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各國軍隊聯合進攻海光寺一帶,聶士成率部迎戰,中炮陣亡,海光寺西局子被奪占。聶士成勇敢善戰,與租界敵軍惡戰多次,為侵略軍所懼憚。當時人記載稱:“西人謂自與中國交戰以來,從未遇此勇悍之兵。”聶士成戰死後,所部步馬30營多半潰散,天津城防因此削弱。次日幫辦北洋軍務宋慶到天津主持戰局。13日,聯軍大舉進犯,炮轟天津城,全城大火。時俄、德軍為一路,由俄軍中將率領進攻東北角水師營炮台(黑炮台);另一路由日、美、英、法、奧軍組成,約五千人,由日本福島少將任指揮,從海光寺直撲天津南門。南門外原是水塘和窪地,義和團掘堤放水、頓成一片澤國。馬玉昆部和何永盛部練軍,憑城固守,炮擊敵軍。義和團在城外濠溝裏和蘆葦叢中阻擊敵人,戰鬥中擊斃美軍第九步兵團上校團長及其以下軍官多名,打死八百餘人。這是天津戰役中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當晚,裕祿在馬玉昆等保護下,逃到北倉。14日,日本工程兵轟塌南門,敵軍從城牆缺口攻入天津城,黑炮台也為俄軍占領。天津失陷後,侵略軍大肆焚掠,殘暴罪行,令人發指。
天津陷落後,俄軍統帥召集各國高級軍官開會,成立天津臨時政府(即“天津都統衙門”),企圖由俄軍上校擔任行政首腦,其他國家表示反對,遂改由俄、英、日各派一名軍官組成委員會(後來又增加德國軍官一名)。這個機構對天津及其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殖民統治,直到1902年8月被撤銷。天津剛失陷,俄國即搶占海河東岸近六千畝地方,劃為俄租界,超過原來英、法、德、日租界的總麵積。其他在天津沒有租界的比利時、奧匈帝國、意大利要求建立租界,已占有租界的英、德、日則要求擴大,因此出現了帝國主義分割天津的局麵。
7月14日聯軍占領天津後,內部矛盾重重,對何時進犯北京爭吵不休。直到8月4日,各國聯軍約兩萬人,從天津出發進攻北京,其中日軍約八千,俄軍四千八百,英三千,美兩千,法四百,意、奧不滿一百人,德軍沒有參加。侵略軍兵分兩路,日、英、美軍為右翼,沿北運河西岸前進;俄、法、意、奧軍為左翼,沿北運河東岸推進。當時沒有統帥,商定每晚各國頭目開會,製定第二天作戰方案。清軍為阻敵前進,在北倉修築陣地,決堤放水,淹沒西沽、北倉間的大片地段,並在有些地方布了水雷和地雷。次日,聯軍以日軍為主進攻北倉。清軍奮力抵禦,斃傷敵軍四百人,但北倉失陷。6日,英、俄、美軍進攻楊村,清軍迎戰失利,裕祿自盡。清政府宣戰後一個多星期,就指示駐外各使館,要它們向各國政府保證,由它“設法相機自行懲辦”義和團,並命令軍機大臣兼武衛軍統領榮祿派人到外國使館商議停戰,後來又一再向俄、日、英、法、德、美政府乞情,請求它們出麵調停。但清政府的一切求和活動都沒有結果。8月7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議和代表,電商各國停戰,前線將領因而更無鬥誌。11日,聯軍逼近張家灣,幫辦武衛軍務大臣李秉衡自殺。12日,侵略軍占領通州。次日,俄軍率先進攻東便門,日軍隨即攻朝陽門、東直門。戰鬥都很激烈,大隊清軍前去增援。廣渠門守備空虛,英軍乘隙攻入。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後、光緒皇帝於次日清晨倉皇出逃。16日圍攻西什庫教堂的戰鬥結束。慈禧在流亡途中,頒布“剿匪”諭旨,通令各路官兵剿辦義和團,要做到斬盡殺絕。聯軍占領北京後,大肆燒殺搶劫。除侵略軍官兵外,傳教士、外交官和僑民亦有參與掠劫者。北京許多房屋成了瓦礫堆,被殺者的屍體到處可見。八國聯軍將北京全城分為幾個占領區,實行軍事統治,鎮壓居民反抗。英、德、法等軍繼續派出部隊,四出攻城略地。9月間,俄軍占領北塘、唐山、秦皇島等地,控製北京、天津到山海關鐵路。德國元帥瓦德西又率領兩萬德軍到中國,並任聯軍統帥。10月中,他派出德、英、法、意軍隊從北京、天津兩路進攻保定。直到次年4月,瓦德西組織了四十六起“討伐隊”(其中三十三起為德軍)四出侵擾,西至直晉邊境的娘子關、紫荊關,西北到張家口,南到直魯邊境。所到之處燒殺掠劫,無惡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