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樂正”至“複位”。注“言由”至“之北”。釋曰:“言由楹內”者,以其樂正與工俱在堂廉,則楹南無過處,故由楹內適東楹之東告於公。雲“複位,位在東縣之北”者,案《大射》略於樂,小樂正升堂,經有左右正,則知亦有大樂正,至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東麵時,小樂正亦降立於其南,北麵。卒管,工向東坫之東南,西麵北上坐時,鄭注雲:“於是時,大樂正還北麵立於其南。”臣位尊東,明工升堂時,小樂正升,大樂正東方,西麵,工來東坫之東南,西麵時,大樂正東縣之北,北麵,其小樂正則立於西階下東麵。此燕禮主於樂,故大樂正升堂。今降,明複於東縣之北,北麵也。
射人自阼階下請立司正,公許。射人遂為司正。君許其請,因命用為司正。君三舉爵,樂備作矣。將留賓飲酒,更立司正以監之,察儀法也。射人俱相禮,其事同。
[疏]“射人”至“司正”。注“君許”至“事同”。釋曰:自此盡“皆反坐”,論立司正遂行所監之事。雲“君三舉爵”者,為賓、為卿、為大夫舉旅。雲“樂備作矣”者,歌、笙、閒、合四者備作,各三終矣。案《鄉飲酒》、《鄉射》立司正後始行旅酬者,彼是士饗禮。饗禮之法,莫問尊卑,遍獻之後,乃行旅酬,故立司正之後乃行旅酬。此《燕禮》,國君燕其臣子,雖一獻以辨尊卑,故主人獻君而受酬,主人卑,不敢酬,公獻之禮成於酬。故使大夫媵觶於公,當酬公,君行大惠,即舉之為賓,賓得觶,請旅諸臣遍卿大夫,乃成一獻之禮。複獻,卿大夫皆為之舉旅行酬,皆成其獻。但卿大夫皆堂上有位,近君不敢失禮,故雖舉旅行酬,而未立司正。作樂後,將獻群士,士職卑,位在堂下,將為士舉旅,恐失禮,故未獻之前,即立司正監之,故不同也。
司正洗角觶,南麵坐奠於中庭,升,東楹之東受命,西階上北麵命卿大夫:“君曰‘以我安’。”卿大夫皆對曰:“諾。敢不安!”洗奠角觶於中庭,明其事以自表,威儀多也。君意殷勤,欲留賓飲酒。命卿大夫以我故安,或亦其實不主意於賓。
[疏]“司正”至“不安”。注“洗奠”至“於賓”。釋曰:雲“洗奠角觶於中庭,明其事以自表,威儀多也”者,此奠觶於中庭,威儀多,決《鄉飲酒》不奠,是以《鄉飲酒》作相為司正,洗觶,執以升自西階,是不奠,威儀少也。雲“君意殷勤,欲留賓飲酒。命卿大夫以我故安”者,以上人安,客乃安,故欲安賓,先語卿大夫,以我意故須安也。雲“或亦其實不主意於賓”者,鄭意兩解,前解主意為賓,故使卿大夫為賓安;或亦其實不專主為賓,兼群臣共安也。
司正降自西階,南麵坐取觶,升酌散,降,南麵坐奠觶,右還,北麵少立,坐取觶,興,坐不祭,卒觶,奠之,興,再拜稽首。右還,將適觶南,先西麵也。必從觶西,為君之在東也。少立者,自嚴正,慎其位。
[疏]“司正”至“稽首”。注“右還”至“其位”。釋曰:“右還,將適觶南,先西麵也”者,右還,謂奠時南麵,乃以右手向外而西麵,乃從觶西南行,而右還北麵。雲“必從觶西,為君之在東也”者,若從觶東而左還北麵,則背君,以其君在阼故也。雲“自嚴正,慎在位”者,以司正監察,主為使人嚴正謹慎,故先自嚴正謹慎也。
左還,南麵坐取觶,洗,南麵反奠於其所。反奠虛觶,不空位也。
[疏]“左還”至“其所”。注“反奠”至“位也”。釋曰:必使不空者,亦欲使眾人睹,知司正嚴正之處。
