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輔食的原則
每個寶寶的發育程度不同,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也有差異,為寶寶添加輔助食品的先後、品種、數量也可以有一定的不同。但總的來說,為寶寶添加輔助食品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為適應寶寶的咀嚼能力,在剛開始添加輔助食品時,食物可以稀薄一些,使寶寶容易咀嚼、吞咽、消化。待寶寶適應之後,再逐漸改變質地,從流質到半流質、糊狀、半固體,再到固體。例如,先添米湯,然後添稀粥、厚粥,直至軟飯。先給菜泥,然後給碎菜或煮熟的蔬菜粒。
由少到多
最初開始添加輔助食品隻是讓寶寶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吃多吃少對寶寶並不重要,因此不要硬性規定寶寶一次必須吃多少。在寶寶完全適應一種輔助食品之後,再逐漸增加進食量。
由一種到多種
添加以前未吃過的新的輔助食品時,每次隻能加一種,5~7天後再試著添加另一種,逐步擴大品種。有時候寶寶可能不喜歡新添加的食物,會把食物吐出來,這時母親要有耐心,可以反複地讓寶寶嚐試,但不要強迫寶寶吃。
身體健康、情緒良好時添加
當寶寶患病時或消化道功能紊亂時,應暫停添加新的輔助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每次給寶寶增加新的輔助食品後,還要注意觀察是否有食物過敏現象(如皮膚出疹、腹瀉、嘔吐等),如果有,應暫時停止喂這種新食品。
輔助食品的要求
寶寶吃的輔助食品不同於成人的副食,在遵循添加原則的前提下,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食物品種多樣化
不同種類的輔助食品所提供的營養素不同,當寶寶已經習慣了多種食品後,每天給寶寶的輔助食品品種就應多樣化。例如,當寶寶已經習慣了粥和麵條之後,兩者可以交替吃;寶寶已經習慣了肝泥、魚泥、豆腐、蛋之後,上述食物可以輪流吃。讓寶寶吃多種輔助食品,可以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不致造成某種營養素的缺乏。
食物形狀多樣化
寶寶每天的食物中應有流質(如果汁)、半固體(如小饅頭、厚粥、爛飯)等多種質地的食物,並讓他們適應不同烹調方法和質地的食品。
色、香、味俱全
寶寶的視覺、嗅覺已經充分發育,顏色鮮豔而又有香味的輔助食品能提高寶寶的食欲。例如,胡蘿卜與青菜泥、蝦仁蓉與菜泥放在一起,黃色的燉蛋上加些綠色的菜泥,既好吃又好看。寶寶的輔助食品味道宜淡,不能以成人的口味為標準。
添加輔助食品的餐具和方法
一定要用匙
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時,一定要用匙,而不能將輔助食品放在奶瓶中讓寶寶吸吮。添加輔助食品的一個目的是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為斷奶做準備,而將米粉等輔助食品放在奶瓶中讓寶寶吸吮則達不到這個目的。剛開始添加輔助食品時,應每次隻在匙內放少量食物,讓寶寶可以一口吃下。由於母乳和配方奶中的營養成分完全能滿足6個月以下寶寶的營養需求,因此剛開始添加輔助食品時,不要太關注寶寶吃進輔助食品的多少。
方法
添加輔助食品應選擇寶寶健康狀況良好,母親情緒穩定、放鬆的時期。可以先喂一些母乳或配方奶在寶寶半飽的狀態下喂輔助食品。食物溫度保持為室溫或比室溫略高一些。這樣,寶寶就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輔助食品。如果寶寶拒絕吃某種新添加的輔助食品,那麼不能采用強迫的手段,以免使寶寶對這種食物產生反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寶寶情緒比較好的時候,反複多次嚐試。
添加輔助食品需要母親的耐心和細心。據研究,一種新的食物往往要經過15~20次的接觸之後,才能被寶寶接受。而且,寶寶接受某種半固體食物的時間還有個體差異,短的為一二天,長的要1周多。因此,當寶寶拒絕新食物,或對新的食物吃吃吐吐時,母親不要認為寶寶不喜歡這種食物而放棄添加,應該變換做法,反複地嚐試。
