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特點是同一家族出現多個大腸癌或大腸外器官的癌症,但發病年齡較輕。這種綜合征引起的大腸癌占所有大腸癌的,這種病致癌的外顯率約80%。這就是說,80%的病變基因攜帶者終其一生會產生與此病相關的癌症。
二、病因及發病機製
1.遺傳基礎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進行著頻繁的細胞繁殖等生物活動,這其中包括了複製。在此過程中,聚合酶的檢修失誤時有發生,新鏈中每1008個堿基中就有1個是錯誤的,即錯配。然而,實際的錯配的數字卻非常低。當細胞完成全部複製後,隻有不到1/百萬的堿基複製錯誤。這全要歸功於細胞內的錯配修複係統它們提供了強有力的第二道防線,使得複製的保真度很高。
在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的家族,後代從上一代遺傳到缺損的修複基因。受影響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當多個基因發生複製錯誤而又不能及時得以清除時,錯配的基因產品便在體內逐漸累積,最終導致癌症的產生。由於缺損的基因由遺傳所得,受影響個體每個細胞均帶有缺損的基因。因此,大多數受影響的個體呈現出多發性大腸癌,也常見到大腸外的器官被累及。如子宮癌、胃癌、卵巢癌等。
2.病理特點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多出現於右側結腸。病理分級上常呈早期,很少有淋巴結的侵入及遠處轉移。顯微鏡下癌細胞分化差,大多屬黏液細胞癌,常可見到印戒細胞,也常見到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提示癌腫內有強烈的炎症反應細胞存在。
在分子病理方麵,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多為微衛星體不穩定型。癌細胞的核常為二倍體或近二倍體。這與散發性大腸癌不同,後者為染色體不穩定型,其細胞核多為異倍體。
三、基因檢測
臨床標準及基因測試兩者是互補的。
值得一提的是:貝斯達標準比修訂後的阿姆斯特丹標準更寬鬆,病人隻需滿足其中任何一項即可建立診斷。
貝斯達標準更注重於個別病人的患病史而非家族史,且要求每個癌症病人都接受微衛星不穩定性測試。盡管超過90%的與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綜合征相關的癌症均顯示微衛星不穩定,但它們在全部的大腸癌中所占比例不超過而且,散發性大腸癌也呈現微衛星不穩定性。因此,呈現微衛星不穩定性可提示患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綜合征的可能,但僅憑此項並不能建立診斷。
基因測試提供的診斷:
基因測試方法分兩類,一是直接對生殖細胞CT認作修複基因的突變檢測;二是通過微衛星不穩定性測定進行間接評估。
一般而言,家族史符合阿姆斯特丹標準的病人應接受基因測試從而檢查修複基因有無遺傳性的缺損。但由於病變基因缺乏突變熱點以及現有的基因測試方法的敏感度尚待提高,目前僅在70%的病人中證實有突變的存在。
一旦突變的種類和位點得以證實,對家族中其他成員的篩選便變得容易得多了。若證實未攜帶缺損的基因,該家族成員便可如釋重負。他/她患癌風險將與普通人群一樣。而那些基因的攜帶者則應給予谘詢及接受對癌症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