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性感染:由於盆腔內淋巴叢與腎門旁淋巴叢相通,因此,當盆腔內有感染時,細菌可隨淋巴引流到達腎髒。
直接蔓延性腎周圍感染:細菌直接進入腎髒,並引起感染。
腎盂腎炎多發於女性
為什麼腎盂腎炎好發於女性,有以下幾種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尿道口附近的1厘米處常有少數細菌存在。由於女性的尿道短而寬,尿道括約肌薄弱,因而細菌容易侵入。此外,膀胱輸尿管交界部位的活瓣作用較弱,故當膀胱內壓力增高時,可引起尿液反流到腎盂。細菌從而經膀胱和輸尿管上升到腎髒引起感染,多見於2歲以下的女嬰和新婚期、妊娠早期、分娩後數日的婦女。
尿道口和有致病菌存在的陰道及肛門的距離較近,因此易被細菌感染。尤其是女嬰,易受尿布上糞便汙染,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也容易造成汙染。
婦女常因患有宮頸炎、陰道炎、附件炎、盆腔炎等感染性疾病,而易患腎盂腎炎。
妊娠期婦女並發腎盂腎炎,其發病率為0.5%。患者以初產婦為多,發病多在妊娠後期,但也有在妊娠早期與產後的。發病較急,可為雙側性或單側性。由於妊娠期機體內神經體液都發生變化,輸尿管增殖,造成組織鬆弛,管腔膨大,蠕動力降低,小便排出緩慢,尿液瀦留在輸尿管及腎盂內。另外,妊娠後不但輸尿管腔擴大,長度也增加,容易發生扭曲。加上妊娠子宮壓迫輸尿管,尤其是右側輸尿管(因妊娠子宮常向右旋轉)更易造成扭曲擴張。而這些都是引起腎盂腎炎的因素。
增大的子宮也可壓迫消化道產生便秘。便秘時細菌經結腸與腎髒相通的淋巴管傳入腎及輸尿管,從而引起腎盂腎炎。
由於妊娠期孕酮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腎盞、腎盂與輸尿管的平滑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易致腎盂、輸尿管內尿瀦留,引起輸尿管積水並發感染,這也是造成腎盂腎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腎盂腎炎的症狀
急性腎盂腎炎起病急驟,寒戰,高熱,體溫可達391以上,有時伴有精神疲乏、無力、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同時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每天排尿在十次以上,每次尿量雖不多,但仍有排不盡的感覺。患側腰部不適,腰部痠痛,甚或紋痛。腎區常有壓痛、叩擊痛,或肋脊角明顯壓痛。嚴重者伴發腎周圍膿腫時,病人的腰痛劇烈,甚至不敢觸摸。
腹部沿輸尿管經過的腹壁及恥骨上部可有疼痛和壓痛。
尿液混濁以膿尿為主,少數發生血尿。還有一些病人症狀不典型,很像感冒,有發熱、鼻塞、流涕、咽痛,而後才出現膀胱刺激症狀,所以在發病初時容易誤認為上呼吸道感染。有的病人表現為大量血尿或顯徹饢下血尿,這是由於腎盂、腎盞或膀胱黏膜下出血造成的。還有的病人表現為高血壓,可能這樣的病人原來就有高血壓,並發腎盂腎炎後血壓更高,當炎症控製後,血壓還可恢複到原來水平。另外有一種敗血症型,雖不多見,但病情較重,持續高熱,腎區叩痛明顯,此類病人多由於血源性感染所引起。不典型的腎盂腎炎,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須仔細檢查及觀察。
尿液改變是腎盂腎炎的特征之一,通過尿常規檢查與細菌學檢查時可以發現。
膿尿:離心後尿沉渣白細胞在每個高倍視野中大於5個。
血尿:約有1/6病人以突然出現肉眼血尿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蛋白尿:一般為少量蛋白尿,但個別病人可以沒有蛋白尿;反之,也有一些病人可以有大量蛋白尿。
管型:白細胞管型(特別是粘有細菌者),對於診斷腎盂腎炎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可出現顆粒管型、透明管型或其他管型。
非鱗狀上皮細胞:腎盂腎炎發作時可以見到腎小管上皮細胞、圓形上皮細胞、尾狀上皮細胞顯著增多。
尿比重:比重低,尤其在有分解尿素、細菌感染及並發腎小管酸中毒時更為明顯。尿液細菌學檢查
未離心的新鮮中段尿沉渣,革蘭染色見1個細菌,此即相當於尿培養菌落數每毫升尿液中大於10萬個。
離心後尿沉渣革蘭染色塗片,在顯微鏡每個高倍鏡視野下有10~15萬個細菌。
中段尿培養,每毫升尿液中菌落數在10萬個以上。
急性腎盂腎炎的治療
患有急性腎盂腎炎應及時治療,可分兩部分。(全身支持療法:急性腎盂腎炎病人有高熱,需要臥床休息,給予足夠營養,多飲水,補充液體,維持體內水及電解質平衡,尿量每日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從而促進內毒棄排出,病人有惡心、嘔吐時,可采用靜脈輸注液體,加強護理。膀胱刺激症狀明顯者,可給予解痙藥物泌尿靈(黃酮呱酯酸鹽)。此外,也應控製高血壓,糾正貧血。
抗菌藥物治療:首先收集尿液做尿沉渣塗片找細菌、細菌培養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急性病人病情較重,需要及時處理,在細菌培養湘未明確以前,根據尿塗片染色結果,采用毒性小的廣譜抗生素予以治療,如革蘭陽性球菌,可選用萬古黴素;革蘭陰性扞菌,可選用頭孢菌棄、第三代半合成青輕素、氨基搪苷類抗生素。當全身症狀消失後,再改用口服抗菌藥物,如複方新諾明、喹諾酮類合成藥物,治療至少維持2周。治療以後,症狀仍未好轉,則應考慮並發腎內或腎周圍膿腫,需要8型超聲波或檢查,以明確炎症發展情況。根據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和對抗菌藥物敏感情況,選用有效抗菌藥物。病情較重者,可以幾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有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原發細菌經治療後消失,但又產生一種新的細菌,或者細菌的自身發生突變,對正在應用的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所以需反複進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檢查結果,重新調整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的使用,應持續到體溫正常,全身症狀消失,細菌培養陰性後2周。因為約有的病人菌尿複發,又需要進行4~6周治療,方可治愈。大多數上尿路感染的複發是由於治療不徹底,所以有人主張進行掃描,觀察病灶吸收情況,監測治療效果。
急性腎盂腎炎雖然發病較急,病情嚴重,若治療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徹底的治療完全可以治愈。但若延誤診斷和治療不徹底,約有20%。病人有導致患側腎萎縮或皮質瘢痕形成的危險。有一部分病人因尿路梗阻(如尿道口狹窄、膀胱輸尿管反流、後尿道瓣膜和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結石等),而未釆取相應措施,導致反複感染,可以轉為慢性腎盂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