輔助食品的製作
製作輔助食品除了要講究烹調方法,使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外,最需要注意的是保證安全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為此,在為寶寶準備輔助食品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清潔
準備輔助食品所用的案板、鍋鏟碗勺等用具應當用清潔劑洗淨,充分漂洗,用沸水或消毒櫃消毒後再用。最好能為寶寶單獨準備一套烹飪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選擇優質的原料
製作輔助食品的原料最好是沒有化學物汙染的綠色食品,盡可能新鮮,並仔細選擇和清洗。
單獨製作
寶寶的輔助食品一般都要求細爛、清淡,所以不要將寶寶輔助食品與成人食品混在一起製作。
用合適的烹飪方法
製作寶寶輔助食品時,應避免長時間燒煮、油炸、燒烤,以減少營養素的流失。應根據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及時調整食物的質地,食物的調味也要根據寶寶的需要來調整,不能以成人的喜好來決定。
現做現吃
隔頓食物的味道和營養都大打折扣,且還容易被細菌汙染,因此不要讓寶寶吃上頓吃剩下的食物。為了方便,在準備生的原料(如肉泥、碎菜等)時,可以一次多準備些,然後根據寶寶每次的食量,用保鮮膜分開包裝後放入冰箱保存。但是,這樣保存食品的時間也不應超過2個星期。
果汁和果泥的製作
果汁、果泥可以用擠壓、搗爛、用匙刮取等方法製作,也可利用家中常備的榨汁器、粉碎機製作。
擠壓法
橙汁、橘子汁可采用此法。將甜橙外皮洗淨,攔腰切成兩半,用力擠壓外皮,使汁流出。橘子汁也可采取上法製作,還可以剝去外皮,取出橘子瓣,撕開囊皮後擠壓取汁。
搗爛法
西瓜汁、香蕉泥、草莓醬可采用此法製作。將西瓜切成兩半,用匙搗爛瓜肉,舀出西瓜汁。將香蕉去皮,放入碗內,用匙搗爛成泥狀,即成香蕉泥。將草莓洗淨,搗爛後就成了草莓醬。
刮取法
香蕉泥和蘋果泥可采用這種方法。將香蕉剝去一麵皮,用不鏽鋼匙輕輕刮成泥狀,即成香蕉泥。將蘋果(最好選擇質地較鬆的紅蘋果)切成兩半後去核,用匙輕輕刮成泥狀,即蘋果泥。可以邊刮邊喂給寶寶吃。
用榨汁器製作
橙汁可采用這種方法製作。將甜橙切成兩半,取一半,將其剖麵向下覆蓋在榨汁器上,輕壓旋轉,汁即流入器皿中。
用粉碎機製作
各種果汁和果泥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將水果洗淨,去除外皮和籽後切成小塊,用粉碎機打成泥狀即可,也可加入適量飲用水。
菜泥和碎菜的製作
蔬菜類食品是添加得較早的輔助食品,父母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來製作各種菜泥、碎菜。菜泥和碎菜的製作方法如下:
菜泥
將洗淨的菜葉去莖後撕碎,放入已煮沸的水內,等水再沸騰後即撈起,放在幹淨的銅絲篩上,用匙刮或壓擠搗爛,濾出菜泥。然後在鍋內放少許油,油熱後將菜泥倒入,翻炒幾下。做好的菜泥可以加入粥、米粉等食物中給寶寶食用。
土豆泥
土豆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在鍋內煮爛,再用匙壓成泥狀。
胡蘿卜泥
將胡蘿卜洗淨,去皮及中間的硬心,切成小塊,加適量水煮爛,用匙壓成泥狀。
番茄泥
將番茄洗淨,在沸水中燙一下,去掉外皮,然後切開,去掉中間的籽切碎或放入碗中用匙壓爛。
碎菜
將洗淨的菜葉切細成末,碎末的粗細可以根據寶寶年齡來調整。將碎菜放入油鍋內炒熟即可。碎菜也可調入粥、米糊、麵條等食物中食用。
泥糊狀葷菜的製作
寶寶適應了穀類、水果、蔬菜等輔助食品以後,就需要添加肉類食品了。魚、肉、蛋、豬肝、蝦等肉類食品不僅含有大量蛋白質,還含有豐富鐵、鋅、鈣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由於此時寶寶還無法咀嚼、磨碎這些肉類食物,消化功能也未發育完善,因此應將肉類食品製成泥糊狀,使寶寶稍加咀嚼就能吞咽下去,並且可以被充分消化、吸收。常用泥糊狀肉食有魚泥、蝦泥、豬肝泥、肉泥等,製作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