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腳踏車(1 / 1)

打個謎語給你猜:“一隻毛狗兩條腿,背上馱個冤枉鬼。”是什麼?不管是城裏還是鄉下,現在的年輕人都不一定知道那是啥玩意,什麼毛狗?什麼冤枉鬼?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那一塊的鄉下人,對這個所謂的謎語太熟悉了,一聽就知道,是腳踏車。他們不僅知道,而且幾乎不把它當謎語了,而是常常拿到嘴上當歌唱,隻要見到路上有騎腳踏車的,就朝那騎車的人大叫:“一隻毛狗兩條腿,背上馱個冤枉鬼。”一直唱到騎車的人騎遠不見了蹤影為止。

明眼人當然也一聽就知道,這叫什麼謎語?這完全是罵人的話,很惡毒地罵騎腳踏車的人,形象地借什麼毛狗的兩條腿,來罵騎在腳踏車上的人為“冤枉鬼”。所謂腳踏車就是自行車,當時在鄉下是個稀罕物,自行車的叫法還不普及。正因為是稀罕物,鄉下人見到騎腳踏車的人心裏就很不平衡,心裏想:你又不下泥巴田幹活,你又不種莊稼,可你卻還比我們種莊稼的人活得神氣,就連走路都不靠腳板走,要那個“毛狗”來馱你,我不罵你才怪呢!

很顯然,那些被罵為“冤枉鬼”的人基本上都是公社的幹部,或者是在城裏工作而老家在鄉下的幹部或者工人,隻有這些人能有條件買得起腳踏車,也隻有他們常常要騎腳踏車在鄉間的小路上跑。你看,那騎腳踏車的人手握龍頭,左轉右拐,行走如飛,有時還將車鈴按得叮零零響,該是多神氣啊!盡管騎車的人還是要用一定的腳力去“踏”,但比鄉下的泥腿子走路完全靠兩塊腳板“一二一”要輕鬆得多,也要快得多。鄉下人見了心裏能平衡嗎?

不過那“謎語”流行了幾年就沒人再唱了,因為腳踏車在鄉下漸漸不再是稀罕物。一輛輛“鳳凰”“飛鴿”開始“飛”進了尋常家庭。當然一開始買得起的人還不是很多,買的人也不完全是看重它的實用性,主要是把它當做一種奢侈品,所以年輕人結婚,女方要求的“三大件”中,有一件就是腳踏車,足見這東西在裝點顏麵上的重要。而擁有了腳踏車的人,常常又要在車圈上係上紅紅綠綠的雞毛圈。這既是出於對車的愛護,更是為了招人惹眼。

後來買得起的人慢慢多了,腳踏車已不再是什麼奢侈品,而是真正成了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因為他們出門的機會顯然比從前要多,來回都騎著自行車,自行車的速度讓他們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就是從那時開始,鄉下很少有人還稱腳踏車,開始改口叫自行車了。這不僅僅隻是改了一個口,更重要的也是改了一個心態:他們不再罵騎車的人,因為再罵就是罵自己了。他們再想起那個“謎語”和唱那個“謎語”的情景,覺得被罵的人那罵才馱得真是冤枉。

一種東西流行起來快,被淘汰得也快。很快,在鄉下人眼裏,自行車又算什麼東西?太慢了,騎它也太費勁了。於是就像一些老人們說的那樣:是人是鬼都要買輛摩托車。其實還有人買了汽車。如今年輕人幾乎是不騎摩托車就不出門,就是下田幹活他們也騎,先將車停放在路邊,幹完活了又騎回來。倒是一些老人看不慣,罵他們的腳越來越金貴了,那才幾步路?就走斷了你的腿!很顯然,這種罵已完全沒有以往對騎車人的那種心理上的不平衡了。

也許,在鄉下,腳踏車漸漸地要淡出人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