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哪些情況時應送醫院診治
一般來說,寶寶大多在生後3~5天左右即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麵對著剛剛來到人世間嬌嫩幼小的寶寶,年輕的父母們常會感到束手無錯。如寶寶出現下麵的某一種情況,應考慮其患有疾病,須送往醫院診治。
●體溫過高或過低。初步了解寶寶的體溫情況,可采取用手觸摸寶寶手腳溫度的方法,而明確其實際體溫須用肛表測試肛溫。如體溫超過38℃或低於36℃,應視為異常。
●不哭、不吃或少哭、哭聲低弱以及哭時麵色青紫或蒼白。
●排便異常,包括腹瀉、便秘(3天不解大便)、少尿或無尿以及排血便等。
●頻繁地溢奶或發生吐奶現象。
●黃疸出現過早、消退延遲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
●呼吸過深、過促、麵色發灰、口吐白沫或咳嗽。
●口腔中出現白色片狀物,伴有寶寶吃奶困難。
●皮膚出現皮疹或皮膚發硬。
●抽搐。新生兒抽搐往往與大寶寶不同,其表現形式多樣化,且異常動作細微,故往往易被忽視。如寶寶出現憋氣、四肢抖動、口角抽動或陣發性眨眼、全身強直等情況,應視為抽搐發生。
●臍部紅腫、分泌物過多。
●臀部皮膚發紅、起疹或出現脫皮現象。
●肢體腫脹、活動受限或觸弄某一肢體時,寶寶即發生劇烈哭鬧。
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是指細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由此造成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狀。新生兒敗血症至今仍是病死率高、合並症多,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疾病,發病率約1.4‰,新生兒期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階段,與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機體免疫功能不成熟有關,容易合並化膿性腦膜炎。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衛生條件普遍改善,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
感染途徑
新生兒敗血症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臍部,其次是皮膚和黏膜,如有的地區有挑刮寶寶口腔“馬牙”的陋習,細菌也可從呼吸道、消化道等進入血液循環,此外,母親產前或臨產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汙染、產程延長是導致新生兒產前和產時感染的原因。
臨床表現
新生兒敗血症往往缺乏特異性症狀和體征,故早期容易被忽視,一般表現為精神萎靡、反應低下,“三不”(即不哭、不吃、不動),嗜睡,早產兒常體溫不升,足月兒體溫正常或升高,黃疸加重或退後複現,嚴重者可有皮膚出血點、麵色發灰、甚至昏迷和抽風。常有原發病灶,如臍部炎症。
診斷為敗血症的患兒,若出現激惹、尖叫、雙眼凝視、前囟緊張或膨隆、顱縫增寬,以及驚厥時,應高度懷疑合並化膿性腦膜炎,須及時作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以明確診斷,家屬應加以配合。
預防和治療
應注意新生兒的臍部護理,保護新生兒皮膚黏膜不受損傷,防止感染,一旦發現有皮膚黏膜發炎現象,應迅速治療。如發生可疑敗血症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診治。治療主要包括靜脈使用敏感抗生素、支持療法,用藥時間不宜過短。
預防新生兒窒息和猝死
因家長護理不當,健康的新生兒,有時也會突然臉色青紫,哭不出聲,甚至呼吸受阻而發生窒息。這種現象往往使家長手足無措,如果搶救不及時還會造成嚴重後果。那麼應怎樣預防呢?
