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人是一個更善於傾聽、觀察細致的人。他們有很敏銳的知覺,能一下子就看出人性中的弱點,如言不由衷的阿諛,欲言又止的猶豫和眼神中流露的不信任,一切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雖然敏感的人容易想得太多,跟自己過不去,但這種人卻可以是一個有心人,不至於撞到了南牆還覺得雲裏霧裏。

過度敏感的人可能會更快地意識到問題,而不會對周邊事物視而不見。或許我們從敏感者的身上可以獲得某種啟迪,那就是防止讓自己變成心理麻木者。別人提出批評時,問問自己,他說的有沒有說錯的地方?

如果能這樣,那麼別人的批評對你的進步和成熟便是起了建設性的作用了。對於那些不喜歡你的人,你有沒有想過一定要改變他們對你的態度,要讓他們喜歡你,將這個目標變成自己不得不迎接的一種挑戰。真正有這種思維方式並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然而,一旦你做到了,你對人性的適應能力便會超過你的同事,就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機會。

【心理處方】

不要對別人有偏見

當發現自己的想法跟別人不一樣時,一定要換一下位置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偏見在影響自己,因為很多敏感出於個人的偏見。因此,當有了某種疑慮時,不妨先調查一下,看一看猜疑與事實是否相符。

增強自信心,增加良好的自我感覺

隻要自己真誠、熱情,就會增加自己的吸引力。所以對自己要有信心,同時要多參加學校的各種群體活動,在群體中學習人際交往的知識。

加強溝通

尊重性的詢問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心胸要寬廣

遇事應該樂觀一些,大度一些,不要對人和事情都過於敏感。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寬容,不能斤斤計較,處處表現出比較在意別人的態度,久而久之,會讓人產生與你交往不舒服的感受。有些時候不要太要麵子,有些時候放低些自尊,反倒會贏來別人的尊重和友誼。

15.報複心重怎麼辦

報複是人性中一處扭曲的心理死結。它很像潛藏的癌細胞,當人能控製它時,也許並沒有什麼危害。可一旦它超過了正常的心理比例,就會給人造成傷害。

【專家診斷】

在社會交往中,有些人以攻擊的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傷害或不愉快的人發泄不滿,這種情緒就是報複。報複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它不僅會對報複對象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威脅,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試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仇必報的話,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社會又怎麼能夠平靜安穩?

每個人都該學會用動機和效果統一的觀點去衡量人的行為,這樣可以減少許多不滿情緒的產生,為報複心的萌生斷了後路。當他人給自己帶來傷害或不愉快時,應該試著回想自己是否在也給別人帶來過同樣的傷害。如此將心比心,報複的欲念就會慢慢散去。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沒有利害衝突。當受挫折或不愉快時,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將自己置身於對方境遇中,想想自己會怎麼辦。通過這樣的換位,也許能理解對方的許多苦衷,正確看待他人給自己帶來的挫折或不愉快,從而消除報複心理。

報複畢竟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每個人在產生報複的念頭時務必要多考慮報複的危害性。報複行為會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會不會觸犯紀律或法律。如果良心約束不了自己,那隻有用法律來束縛。

有報複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狹窄,容易受情緒影響,而且惡劣心境的作用強烈而漫長。所以,要加強自身修養,開闊心胸,提高自製能力,讓自己在陽光雨露下生活。

要知道,以惡治惡並不是懲惡揚善,而是對邪惡的姑息養奸。多一點寬容,根除報複心理,就能夠贏得更多的朋友。

當一個人的靈魂真的已被報複心控製,他(她)失去最多的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寬容和慈善。失去寬容和慈善的人麵部有一層潛藏的殺機,這層殺機嚴重消減這個人的魅力。人有時說不出什麼高深的道理,但卻能感覺出事物的本質。一個人接受另一個人,不是接受樣子,而是接受感覺。許多報複心重的人也懂這個道理,不然他們就不會費力不盡地偽裝自己。偽裝很累,因此懷揣報複的人整天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壓力。

如果站在曆史的角度去審視報複的價值,人們會驚歎:報複的人生成本實在是太昂貴了!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如果自己的孩子生性老實,總在外麵受人欺負,三天兩頭掛彩回來,怎麼辦?

