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民的責任範圍強調的關鍵詞第一是“直接”,第二是“利益相關者”。如果將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和直接非利益相關者也劃歸為企業公民的責任範圍,那麼企業公民的邊界就會被無限放大,甚至達到令企業自身都無所適從。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世界貿易的大範圍展開,人類的利益相關度也不斷提高。就我國而言,中國和中國企業的責任已經漂洋過海輻射到地球的另一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上,企業公民和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當前在全球範圍內對於企業公民義務的範圍有三種理解。第一種理解是最直接也是最狹義的,即隻要企業盈利、按規定納稅就算履行了企業公民的責任。這種說法有以下原因: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有效分配資源的一個載體,而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承擔的責任是最有效地分配經濟資源。如果一個企業是盈利的,那麼對股東來說這個資源的分配就是積極正麵的。根據經濟學家的了解,隻要企業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能夠盈利,可以按照規定交納稅金,那麼這樣的企業就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的企業公民。當然,這種解釋是最狹義的一種。
還有一種對企業公民義務的解讀就非常寬了,主要是企業公民的義務不僅要維護員工利益、依法納稅、依法經營、建立合理的競爭秩序以及維護社區環境、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等,還要承擔無邊界、無限度的責任。而我國一直有著“均貧富”的傳統,因此很多人對企業公民有著強烈的心裏期待,希望他們“好人好事隨便做”,隻要是好事你就得做,不做你就不是企業公民。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甚至會形成全社會對企業家全體的壓力,可能會出現劫富濟貧的現象。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慈善榜”、“納稅榜”等各種各樣的排行,用來指責企業家和社會先富起來的人捐贈太少。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企業公民的道德綁架。
馮侖比較接受和讚成的是第三種觀點,也是目前西方通用的企業公民概念,即企業公民要承擔確定範圍的社會義務、公民責任,這個範圍就是隻涉及直接的利益相關者。舉個例子來說對於我國的企業公民,非洲難民就不屬於直接的利益相關者,你當然可以關心,但是不關心也不為過,但是如果對直接利益相關者不負責任就是嚴重的失誤。很顯然,員工就是企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企業要對他們負責。當前有很多跨國企業特別強調有道德的采購,像沃爾瑪就不會采購由童工或者監獄的犯人生產的產品,他們認為有尊嚴的勞動才是合乎道德的生產過程,這其實涉及的是勞動保護的問題。
對於萬通集團來說,所在的社區就是他們的利益相關者,那麼社區利益、社區生活、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等都是萬通集團必須關注的。在關注產品的同時,產品帶給消費者的精神、倫理、健康方麵的利益也屬於直接利益相關的部分。以萬通為例,房子除了要保證質量之外,還要關注業主住的是不是健康,有沒有其他生活配套的需求。企業公民的最重要的一條責任就是與客戶之間建立起長期共同發展的合作關係。更進一步來說,企業公民還要全力配合國家的重點舉措和社會發展的環境,比如2008年奧運會就得到了不少企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