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湯菜及其他藥膳(一)(2 / 3)

1.將茯苓研粉;鴨肉洗淨,切塊;薑拍鬆,蔥切段。

2.將茯苓、白芷、鴨肉、薑、蔥、料酒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5分鍾,加入鹽、味精、白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茯苓性味甘,平。歸心、脾、肺三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白芷能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白鴨肉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功效。本方以茯苓為君藥,佐用白芷祛風燥濕,並加入滋陰養胃白鴨肉配伍。可發揮清熱調養之功效,並有減肥益膚之功。

菊花養顏雞(平)

【配方】白菊花15克,蓮子30克,鬆子仁30克,白果仁30克,烏雞肉500克,雞湯3000毫升,薑、蔥、料酒、雞油、胡椒粉、食鹽各適量。

【功效】益氣清熱,養顏美容。

【製作】將烏雞肉放入火鍋內,加入其餘中藥、作料及雞湯,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燉煮2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白果味甘、苦、澀,平。歸肺、腎二經。能斂肺氣,定喘嗽,止滯濁,縮尿。蓮子有補脾養心功效。鬆子仁有潤肺止咳作用。菊花可清肝明目疏風。烏雞養陰補血。以上諸味同烹,補益作用較好,並可滋養容顏,健美肌膚。

荷葉麥冬炒蘆筍(涼)

【配方】荷葉30克,麥冬20克,蘆筍250克,料酒、鹽、味精、薑、蔥、素油各適量。

【功效】滋陰,清熱,減肥。

【製作】

1.將麥冬、荷葉放沙鍋中煎煮30分鍾,取藥液適量。蘆筍切小段;薑切片;蔥切段。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加入薑、蔥爆香,隨即加入蘆筍、藥液、料酒、鹽、味精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陽虛便溏者不宜多食。

【解析】荷葉味苦、澀,平。歸心、肝、脾三經。能清熱,治療水氣浮腫。《本草通玄》:“開胃消食,止血固精。”荷葉有減肥瘦身作用。麥冬具有益胃生津功效。蘆筍有清熱解毒,減肥作用。以上二味與蘆筍同烹,可增強其清熱,解暑,減肥作用。適用於煩熱急躁及減肥者四季食用。

麥冬炒苦瓜(涼)

【配方】麥冬30克,苦瓜250克,料酒、鹽、味精、薑、蔥、大蒜、素油各適量。

【功效】滋陰,清熱,解毒,減肥。

【製作】

1.將麥冬放入沙鍋中煮30分鍾,取藥液適量;大蒜去皮,洗淨,切片;苦瓜洗淨,去瓤,切片;薑切片,蔥切段。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加入薑、蔥爆香,隨即下入苦瓜,翻炒一會下入藥液、大蒜、料酒、鹽、味精,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中寒便滑者忌服食。

【解析】麥冬性味甘、寒。歸心、肺、胃經。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苦瓜清熱利尿。此道藥膳,色澤亮麗,入口清爽,利於胃熱肥胖者服食,但痰多便溏者不宜多食。正常人亦可佐餐食用。

二冬燉鵪鶉(涼)

【配方】天冬、麥冬、火腿各20克,玉蘭片、香菇各30克,鵪鶉2隻,料酒、鹽、味精、薑、蔥、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補虛損,滋陰,美容減肥。

【製作】

1.玉蘭片洗淨,切薄片;香菇洗淨,切薄片;火腿切1厘米見方的丁;薑切片,蔥切段;鵪鶉去腸雜,洗淨。

2.將麥冬、玉蘭片、天冬、火腿、香菇、料酒同放沙鍋內,加入鵪鶉及上湯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鍾,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中寒便溏者忌食。

【解析】天冬性味甘、苦,寒。歸肺、腎二經。能潤五髒,滋陰。麥冬對口幹、便秘者效果佳。鵪鶉可補五髒,清濕熱。以上諸味同烹,對於肥胖者既食用美味而又不增肥。正常人亦可佐餐食用。

二冬蘿卜骨頭湯(涼)

【配方】天冬、麥冬各20克,白蘿卜500克,豬棒骨500克,料酒、薑、蔥、鹽、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消積,滋陰,減肥。

【製作】

1.豬棒骨捶破,洗淨;薑拍鬆,蔥切段;白蘿卜去皮,切塊。

2.將天冬、麥冬、豬棒骨、蘿卜、料酒、薑、蔥同放沙鍋內,加入清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小時,加入鹽、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中寒便溏者忌食。

【解析】天冬性味甘、苦,寒。歸肺、腎二經。可清肺降火;麥冬能滋陰潤肺,益胃生津。蘿卜具健胃消食的功效。三者與豬棒骨共燉,有滋陰補益之功,對部分脾胃熱盛,多食肥胖者有一定減肥作用。

荷棗鬆茸燉烏雞(溫)

【配方】荷葉1張,紅棗20個,鬆茸200克,烏雞1隻,薑、蔥、料酒、鹽、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補氣血,美容顏。

【製作】

1.將荷葉去蒂切絲;紅棗洗淨去核;鬆茸洗淨,切薄片;烏雞宰殺後,去毛茬,內髒及爪;薑拍鬆,蔥切段。

2.將紅棗、荷葉、烏雞、鬆茸、料酒同放燉鍋內,加入清湯適量,置武火上燒沸,下入薑、蔥,用文火燉煮1小時,加入鹽、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荷葉性味苦、澀,平。入心、肝、脾三經。能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止血。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以上二味與悅神開胃之鬆茸同烹後,有增強清胃潤燥,益氣和血之功效。與補氣血之烏雞共燉,適用於麵色無光,氣色不佳,肌膚不潤,麵黃肌瘦等症。正常人長年食用亦可。

菊花枸杞炒芹菜(涼)

【配方】菊花10克,枸杞子30克,芹菜500克,薑、蔥、鹽、味精、素油各適量。

【功效】清熱明目,降壓美容。

【製作】

1.芹菜去黃葉老梗,洗淨切段;薑切絲,蔥切段。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下入素油,燒六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再下入芹菜、鹽、味精、菊花、枸杞子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胃寒泄瀉者慎食。

【解析】菊花性味甘、苦,涼。入肺、肝二經。能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月華子本草》:“利血脈,治四肢遊風,心煩,胸膈壅悶……心痛,作枕明目。”枸杞子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二味與性寒涼之芹菜共炒,清涼祛火兼養陰之作用尚好,並可降壓美容。

大蒜山藥炒莧菜(平)

【配方】草決明30克,山藥20克,大蒜10瓣,莧菜300克,薑、蔥、鹽、味精、素油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