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真神仙傳奇(3 / 3)

第三回重陽祖沙河店開壇傳道

重陽行化東海,路過北邙山上清宮,題其壁雲:“丘譚王風捉馬劉,昆侖頂上打玉球。你還般在寰海內,贏得三千八百籌。”

一路東行,一天來到萊州府掖縣地方一個大鎮店,掖縣沙河店,正趕上逢三逢八沙河大集,沙河店不僅是山東半島最大鎮店,也是周圍幾路的大集市,南到鼇山衛;西通益都、周村、濟南;東過掖城、龍口、蓬萊、煙台到寧海州。海路從虎崖碼頭北渡大海到遼東半島;西到燕京、直沽,是東去朝鮮、日本的主要港口,沙河店為水旱碼頭,都來趕沙河三八大集,集上商鋪繁雜,銀號當鋪,歌妓舞舘,山貨水產,應有盡有。當地俗話說到沙河集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到了沙河集沒有賣不了的貨,有雜貨市、布匹市、鮮貨市、水果市、故衣市、豬狗市、木貨市、棺材市。每集達萬人至十幾萬人,王祖心中暗想,臨行鍾離老祖叮囑曰:“要到地密人稠之地,汝必在稠人密地之中,混跡同塵,現身說法,自有人來尋你,你卻從中開導,大功可成。‘此去遇海則留,遇馬而興,遇丘而止’。”沙河店離海最近,想必此處便是師父所指,密地人稠開壇之處。王祖擁擠著看盡沙河店大集市,走到一家肉鋪門前,肉鋪劉姓,弟兄二人正在打理顧主,見是一位道長,身材魁偉,領下一部黑須飄灑,頭戴一頂坡梁道巾,身穿一領青布舊衲,手提鐵罐,雖然清苦,但仙風道骨,體魄不凡。二人忙放下手中營生,拱手說師父仙福,王祖一見二人雖然粗俗,但有仙緣,回禮說:“無量壽佛。”大劉一聽是遠方口音曰:“師父遠道而來,請到裏邊歇一歇腳,喝口清水。”王祖亦不客氣便說隨喜,隨喜,叨擾了。竟隨著大劉走進院內一棵梧桐樹下,大劉洗了茶盅,沏上一壺清茶,兩人坐下攀談起來。突然進來一個三十餘歲漢子,急急忙忙走到大劉麵前打恭說:“請劉掌櫃幫我,幫我一幫,我帶我兒來趕集,突然病倒,不醒人事,怕是已經不行了,身上帶錢不多,我是西杜家,請借我幾串錢,趕快救我兒一命,明日便將錢送來。”劉大一聽說:“先別說送與不送,治病要緊,先隨我去拿錢。”大劉拉著來人就要走,王祖說:“先別忙,貧道尚學些小術,病人在哪是否可叫我看看。”來人說:“就在門外。”大劉說快進來叫師父給看一看。兩個人已將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抬了進來,放在一張床上,孩子緊閉雙眼,很是沉重,已無氣息,王祖從紮包掏出一包銀針,念了一句咒語給下了幾針,一刻間孩子睜開眼,就要起來,王祖說:“莫忙,莫忙,先喝點水。”來人央告大劉借錢給王祖,表示謝意,王祖說:“罷了,貧道不遠幾千裏而來,不是來掙小錢的。”有人說:“師父遠路而來是做什麼的?”王祖說:“我是來送有緣人上天堂的。”眾人一聽很怪忙問師父來送何人上天堂?王祖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天堂有路,人人可尋。”大家都覺奇怪,大劉心中自覺一動,對王祖說:“師父是不是很忙,如不然,不嫌小店肮髒在此多住些時日,盡盡我們的善緣。”王祖說:“看來我們有緣份,先住些時日。”圍觀者傳開沙河街來了一位活神仙,能“救死活人”雲雲。大劉對二劉說:“來的這位師父很有道行,他願住下來,也好早晚請教。”二劉說:“這裏屠宰太不潔淨,將他安排到北關那個草亭中,一方麵潔淨,也好叫師父修煉,好好供養,也消消我們的罪衍。”二人商量已定,對王祖說了此意,王祖看了三間草堂在北關城牆下,雖然車馬來往,人來人去,但還清靜,覺得兄弟雖是屠劊卻有善心,願意在此住下來,也好與人接近,便在北關草堂中歇下,對劉氏兄弟說此為“全真”堂,要了紙筆,寫了“全真”二字貼在牆上。王祖於草庵中開始講授全真道教,還為遠近過路人等看病療疾。收下萊州第一徒弟劉通微。時在金·大定七年(1167)丁亥春。七月東去寧海。三年後重陽祖於萊、登、寧三州成立三教五會,最後於萊州成立“三教平等會”,重陽祖謂“三教平等會”為五會之首,五會之根本。會眾最後一次入會者達一千餘眾。教會如此興隆,與王祖在此首壇打下的基礎相關。

且說一天,王祖順著沙河河堤向北海而來,走到譚家村譚家河口,當年河水很寬,一些村民在河岸看過河的人,天氣寒冷濕了衣服都為之著急,見王祖仙姿飄逸,圍了過來,有些老人與王祖攀談,王祖說現在季節還可以,深秋冬天婦女可怎麼過河啊,村人說隻能背河了,為此還出過歹人。王祖說:“好辦,拉笸籮啊。”大家齊聲說這法子好,從那時起譚家河口留下拉笸籮過河的老辦法。王祖又問村裏都作什麼生計,有人說:“我們村,西疃讀書做生意,中疃織布紡線,西疃沒活計,隻能種種地糊口,”有個快嘴的說:“看師父是有道行之人,你猜我村有幾姓人家?”王祖說:“世上雖有百家之姓,你們疃是三姓一家。”老人說:“師父說的一點不錯。”王祖說:“你們東疃守著大飯籃沒飯吃,可惜!可惜!我送你們一個小什物,”王祖從腰間摘下小笸籮遞給村中一位老者說:“三年後你們得還給我一個新的。”王祖順著沙河大堤向北走去。大家猜疑,老道士給個小笸籮是什麼意思,其中一位老人猛醒過來,指著河堤上成片的棉柳說:“老師父是教我們編笸籮、簸箕過活,這是一位高人。”一群青年人聽老人之語,跟著王祖向北海邊跑去。走到沙河入海口,清澈的河水衝入藍藍的大海,王祖問:“這裏怎麼沒有漁船呢?”年輕人說:“河中無漁怎有漁船呢。”王祖說:“怎麼說沒魚呢,我說沙河有魚。”王祖說著從腰中解下一個小葫蘆,倒出一把仙丹,王祖念了幾句咒語,吹了一口法氣,撒向河中,河水中立刻泛上一層金翅金鱗的小魚,眾人見了一齊跪下叩頭高呼活神仙,從此傳開沙河北關來了一位活神仙,為了紀念王祖的功德,後人給小魚起了個名字,叫“仙胎魚”,俗名柳葉魚。(掖縣方誌有記)窮人背一包柳葉魚和大煎餅、餅子,遠行千裏不壞,用野火一烤便能充饑,柳葉魚濟貧救難。譚家東疃編織的簸箕至到今日在沙河大集上出名,遠近皆得用譚家簸箕於年除夕晚上擺包好的餃子和盛供品上供。編簸箕的地窨子油燈窩裏供的是王重陽祖師神位,是王祖善行善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