有的家長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讓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麵吃虧:你出去又打不過人家,還是在家待著吧。這類家長也不讓別的孩子到家裏來玩,怕人多又打架。還有的家長知道孩子挨打後,不管怎麼回事,首先的反應就是這還得了,找他們家長去,或者就幹脆告訴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齊出動,給孩子壯膽。

前一類家長由於過分限製了孩子的行動,將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群,對外人充滿敵意,也會變得膽小怕事,缺乏交際能力。而後一類家長則會使孩子養成報複心理:不管是誰,隻要觸犯了我,都要給予回擊,以牙還牙,決不手軟。這兩種家長的做法都不可取,隻能使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很怕事,要麼很霸道。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要獨立麵對來自生活各個方麵的衝擊,家長與其像老母雞一樣,總是把孩子護得緊緊的,不如把自護本領早一點交給孩子。這個自護本領就是,讓孩子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獨立麵對外來的各種挑戰,應付各種問題,尋找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理智的家長在碰到孩子打架的情況後,總是先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在這件事上,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告訴孩子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解決。在批評別的孩子的缺點同時,也要給自己孩子指出在這一事件中的責任,不要把埋怨都傾瀉在別的孩子身上。即使發生矛盾的主要責任在對方,也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大度,不耿耿於懷。要讓孩子知道,有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來自外界的欺辱侵犯予以回擊是必要的。有時為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純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諒更是應該的。

有的孩子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在集體生活中也表現得內向、畏縮,家長和老師要注意糾正孩子的這些不足,創造條件,使他們多接觸人,接觸新鮮事物。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於表達、敢於據理力爭的勇氣。

對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家長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遊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如果別人欺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麵對麵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這世界上有正義,也有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有勇氣維護它,捍衛它,哪怕被碰得頭破血流。在外來侵犯麵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隻會號啕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則是愚蠢。

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受氣包,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打架大王。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處方】

人們總認為報複的受害者是被報複者,其實不然,最倒黴的受害者往往會是報複者本人。在報複者實施報複之前,報複者就會跌進扭曲、變態的心理深淵。報複者會花很多時間去構思、幻想和實驗報複的內容。他們會經常陶醉在演習的過程中,而且還會一個人冷冷地傻笑。很多時候報複者完全處於陰暗的心理狀態之中,他們會有自覺犯罪心理。因此心存報複的人內心難得明朗,發黴的心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畸形的態勢。要命的是這種狀態會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當報複心駕馭了人的靈魂時,人就無法自己。從這一刻起,報複者就自己為自己判了無期徒刑。

情緒是一種本能的能量,情緒作為一種能量是有積蓄效應的,積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發泄,但可以通過改道來宣泄。報複的心理,同樣可以且必須通過改變發泄方法、轉換發泄渠道來宣泄。切勿在一念之間,讓邪惡占了上風,到頭來後悔莫及。

人隨著在生活中的磨礪,會逐漸認識到寬容對於這個世界的寶貴。就像基督教教義的變遷:開始的時候,耶穌告訴人們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是後來,他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要打你的左臉,你把右臉也伸出去讓他打;如果一個人要你的外衣,你把內衣也給他。雖然不能夠提倡無原則的寬容,但是這至少說明即使是聖賢也有被報複心理困擾的時候,但他們之所以成為聖賢,是因為他們最後選擇了寬容。要時刻記著這句話:傷人即是傷己。

16.性格陰暗偏執怎麼辦

偏執心理是一種病症,患上這種病的人,往往走極端,死不回頭,還自以為是,分明是自己做錯了,卻總覺得是別人不對。當自己不能和別人取得一致意見時,從來不反思自己的對錯,而總是去探究別人做錯了什麼。

【專家診斷】

偏執是不可小覷的人格缺陷。具有偏執性格的人,往往是高度的敏感,對別人小小的傷害和嘲諷常耿耿於懷,而且思想行為極其固執、孤僻,對別人的成功常抱懷疑和猜忌的態度。總之,偏執是一種可怕的病態心理。所以我們一定要結束固執的心理,改變能改變的一切,接受不能改變的一切,擺正心態,從容生活。

具有偏執性格的人就是這樣一種人: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以我為中心,對別人興趣不大。

常常認為自己對的時候總比錯的時候多。

不太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

認為別人的意見不太有用,因為自己比別人更熟悉情況。

失敗了之後,很不服氣,常抱怨運氣太差。

【心理處方】

改變偏執行為,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如:

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

世上沒有好人,我隻相信自己。

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即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

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軟弱的感覺。

要想改變偏執心理,就要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分,切除自己那種我總是對的想法。

當然,思想上的調整與認識以一種良好的心境為前提,才能有效果。因此,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心靈寧靜下來。

⑴從書籍中獲得撫慰

實驗表明,經常閱讀偉大人物的傳記,更能使那些固執的人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豐富的知識使人聰慧,使人思想開闊,使人不至於拘泥於教條的陳規陋習。但是應該注意的是,越有知識越要謙虛,這是做人的美德。為人處世要尊敬和信任他人,多培養寬容的態度。不要過於欣賞自己的成績,議論別人的不足。不要去計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要和勤奮好學、謙虛謹慎、品德優良的人多交往,養成虛心向別人求教的習慣。

⑵克服虛榮

人無完人,誰都會有缺點和錯誤,這用不著掩飾。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生活,要樹立遠大的目標,追求美好、崇高的東西。不要整天把心思放在修飾打扮和趕時髦上,更不要誇誇其談,不懂裝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