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係感染的主要並發症
腎盂腎炎治療後,仍有持續高熱和白細胞的顯著升高,應警惕並發症的發生。其主要並發症有以下幾種:
腎乳頭狀壞死:又稱為壞死性乳頭炎或腎髓質壞死。這是腎盂腎炎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根據壞死發生的部位,又可分為壞死型或髓質型兩種,壞死型為穹隆部和整個乳頭部均被破壞;髄質型則穹隆部和乳頭部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病變和嚴重感染。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產生腎循環陣礙,組織缺氧、壞死。感染引起組織水腫和炎症,進而產生腎乳頭壞死。同樣,腎盂腎炎可在壞死的基礎上加劇炎症,造成惡性循環。
腎乳頭壞死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壞死的部位、乳頭數及壞死發展的速度。嚴重時可表現為急性暴發性雙側病變,有高熱、寒戰、血尿、少尿、饜痛、排尿困難和氮貭血症,預後大多不良,可出現急性腎衰。但一般來說,病人常表現為輕度的急性發作的症狀,輕度發熱、腰痛、血尿和腎功能惡化。對於這個並發症的主要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同時伴止濫用止痛劑,及時糾正阻塞因素等。
腎周圍炎和腎周圍膿腫:腎包膜與腎周轉筋膜之間的脂肪組織發生感染性炎症稱為腎周圍炎,如果發生膿腫則稱為腎周圍脒腫。病因主要是由於賢盂腎炎直接擴展而來。這二種並發症實際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腎周圍炎未經及時治療,即可發展為腎周圍膿腫。
該並發症起病隱襲,數周後可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病人除症狀加重外,還可出現惡寒、發熱、白細胞升高,往往出現單側的縢痛和壓痛,個別病人可在腹部觸到腫塊。診斷可根據X平片,可見腎區密度增加,腎輪廓不清,腰大肌陰影消失,脊柱凸向健側,朋肌隆起。8超和X檢查也有助於診斷。該並發症的治療主要是及早使用有效抗菌藥物,一旦膿腫形成,應切開引流。
感染性腎結石: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結石,約占腎結石的15%~20.9%,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鎂銨和磷酸磷灰石,尿路感染對結石形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細菌及其引起的膿塊、壞死組織,可作為結石的核心;炎症產生的有機物可能擾亂了尿中膠體和晶體的平衡,不穩定膠體的沉積也成為結石的核心。腎盂腎炎時能產生尿素酶的細菌,將尿棄分解為氨和二氧化碳,尿素具有保護膠體作用,尿素經細菌分解後,其含量減少,因而降低了保護性膠體作用。更重要的是,尿素分解出來的氨與水化合成氫氧化銨,大大增加了尿的堿性,此時銨與尿中鎂和磷酸根結合成的磷酸鎂銨呈高度過飽和而析出;在堿性條件下,尿中的鈣和磷酸根相結合形成碟灰石。
結石可引起腰部和上腹部間歇發作性疼痛,多數為陣發性疼痛,也可為持續性疼痛。也有病人為絞痛,刀割樣痛,常突然發作,疼痛時病人麵色蒼白,冷汗淋漓,脈細而速,甚至血壓下降,呈虛脫狀態,同時惡心、嘔吐,可誤診為急腹症。血尿是腎結石另一症狀,往往是顯微鏡下血尿,少數病人有肉眼血尿。感染性結石的診斷主要根據X線檢查,因為磷酸鎂銨結石是薄板狀或鹿角形多層的不透X線的結石陰影。且這類病人尿液往往呈強堿性,顯微鏡下常有膿細胞及紅細胞,尿培養有細菌生長。
感染性結石治療困難,複發率高,如不妥善處理,則會使腎盂腎炎變成慢性,甚至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內科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大量飲水,配合解痙劑,促使小的結石排出體外,其他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及酸化尿液,乙酰氧肟酸為尿素酶抑製劑,因而可降低尿氨和重碳酸鹽濃度,使尿呈酸性,從而防止磷酸鎂銨和磷灰石結晶及沉澱。若病人並有反複發作腎紋痛和嚴重尿路梗阻者,則需手術治療。
陰性杆菌敗血症。這是泌尿係感染的主要並發症之一,多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黏膜損傷,導致革蘭陰性杆菌侵入血流,從而引發敗血症。發病時大多數病人有寒戰、高熱、全身出冷汗,但也有一些病人起病緩慢,稍後病勢可變得凶險,血壓很快下降,甚至發生休克,嚴重者可以死亡。該並發症的確診有賴於血細菌培養的陽性,故在使用抗菌藥物以前,宜作藥物敏感試驗,懷疑有革蘭陰性扞菌敗血症時,應選擇強有力的抗菌藥物,必要時使用大劑量的皮質類固蘚激素,從而減輕毒血症狀。當然維持尿路暢通是治療本病的又一非常重要的環節。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幾種:由於在急性感染期治療不當,使炎症未能徹底消除,或由於存在慢性病灶(慢性扁桃體炎、慢性支氣管炎、膽囊炎等,並經常不斷排菌到血液引起菌血症,使細菌隨著血循環到達腎髒而引起腎髒反複再感染,以致發生慢性腎盂腎炎。
由於細菌侵襲力小,所以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急性階段及典型的症狀,從而被忽視或延誤了治療,其結果使病情逐漸演變為慢性過程。
存在尿路梗阻,使尿液引流不暢,容易引起反複感染,或使原有感染遷延不愈而形成慢性。
藥物不易滲入破壞的腎組織,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抗菌效能。
腎髒感染後,被破壞的組織形成瘢痕,阻塞腎小管,使隱匿在其中的細菌未能被及時徹底消滅。
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
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根據腎實質損害和腎功能減退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在炎症靜止期,症狀不明顯,但有持續性細菌尿,常有腎區輕微不適感,或伴有輕度膀胱刺激症狀。當出現反複發作的急性炎症時,可伴有局部腎區疼痛、畏寒、發熱和膀胱刺激症狀。如果侵犯雙側腎髒,可表現為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有高血壓,麵部、眼瞼等處浮腫,惡心、嘔吐和貧血等尿毒症症狀。臨床上可以分為五型:
複發型:急性腎盂腎炎經治療緩解後經常複發,臨床表現與急性腎盂腎炎相似或較輕。
高血壓型:晚期慢性腎盂腎炎常並發高血壓,甚至引起惡性高血壓和高血壓腦病、心力衰竭。
低熱型:以長期低熱為主要表現,而尿路症狀不明顯,常伴腰酸、頭暈、乏力等。
血尿型:少數以血尿為主要表現,顯微鏡下或肉眼血尿,伴饜痛及明顯尿路刺激症狀時,易誤診為腎結核。
隱匿型:無任何全身或尿路症狀,僅有尿檢異常,尤其多見於妊娠婦女。
除上述常見的五種類型外,少數病人可呈失鈉性腎炎,失鉀性腎炎,腎小管性醭中毒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