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長假,春妮與媽媽去山上采摘紅酸棗。小春妮今年11歲,小學4年級的學生,是個十分可愛的小姑娘,既聰明又懂事。圓潤的小臉,粉裏透紅,白白淨淨的皮膚,像個小天使一樣。笑起來格外的甜,鄰居的阿姨見了都喜歡親上一口。
今天是十一長假的第三天,小春妮邀媽媽上山去采摘小酸棗。事情是這樣的。小春妮的大姥姥從上海回來了,一行四人,隨行的有她大兒子、大兒媳婦還有7歲的重孫子,老人今年80歲高齡了,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身子骨還很硬朗。這麼大年紀了,眼不花,背不疼,走路也少有人扶,還能自己上樓梯呢。一路上顛簸勞頓,居然精氣神俱佳。闊別故鄉這麼多年,這次回來也是老人心意的安排。自古雲:人生70古來稀,仰仗老天有眼,一口氣趟過這麼多歲月,還能有幾個年頭呢,瞅著還能動彈,就回老家來看看。
如果不是老伴前年過世,早應該一起回來看看,看看鄉裏鄉親,還有城裏和鄉下的幾處親戚。雖然以前也曾經回來過幾次,但畢竟隔著遠,又是忙著抱孫子重孫子,多少年不走動都有點生分了。老人的老家是煙台,年輕時跟丈夫參軍走了,到處漂泊,最後落戶上海,安享晚年。哎,都說葉落歸根,故鄉情重啊。人說近鄉情更怯,老人卻是歡歡喜喜歸故裏。也難怪,金秋十月,天高雲淡,豐收完了的田野,顯得格外空曠,心境自然也豁然開朗。
回來自然先是喜出望外,接下來少不了問寒續暖,杯盞交碰,不勝歡喜。高興不用說了,老家的人自然也是拿出最好的海鮮等招待。論吃喝,人家是大城市來的,什麼沒有見過、什麼沒有吃呢,好歹人家也不挑剔。
酒後茶餘,一個很小的秘密被人不經意發現。先是老人的重孫子,對放在桌子上的瓜果糖梨不怎麼感興趣,卻對放在桌子一旁,一小盤沒來得及撤走的紅都都的小酸棗格外偏愛。小家夥看到了小酸棗便問:“這是什麼?”春妮的大姥姥也看到了,先是眼睛一亮,然後興奮地叫道:“這不就是那個小酸棗嗎,多少年不見了。”“是啊。”春妮的媽媽應了一聲,對那孩子說“嚐嚐吧,很好吃的呢。”老人牙口也很好,也拿起一個放到嘴裏嚼了起來。越嚼雙目似乎也光亮起來,仿佛想起孩提時的舊時光。要知道一捧酸棗也曾經照亮過那種年代的夢。老人的大兒子兒媳婦也拿起一嚐,酸酸甜甜,有滋有味,果然好吃,竟也一連叫好。小家夥吃得更是好開心。是啊,有的從來沒有吃過,有的也是多少年沒有吃了,自然倍感親切。那些曾經酸酸甜甜的往事,自然唇齒流韻,少不了又舊事重提,相互嘮嗑。直嘮得手相互握在一起,開心而笑。
說起小酸棗,大城市的人哪見過這個,隻有丘陵薄地,溝沿河旁的鄉下才會有的。雖然不怎麼起眼,但用途廣泛。據說果肉可以生津健脾胃,果仁是入藥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呢。我想,也許是酸棗可以打著燈籠去把夢找回來吧,所以人自然就肯睡著了。
麵前桌上這些小酸棗還是前幾日,爸爸帶小春妮爬山玩時,順便采摘回來的,不多但很紅,粒兒也大。
一行人都很喜歡吃酸棗,這一切被懂事的小春妮看在眼裏。把媽媽拉到一旁的臥室說:“媽,你看大姥姥他們這麼愛吃酸棗,咱們什麼時候上山多采摘一些,讓他們走時帶上如何?”做媽的一把摟過小春妮說:“還是我的小春妮最懂事,媽也正有這個想法呢。”然後在春妮臉上親了一口說:“明天我們去好不好,因為你大姥姥他們明天要去鄉下看親戚的,這樣我們也有時間去啊。”“好的,就這麼定了。”小春妮學著主持人李勇的動作,小聲說了聲“耶!”,倆人都偷偷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