升自西階,東楹之東請徹俎,降,公許。告於賓,賓北麵取俎以出。膳宰徹公俎,降自阼階以東。膳宰降自阼階,以賓親徹,若君親徹然。
[疏]“升自”至“以東”。注“膳宰”至“徹然”。釋曰:雲“降自阼階,以賓親徹,若君親徹然”者,臣之升降當西階,今見賓親徹,膳宰代君徹,不降西階,而降自阼階,當君降處,故雲若君親徹降自阼然也。
卿大夫皆降,東麵,北上。以將坐,降待賓反也。
[疏]“卿大”至“北上”。注“以將”至“反也”。釋曰:案《大射》雲:“大夫降複位。”注雲:“門東北麵位。”不與卿同東麵位者,彼卿有俎,卿取俎以出。故大夫不敢獨在西階下,故複位,複門東,北麵位。此燕,卿無俎,故大夫與卿同降西階下,東麵,北上位也。雲“以將坐,降待賓反”者,上文賓以俎出,當反入升坐,故卿大夫待賓反,亦升坐也。
賓反入,及卿大夫皆說屨,升就席。公以賓及卿大夫皆坐,乃安。凡燕坐必說屨,屨賤,不在堂也。禮者尚敬,敬多則不親。燕安坐,相親之心。
[疏]“賓反”至“乃安”。注“凡燕”至“之心”。釋曰:凡在堂立行禮,不說屨,安坐則說屨,故鄭雲“凡燕坐必說屨”。以其屨在足,賤,不宜在堂,陳於尊者之側也。雲“禮者尚敬,敬多則不親。燕安坐,相親之心”者,《左氏傳》雲“饗以訓恭儉”,設幾而不倚,爵盈而不飲,“燕以示慈惠”,饗在廟立行禮,是敬多則不親者也。燕在寢,以醉為度,是相親之心者也。若然,直雲賓及卿大夫說屨,不雲君降說屨,則君說屨之在堂上席側,是以《禮記-少儀》雲:“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彼據尊者坐在室,則尊者一人說屨在戶內。今此燕在堂上,則君尊說屨於席側可知也。
羞庶羞。謂
肝膋,狗胾醢也。骨體所以致敬也,庶羞所以盡愛也。敬之愛之,厚賢之道。 [疏]“羞庶羞”。注“謂”至“之道”。釋曰:案《大射》雲“羞庶羞”,注雲:“所進眾羞,謂肝膋、狗胾醢也。或有炮鱉、膾鯉、雉、兔、鶉、鴽。”大射先行燕禮,明與彼同。此注不言“炮鱉”已下,注文不具。鄭知有此物者,以經雲庶羞,不唯二豆而已。案《內則》為:“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注雲:“膋,腸閒脂。”此及大射其牲皆用狗,故知有肝膋狗胾。知有炮鱉膾鯉者,《詩》雲:“吉甫燕喜”,“飲禦諸友,炮鱉膾鯉。”又《內則》及《公食大夫》上大夫二十豆,有雉兔鶉鴽。《禮記-王製》雲:“庶羞不逾牲。”此燕用狗,必可有此物而已。《鄉飲酒》、《鄉射》亦有狗,但經直雲羞,不雲庶,是以鄭注雲:“胾醢,明二豆無餘物也。”雲“骨體所以致敬也”者,據未坐以前;“庶羞所以盡愛”,據說屨已後也。 大夫祭薦。燕乃祭薦,不敢於盛成禮也。 [疏]“大夫祭薦”。注“燕乃”至“禮也”。釋曰:“不敢於盛成禮”,謂未立司正之前,立行禮,受獻之時,不祭脯醢,祭先是成禮,不敢成禮於盛時。 司正升受命,皆命:“君曰無不醉。”賓及卿大夫皆興,對曰:“諾。敢不醉!”皆反坐。皆命者,命賓,命卿大夫也。起對必降席,司正退立西序端。 [疏]“司正”至“反坐”。注“皆命”至“序端”。釋曰:雲“起對必降席”者,經雲“反坐”,不雲“降”,明起對必降席,既對乃反坐也。是以《孝經》雲:“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亦是起對也。知“司正退立西序端”者,此無降文,見《鄉飲酒》雲:“司正升相旅,退立於序端東麵。”