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離開海南,轉戰大城市後,開始涉足房地產之外的業務,資本擴張的非常快。通過杠杆收購和連環控股的方式,投資了武漢國投、華誠財務公司、天安保險、陝西證券、民生銀行以及天津、南寧、蘭州的三個信用社。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一時間成為最招人注意的民營企業。緊接著,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又在房地產、商業零售以及高科技等許多行業通過金融機構相互拆借等方式進行擴張。然而萬通集團用於投資的資金都是以將近20%的年利率短期拆借來的,所以不管它的名聲如何鼓噪,它的財務負擔卻在日益加重。按照20%的年利率來算,沒有60%以上的毛利,投資肯定是虧得。如此,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陷入了惡性循環中:越投,口袋裏的錢越緊,越緊就越加摧殘手中的金融機構和向更多的人與機構去高息拆借,結果雪上加霜,飲鴆止渴,公司不堪重負,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萬通集團內部出現了巨大的分歧。部分高層沉迷於虛幻的規模擴展中,不願意麵對現實;有些高層則悲觀地認為,萬通集團的經營策略出現了巨大的失誤,如果不頂著風險徹底改革,將沒有任何未來;馮侖則認為,就萬通的唯一方法就是賣東西還債。
賣東西還債,對於一個處在風口浪尖的企業來說,決策者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的。出賣現有資產意味著企業陷入危機,意味著領導者的失策,意味著合作夥伴或者潛在的合作夥伴會對雙方的合作有所顧慮,意味著企業上下會人心浮動。這個時候就是決策者強大的內心力量起作用的時候。馮侖必須首先說服自己看淡身份,然後說服公司其他高層的虛榮心,最後在輿論界的不理解中把辛辛苦苦積累來的資產賣掉,然後把回收的款項精心的劃分,部分用來還債,部分用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行。無疑,其中的每一項事務的進展都是困難的,都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勇氣。然而,馮侖和他的團隊做到了。武漢國投賣了,北京、天津和武漢場內證券回購的席位收回了,三個信用社歸入當地城市合作銀行,陝西證券賣了,天安保險抵債了,華誠財務公司破產了,東北華聯也賣了。通過一係列的大踏步後撤行為,萬通集團壓縮了公司成本,基本甩掉了高利貸報複,獲得了健康的投資和擴張能力,步入了穩健發展的軌道。
決策者是企業的掌舵者,是要與狂風暴雨短兵相接的人。所以,決策者強大的內心力量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在企業發展的任何階段,決策者都應該是最睿智、最冷靜、最有方法的帶頭人。縱觀馮侖帶領萬通號乘風破浪的驚險曆程,其強大的內心力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勇敢的為夢想提供實現的機會。
創業可以說是一場冒險。誰都不知道路的盡頭究竟是什麼?馮侖放棄了南德集團為他提供的前景良好的職位,依然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全是因為夢想。有夢想,就要全力以赴,否則夢想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
(2)靈敏的捕捉市場信息,及時進行革新。
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夠在海南泡沫破碎中保全自身,完全得益於萬通高層對市場趨勢的靈敏和迅速做出反應的勇氣。市場趨勢瞬息萬變,決策者如果沒有大膽改變的魄力,將無法趕上市場經濟的步伐。
(3)冷靜麵對危機,妥善處理壓力。
最能體現馮侖強大內心力量的事件無疑是他力挽狂瀾,救萬通於水火之中。作為企業的風向標,決策者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清醒和冷靜,隻有這樣才能穩定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人心,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