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最著名的叛徒是猶大,“猶大之吻”相當於“出賣”的同義詞,猶大的名字早已成為叛徒的代稱。在許多人看來,猶大為了三十塊銀元就將耶穌出賣,並非耶穌隻值這麼點錢,而是猶大隻值這麼個價。從《聖經·新約·馬太福音》透露的信息看來,猶大完全是中了魔鬼的奸計,隻不過他悔悟得有些遲緩。他想將那三十塊銀元退還給祭司和長老,且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可是那些惡人豈肯善罷甘休?他們出語嘲諷猶大:“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幹?你自己承擔吧!”猶大把那三十塊銀元丟在聖殿的地板上,心懷愧疚,出去找根繩索吊死了。
一個人處在進退兩難的困境裏,他的可利用價值是他能夠活下去的資本,他的背叛行為則使這種可利用價值變成轉帳支票,為新的主子所據有。以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以他人的生命換取大把的金錢,這些都是出賣靈魂者緊盯著的好處,也正是這些好處使他們踩著西瓜皮在泥濘路上越滑越遠,終於滑落穀底,再也別想爬回昔日光榮的山頭。
東、西方的道德鐵律均譴責叛徒,毫無通融的餘地,一方麵固然是因為叛徒的危害性極大,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變節者既然可以出賣舊主,也完全可能出賣新主,若將這些不確定因素放在軍隊,放在政府,放在公司,誰也不敢保證他們不會變成定時炸彈,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毫無疑問,叛徒在變節之時即已喪失安全感,苟且偷生於惶恐和絕望之中,他們既怕新主猜疑,又怕舊主報複,整日杯弓蛇影,風聲鶴唳。因此叛徒將提前進入活的煉獄和地獄,內心受盡猛火沸油的煎熬。背叛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要不然,中國曆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忠臣烈士寧願引頸待戮,閉目受死,也決不變節投敵。大革命時期,上海工運領袖顧順章被捕叛變,出賣了不少同誌,沒過多久,他全家(包括繈褓裏的嬰兒)即遭鋤奸隊暗殺,顧某為背叛所付出的代價可說是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