故知此亦然也。 主人洗,升,獻士於西階上。士長升,拜受觶,主人拜送觶。獻士用觶,士賤也。今文觶作觚。 [疏]“主人”至“送觶”。注“獻士”至“作觚”。釋曰:自此盡“立飲”,論獻士之事。雲“獻士用觶,士賤也”者,對上大夫已上獻用觚,旅酬乃用觶。此獻士即用觶,故雲士賤也。不從今文觚者,若從觚,與大夫巳上何異?故不從。 士坐祭,立飲,不拜既爵。其他不拜,坐祭,立飲。他,謂眾士也,亦升受爵,不拜。 [疏]“士坐”至“立飲”。注“他謂”至“不拜”。釋曰:雲“他,謂眾士也”者,上雲士長,明此士長之外皆眾士也。知“亦升受爵”者,以其士尊於笙之長,笙之長尚受爵於階上,明士得升堂受爵也。言“不拜”者,以其士長得拜,明眾士不拜也。 乃薦司正與射人一人、司士一人、執冪二人,立於觶南,東上。天子射人、司士,皆下大夫二人,諸侯則上士,其人數亦如之。司正為上。 [疏]“乃薦”至“東上”。注“天子”至“為上”。釋曰:此等皆士而先薦者,以其皆有事,故先得薦。司士亦先薦者,案《周禮》司士掌群士爵祿、廢置之事,士中之尊,故亦先得薦也。鄭引《周禮-序官》射人、司士下大夫二人,約出此。“諸侯則上士”者,天子官尊,諸侯宜降一等,以是諸侯射人、司士得在士位中。雲“其人數亦如之”者,案《周禮-序官》:“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皆名射人。則諸侯雖使士為之,人數亦等。以其畿外諸侯張三侯,與天子同,故知射人之數亦同也。言此者,欲見射時射人有事非一,故下文注雲“大射正,射人之長”,是以《大射禮》大射正及小射正皆有事也。雲“司正為上”者,雖同是士,以其為庭長,故設在上先薦之。此經三者當官雖多,皆取長先薦,其餘在於眾位,依齒也。又士位在西有事者,別在觶南,北麵東上也。 辯獻士。士既獻者,立於東方,西麵,北上。乃薦士。每已獻而即位於東方,蓋尊之,畢獻,薦於其位。 [疏]“辯獻”至“薦士”。注“每已”至“其位”。釋曰:雲“即位於東方,蓋尊之”者,以其庭中之位,卿東方西麵,大夫北麵,士西方東麵,是東方尊。今卿大夫得獻升堂,位空,故士得獻,即東方卿位,是尊之。以無正文,故雲“蓋”以疑之也。知“畢獻,薦之”者,以其經雲“辯獻士”,“乃薦士”,故知當畢獻後乃薦也。 祝史、小臣師亦就其位而薦之。次士獻之,已,不變位,位自在東方。 [疏]“祝史”至“薦之”。注“次士”至“東方”。釋曰:雲“次士獻之,已,不變位”者,對先獻士,士即變位,鄉東方也。雲“位自在東方”者,案上設位之時,祝史在門,其小臣在東堂下,是先在東方也。 主人就旅食之尊而獻之。旅食不拜,受爵,坐祭,立飲。北麵酌,南鄉獻之於尊南。不洗者,以其賤,略之也。亦畢獻乃薦之。主人執虛爵奠於篚,複位。 [疏]“主人”至“立飲”。注“北麵”至“複位”。釋曰:雲“北麵酌,南鄉獻之於尊南”者,案《大射》旅食尊,在西鑮之南,北麵。則此主人在南,亦北麵以陳尊,向君,若東楹之西,東向設尊,亦是向君為正。彼酌者,尊後東麵酌,此亦尊後北麵酌,南麵獻之於尊南也。雲“不洗者,以其賤”者,此乃庶人在官,府史胥徒之輩,故雲“賤,略之也”。雲“亦畢獻乃薦之”者,亦上文,士此畢獻,乃薦可知。雲“主人執虛爵奠於篚,複位”者,此約《大射》獻旅食訖,雲執虛爵奠於篚複位,故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