預防窒息
要預防窒息並不難,平時最好養成寶寶獨自睡覺的習慣,不要含著奶頭睡覺。如和大人睡在一個被窩裏喂奶,疲勞的媽媽熟睡後,充盈的乳房會堵住寶寶的口鼻,枕頭和棉被也會阻塞寶寶的呼吸,造成窒息事故。
喂奶的姿勢要正確,最好抱起喂,使頭部略抬高,不致使奶液返溢入氣管。橡皮奶頭孔不宜過大,奶瓶的傾斜度以吸不進空氣為宜。喂完後應將寶寶豎抱起,輕拍其背部,待打嗝後再放回床上,並要向右側臥,以免溢奶時奶液吸入氣管。
寶寶猝死症
寶寶本來是好好的,怎麼突然會死亡呢?“寶寶猝死症”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常見病症之一,至今仍無法確認其發生原因。所以,家中有新生兒的父母應該多加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才不會發生遺憾。
“新生兒猝死症”是先進國家中,新生兒至周歲寶寶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占40%~50%,尖峰期是2~4個月大)。令人驚惶的是,“新生兒猝死症”的死因並無法由病史、病理解剖、死亡現況得知;但幸運的是,仍有些蛛絲馬跡,可供防治。目前較被接受的假設是,寶寶猝死並不是事出無因,死嬰的腦幹(即生命中樞)由於發展不成熟或異常,導致控製心肺的神經調節、睡眠─清醒、晝夜周期異常所致。
預防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可以是母親在產前患病,病原體經胎盤侵入胎兒血循環而感染;也可因羊膜早破或胎兒窒息時吸入汙染的羊水而感染,生後感染多為護理不當、受涼、交叉感染等所致,其病因主要是細菌和病毒等感染。
新生兒肺炎可以無明顯的呼吸道疾病,僅表現為一般狀況較差、反應低下,哭聲無力、拒奶,嗆奶及口吐白沫等。有的有發熱,有的無發熱,有些患兒出現鼻根及鼻尖部發白、鼻翼翕動、呼吸淺快、不規則,病情變化快,易發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新生兒有上述表現就應想到患肺炎的可能,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一旦確診應立即針對不同的病原體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
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這種物質可以起到保護呼吸道黏膜免遭病原體的侵襲,達到防病的目的。
防止胎內感染
如母親有感染以及難產娩出的新生兒有可能患肺炎時可考慮選用抗生素預防。
環境衛生
家中臥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盡量減少親戚朋友的探視,尤其是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員不宜接觸新生兒,家庭人員接觸新生兒應認真洗手,以防將病原體傳給新生兒而患病。同時最好天天給新生兒洗澡,避免皮膚、黏膜破損,保持臍部清潔幹燥,避免汙染,以達到預防新生兒肺炎的目的。
4-12個月寶寶喂養課堂
輔助寶寶斷奶,寶寶轉眼就長大了
添加輔助食品的作用
輔助食品又稱為離乳食品或轉奶期食品,是指由單純母乳或配方奶喂養過渡到成人飲食這一階段內所添加的食品,並不是指寶寶完全斷奶以後所吃的食品。
添加輔助食品的目的
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足夠的營養素,滿足寶寶生長所需為斷奶做好準備,使寶寶的飲食逐漸從單一的奶類過渡到多樣化的成人飲食;培養寶寶對進食各種食物的興趣,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添加輔助食品要適時
4個月以前的寶寶,消化係統還沒有發育完善,過早添加的輔助食品不能被消化、吸收,還會給胃腸道、肝髒、腎髒等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寶寶4~6個月以後,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營養成分就不能滿足他們對熱能及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此時就必須從各種輔助食品中獲得更多的熱能和多種營養素。
對於一個習慣於吃奶的寶寶來說,從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稀糊狀、糊狀、半固體、固體食物,從單一的味道到甜、酸、鹹;從乳頭、奶瓶喂養到使用勺、筷自己進食,是一個需要逐步學習、逐漸適應的過程,需要半年或更長的時間。
添加輔助食品的好處
添加輔助食品還能使寶寶在練習咀嚼、吞咽的同時,充分鍛煉口周、舌部小肌肉,有足夠的力量自如運用口周肌肉和舌頭,這對今後寶寶準確地模仿發音、發展語言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同時,從4個月起,寶寶的飲食、睡眠等各種生活習慣也逐漸形成。因此,在這一階段按時添加各種輔助食品有利於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寶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