

“嘖嘖,真是年輕有為!”延子文由衷讚歎。

“英雄自古出少年嘛。”

“先生,唐宋元明清,您漏掉了宋,宋朝不管西域麼?”延子達點滴不漏。

諸葛先生禁不住笑了。說:

“不是漏了。眾所周知,宋朝自開國以來重於防內,投降派一直占上風,哪有雄心和魄力關照西域?隻是在高昌回鶻王阿爾斯蘭於太平興國六年,自稱‘西州外甥獅子王,三遣都督邁遜來貢方物’時,才禮節性地派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勳出使高昌。那是一個腐敗透頂行屍走肉的王朝,留給後人更多的是屈辱和詛咒。它和明朝不提也罷。一言以蔽之,自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以來,西域一直是中國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宋、明兩朝不曾直接管理西域事務,西域的地方政權也不曾分離於中華或投靠於外國,中原和西域各族百姓的友好往來,一直延續著。”

延子達問:

“先生,那清朝的西域又咋樣了呢?”

諸葛先生望著子達,笑笑說:

“問得好!欲知清朝時期的西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