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1.將訶子、薏苡仁、雪梨放入沙鍋中煮取藥液適量。
2.將冰糖放入藥液中,攪拌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感冒便溏者慎食。
【解析】訶子性味苦、酸、澀,溫。入肺、胃、大腸三經。能斂肺澀腸,下氣。《日華子本草》:“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中,奔豚腎氣,肺氣喘急,消食開胃,……。”薏苡仁能健脾清熱利濕。以上二藥與清心潤肺,化痰止咳之雪梨同烹後,可增強滋陰潤燥,清熱止渴之功效。適合肺胃有熱、皮膚幹燥的人士飲用。
甘蔗馬蹄飲(涼)
【配方】紅皮甘蔗2節,馬蹄20個,冰糖少許。
【功效】清熱解暑,潤肌膚,生津止渴。
【製作】
1.將冰糖打碎成屑;甘蔗去皮,壓榨取汁一杯;將馬蹄洗淨,壓榨取汁。
2.將馬蹄汁倒入甘蔗汁中,加入冰糖屑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飲。
【解析】甘蔗性味甘,寒。入肺、胃二經。能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荸薺能清熱化痰,消積。以上二藥食同伍,加上冰糖,不僅能增強滋陰潤燥之功效,而且味道甜美,清涼爽口,尤宜夏季養顏之用。
甘蔗薑汁飲(平)
【配方】冰糖少許,甘蔗1節,生薑50克。
【功效】和胃生津,健脾美容。
【製作】
1.將冰糖打成碎屑;甘蔗去皮,壓榨取汁;生薑洗淨,壓榨取汁。
2.將甘蔗汁、冰糖、生薑汁倒在一個杯內,攪勻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胃、脾三經。能發表散寒,止嘔化痰。甘蔗能清熱生津,下氣潤燥。以上藥食同烹,再加入補中益氣、和胃潤肺之冰糖同伍,能起到和胃生津潤燥之功效,適用於津枯血燥之皮膚幹燥,麵容焦枯而胃口不佳的人士長期服食。
枸杞鮮藕柏葉汁(涼)
【配方】枸杞子15克,鮮藕250克,生側柏葉30克。
【功效】調理肝胃、涼血養顏。
【製作】將生側柏葉、鮮藕、枸杞子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熬煮20~30分鍾,濾去渣。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適用於皮膚幹枯,麵有瘀斑的人士飲用。
【解析】側柏葉性味苦、澀,寒。入心、肝、大腸三經。能涼血止血,祛風濕,散腫毒。《醫林纂要》“泄肺逆,瀉心火,平肝熱,清血分之熱。”枸杞子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側柏葉配伍補肝益腎之枸杞子,再與養血生肌,健脾胃,止瀉之鮮藕同製後,可增強此方調胃和血之功效。適用於麵有瘀斑、肌膚不潤、麵黃肌瘦等症。
三汁飲(涼)
【配方】麥冬10克,生地黃20克,藕100克。
【功效】滋陰潤燥,防皺護膚。適用於舌紅便幹,口燥多飲的人士服用。
【製作】
1.將麥冬、生地黃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20分鍾,濾去渣,留汁待用。
2.將藕洗淨,切碎,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30分鍾,濾去渣留汁。
3.將兩汁合並,裝入瓶中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感冒咳嗽者及胃寒便溏者慎食。
【解析】麥冬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三經。能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肺經。能滋陰養血。此方以麥冬滋陰潤胃為君藥,佐以滋陰養血之生地黃,再與養血生肌之鮮藕配伍,可增強滋陰養顏,潤肺益胃之功效。
杏麥冰糖飲(平)
【配方】杏仁15克,麥冬10克,冰糖少許。
【功效】宣肺養陰。
【製作】將冰糖打成碎屑。杏仁去尖、皮,打碎;麥冬洗淨;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加入冰糖屑,用文火煮熬約15分鍾,濾去渣,稍晾涼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大便溏泄者慎食。
【解析】杏仁性味苦,溫,有毒。入肺、大腸二經。能祛痰止咳,平喘潤腸。麥冬味甘性涼,能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以上二藥配伍,溫涼適中,滋陰而不滯膩,適合調養肺胃、滋養容顏。
杏仁橘皮飲(平)
【配方】橘皮5克,杏仁10克,老絲瓜50克,白糖少許。
【功效】理氣祛痰。適用於氣滯痰多,體胖麵垢的人士飲用。
【製作】
1.將橘皮洗淨,杏仁去尖、皮,老絲瓜洗淨,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
2.將沙鍋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熬20~30分鍾,稍涼後去渣,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食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宜忌】氣虛汗多者不宜多食。
【解析】橘皮又名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二經。能理氣調中,燥濕化痰。杏仁能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絲瓜能清熱化痰,涼血解毒。以上三味同烹,可增強理氣祛痰之功效。對氣滯濕阻,痰多體胖的人士有一定調理養顏之功效。
馬齒莧綠豆芽飲(平)
【配方】馬齒莧40克,黑芝麻15克,白菜根莖頭1個,綠豆芽20克。
【功效】清熱解毒,去麵部青春痘。
【製作】將白菜根莖頭洗淨切片,綠豆芽洗淨,與馬齒莧、黑芝麻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熬20分鍾,濾去渣,稍晾涼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