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禮與不收禮
在住院手術送紅包已見怪不怪的今天,陳家祺不收禮不吃請不要紅包,卻又是仁心仁術的真實故事,在病人中廣為傳播。
陳家祺卻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人有了病已是不幸,希望用金錢買回健康不奇怪,合理的費用也肯定要交,但素不相識、經濟拮據還要送醫生紅包,誰會心甘情願?真的是萬般無奈,甚至很憤慨,這錢你能收嗎!你收了,在病人心裏就沒了形象。人總要講點精神,不能給醫生丟臉。
手術前送紅包的病人,都是為了求平安求醫生做手術盡心盡力。他們不知道,陳家祺眼中的病人,隻有病因、病情、治療方案的不同,沒有地位、身份、金錢的差別。他手中有個登記本,記下了許多等待手術的患者姓名,先後順序完全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排列。優先做手術的,全是眼疾最嚴重、家庭最貧困的病人。——這樣的醫生,怎麼會吃請收禮要紅包呢。
病人治好眼疾後,自然感激不盡,尤其是從黑暗中回到光明世界後,更覺得陳教授的大恩難以報答,這時候封個紅包,送點特產,都是心甘情願之舉,但陳家祺還是不肯收,他告訴病人:治療花費已經不少,今後還要繼續用藥,錢留著備用。再說,陳家祺看到病人痊愈,才是最大的快樂,這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但一般人不知道,從來不收禮的陳家祺,竟也有收禮的時候——
上個世紀80年代,陳家祺給一位香港的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術非常成功。患者高興得不行,買了一輛二手麵包車想送給陳家祺代步,陳家祺多次婉言謝絕,那位先生還是執意要送。
陳家祺不是不想要啊,當時醫院采集角膜供體,都是陳家祺和其他醫生騎著單車去,保存條件差,又很費時間,不利於植片的活性維持。陳家祺早就希望有一輛車,為取材專用。請示了醫院領導後,陳家祺收下這輛車交給了眼庫。
車有了,司機沒有。那時學車可不像今天,到處有駕校,醫院一時找不到培訓的地方,那輛車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也是天意吧,恰巧這時有位部隊首長請陳家祺看眼病,治療後視力恢複了,無以回報,就說你有什麼事需要幫助隻管說。
這回陳家祺沒有拒絕,他想部隊汽車兵多,就問能不能請新兵汽車培訓班幫著培訓一個司機。
首長說沒問題,保管把你的親屬培訓合格。
陳家祺這才說明事情的原委,首長一聽大為讚賞,很快落實了這件事。眼庫終於有了自己的專職司機,角膜取材的時間比原來大大縮短,給病人移植用的角膜就更能保證質量了。
收禮與不收禮,聽上去是截然相反的兩件事,但對於陳家祺來說,卻可以達到辨證統一,那就是一樣的境界,不一樣的做法,一切為了病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