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製筆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產業集群雖然兼顧了企業與市場的雙重優勢,但產業集群也不是萬能的。產業集群在公共產品提供方麵同樣是低效率的,在公共產品提供等方麵都需要由政府來彌補產業集群的不足。在集群自組織理論中,起作用的相關機構主要有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教育研究機構等中介組織。我國的中介機構組織得比較晚,不能很好地勝任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的角色,地方政府就應當肩負起這一重擔。作為政府的理性選擇,是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強勢推動者,在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地方政府在對分水製筆產業集群中的積極作用

(1)建設特色工業園區,積極擴展銷售市場

分水鎮政府根據製筆產業的發展狀況及時地設立了製筆特色工業園區,總規劃麵積3006畝。政府在建園初期,按2.5萬元每畝的價格鼓勵製筆業向園區靠攏,使得企業快速集聚起來,搶先抓住發展先機,打好基礎。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500萬元,完善供水、供電、交通、通信、排水排汙等基礎設施。園區建有招商引資辦公室和工業園區管委會、製筆技術研發中心、省級圓珠筆質量檢測中心、企業貸款擔保服務中心和項目服務中心等機構,為企業入園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入園企業可享有土地、稅收、人才等多項優惠政策。製筆工業園區建立後,吸引了諸多外商的投資,促進了集群的發展。

除了建設工業園區之外,政府還在積極擴展市場。桐廬縣政府出台縣委辦〔2009〕62號文件《關於支持幫助工業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市場的實施意見》,在對外市場設經銷點或貿易部的企業,給予企業補助,政府也給予配套。除了出台政策外,政府也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相關交易會,如中國進出口商業交易會(廣交會)、上海商品交易會、香港文具展、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及德國法蘭克福文化用品博覽會等。同時還在上海、鄭州等全國大中城市設立了30多處銷售窗口。另外,由於分水製筆企業大多規模比較小,沒有自營進出口權。為解決出口難的問題,在鎮政府支持下組建了“桐廬雲山製筆有限公司”(28家小企業)、“杭州四海筆業有限公司”(26家小企業)兩家鬆散型的集團公司,由此增強了分水筆的外貿出口能力。政府積極鼓勵發展電子商務,鼓勵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做大做強專業網站。

(2)提供公共產品,完善公共服務

納稅扶持。在目前製筆及配套企業中,除規模企業和一般納稅人企業以外,其他企業均以用電量折算銷售納稅。在全縣所有鄉鎮中,這是唯一的征稅方式,為分水製筆的發展創新納稅模式。同時,政府也對製筆企業做出技改貼息的貼補政策。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縣政府出台了縣委[2008]44號文件《關於支持傳統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其中對引進先進設備給予25%的財政補貼,鎮政府也給予相應的配套。這一係列舉措也為分水製筆集群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3)鼓勵科技創新,鼓勵申請專利,實施品牌戰略

當地政府認識到科技創新、推進技術革新的重要性。筆尖、油墨不僅是製約分水製筆質量提升的技術瓶頸,也是中國建設製筆強國的技術瓶頸。為了解決這些技術難題,在繼續加強“浙大桐廬分水製筆技術研究中心”的同時,又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了“桐廬分水筆用油墨研發中心”,並且啟動了“基於RE的製筆精密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研究”、“新型油墨研發”和“質子膜燃料電池用複合雙極板的研究及開發”三個科研攻關項目,被浙江省科技廳立項重點扶持。在2001年分水鎮成立圓珠筆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接著到2003年被浙江省技術監督局授權為省級檢測中心。分水企業以圓珠筆檢測中心為依托,促進產品質量提高,推動區域特色產品的跨越式發展。2003年又有2家企業被評為“中國製筆王”、3家企業被評為行業名牌產品,使“中國製筆之鄉”整體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有機結合,共同拓展。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分水鎮先後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承辦杭州市科技局主辦的杭州設計大賽,在高校的依托下,分水製筆從原來的普通筆向目前世界關注的可降解材料即玉米材料製作的環保型筆的研發和產業化方向發展。縣製筆協會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下,鼓勵申請專利,分水製筆的專利從2001年的10餘件發展到1000餘件。可以看出分水鎮的專利在2007年位列第一。其中較簡單的外觀設計占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