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所處的時代,正是新舊黨爭激烈起伏之際,政局動蕩不安。他不讚成變法派的激進措施,也不像保守派那樣頑固守舊,所以政治上始終不得意,屢遭排擠打擊。但他能一貫保持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達樂觀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有多方麵才能,特別是對北宋詞風的轉變有突出的貢獻。他對宋詞的發展比柳永的貢獻更大,他把詞的內容擴展到反映生活的各個方麵,突破了音律形式的束縛,一掃當時綺豔柔靡的風尚,開創了豪放詞派,從而替詞壇開辟了廣闊的園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蘇軾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後來豪放詞的開創者,這首先決定於宋代文人政治地位的改變和詩文革新運動的影響。另外,蘇軾一生豐富的經曆,他在當時文壇上的領袖地位和他在詩文方麵的傑出成就,使他不能滿足於前代詞人的成就,也反對曾風靡一時的柳永詞風。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比柳詞何如?”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孩,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這個故事很能說明柳詞和蘇詞的不同風格。蘇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裏的寫景,著墨不多,卻成功地表現出氣勢雄偉的“江山如畫”的景象。通過懷古,塑造出一個“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這在文人詞中還是第一次出現。結合寫景和懷古,抒發了作者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胸懷。雖然由於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蘇軾在詞的結語流露了消極思想,但仍掩蓋不住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
縱觀宋詞的發展,繼承柳永的有秦觀、周邦彥等。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則是婉約派的另一傑出代表。繼承蘇軾的有黃庭堅、晁補之等。愛國詞人辛棄疾突出地發揚了蘇軾豪放的風格。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慷慨悲歌,抒發了老當益壯的強烈戰鬥意誌。
從思想內容看,婉約派在離愁別恨中委婉地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有一些作品顯得庸俗無聊;豪放派在積極進取中抒發了遠大的理想,有時也在字裏行間發出消極的感歎。但是,瑕不掩瑜,婉約、豪放兩派的許多詞章都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都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怎樣欣賞宋詞
宋詞是我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後人把它和唐詩、元曲並稱為我國韻文史上的三座高峰。詞以宋稱,這本身就說明了它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詞的全稱叫“曲子詞”,簡稱為詞。由於它入樂,又稱為“倚聲”、“樂府”(如蘇軾的詞集叫《東坡樂府》);由於它句式長短不齊,也叫“長短句”(如辛棄疾的詞集叫《稼軒長短句》);又由於早期的詞多從五言、七言絕句演變而來,有人認為它是詩的餘響,於是又有了“詩餘”的別名(如廖行之的詞集叫《省齋詩餘》)。詞起源於隋,經過唐、五代三百餘年的發展,到了宋已完全發育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樣式了。
詞不同於詩,它有自身的特點:①詞皆入樂。詞皆入樂,隨曲而唱。而詩除了漢樂府詩可合樂歌唱外,基本上以吟誦為主。②聲、韻更嚴。詞韻不象詩那樣,兩句一韻非常整齊,而是錯落有致, 寓整齊於變化之中,大致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都要押韻。詞不僅要押韻,而且特講究平仄,平聲須分陰平、陽平,仄聲要辨上、去、入三聲。而詩對聲調,平不須分陰、陽,仄無須辨上、去、入。③句式參差。詞在句式上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長短不齊。而詩除了“詩經”、“樂府”詩中有一些數量不多的參差詩句外,大都整齊劃一。④詞有詞牌。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如“西江月”、“如夢令”、“水調歌頭”等,詩卻隻有題目,沒有牌名。怎樣來欣賞宋詞呢?
1.要了解詞的語言特點,否則便不能把握它的內容意境和美學價值。宋詞作為文言文學也具有一般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錦帽”、“貂裘”猶如說“戴錦帽、穿貂裘”,這是詞的活用;“日月跳丸、光陰脫兔”,“日月”後應補出“如”,“光陰”後應添上“似”,這是成分的省略;“綠水人家繞”這是“綠水繞人家”的詞序變化。詞的語言中還有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字逗”。“一字逗”是詞特有的句法,即吟唱這個字時須獨自成為一個節奏,如“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個“漸”字修飾了三個句子,好像是“霜風漸漸淒緊,關河漸漸冷落,殘照漸漸當樓”三句中提取出的“公因式”。
2.詞中常用典故來使作品簡潔含蓄,餘韻盎然。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了自己想建功報國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憤心情,這個主旨,就是用“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四個影射現實的曆史典故表現出來的。欣賞詞時,如不能了解用典和典故的含義,便不能深刻領會詞意,甚至不知所雲。
3.宋人作詞,講究錘練詞語。凡在節骨眼處用得好的、令人叫絕的,便是後人所謂的“詞眼”。宋祁《玉樓春》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天仙子》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如果去了“鬧”字、“弄”字,所寫景色原也平淡無奇,而著一“鬧”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頓然改觀,平添了許多情趣。欣賞詞時,就要注意抓住詞眼,來領略它的意境和情趣。
4.要注意詞家的不同風格。宋詞傳統上分為兩派,即婉約派和豪放派,這主要是以詞的內容和風格來分的。婉約派是詞壇上曆史最久、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派,文壇上也因此有“詩莊詞媚”之說。婉約派中最傑出的代表,要數女詞人李清照,她的詞清新細膩,藝術形象鮮明動人。例如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展現的是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麵。《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戔刂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寥寥數語,一個頑皮活潑而美麗的少女形象便呼之欲出,非常傳神。在著名的《醉花陰》中,更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生動比喻,委婉地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苦,贏得了千古佳句的美譽。她的晚年名作《聲聲慢》,一開始就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七對淒切的疊字直抒孤獨淒涼的心意,接著從寒秋、薄酒、急風、哀雁、飄落的菊花、雨打的梧桐、寂寞的黃昏等移情的景物描寫中,層層深入地烘托出了一個“愁”字。整首詞語言精練,形象鮮明,感情深沉,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柳永是婉約派另一大家,他的名作《雨霖鈴》,起筆描繪了寒蟬、長亭、暮色、驟雨,淒涼的景物烘托著“執手相看淚眼”的離情,當想到那遙遠的行程和渺茫的前途,以及往後“良辰好景虛設”的日子,衷情無處訴說的處境,詞人真有說不完的惆悵。這首詞淋漓盡致地傾吐了“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心緒,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