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強不息”——孫建博
我這半輩子受過很多苦,但也有很多收獲。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問心無愧。——孫建博
孫建博,男,漢族,1959年 1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淄博市林業局調研員、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省道德模範。
一個從小就因病導致殘疾的人,拖著一條殘腿走過了將近 50年,卻仍然還保持著一貫的謙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在他談笑間,仿佛忘記了他自己是個一級甲等的殘疾人。曆經磨難,他帶領一個曾欠債 4000多萬元的國有林場走出了困境,並且讓千餘名職工過上了好日子。他的病腿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但憑借著超強的耐力,每天早上七點,他總是會風雨無阻地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裏。不論是麵對朋友、領導還是下屬,更不論是麵對成功還是困難,他總是微笑著。他就是孫建博。山東省淄博市原山集團董事長、原山林場場長,一個被原山人親切地稱為“原山之子”的小個子男人。
通常在人們眼中,一個殘疾人,如果他能不給社會增添負擔,自己養活自己就是非常值得褒獎的“自強不息”。孫建博卻認為這樣還遠遠不夠,在領導題字時,他從不讓寫“自強不息”。他的追求超越了自強不息:“不成為社會負擔,對殘疾人來說,也不是太難的事。而就我自己來說,殘疾人為社會作貢獻,也是可以做到的嘛!”
前段時間召開的全國林業工作會議通報說,在全國 4507個國有林場中,貧困林場達 3770多個,占林場總數的84%。隻有 43000畝森林的原山林場,從麵積上說,排名靠後,但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說,排名靠前。
這一改變是從 15年前開始。1996年底,孫建博出任原山林場場長時,林場已經 3個月沒開工資了,此時市裏又將瀕臨絕境的市園藝場劃歸原山管理,兩個“老大難”單位共外欠債務高達 4000多萬元。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麵前,他發自肺腑地說:“我是一名殘疾人,但更是一名共產黨員。129我有責任帶領大家把資源保護好,把林場發展好。從今以後我豁上這條命和大夥兒一塊幹了,為了咱原山人過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我也情願!”
在他上任之初,正值年關,因為拖欠了幾個月的工資,很多職工家裏非常困難。心急如焚的孫建博顧不上個人腿上的病痛,到處找人“化緣”。最終,他以個人名義在民政部門賒了 200多桶花生油、200多袋麵粉,發給了職工,讓大家過了一個好年。
“千難萬難,有信念就不難。從第一天上任,我就有個信念,大家信任我,把林場交給一個殘疾人,我就是搭上這條命,也要把林場救活!”孫建博說。1997年,淄博市給林場解決了 40萬元資金。頂著壓力,他對其下屬的 6家虧損企業堅決關停並轉,並對企業使用的車輛、辦公地點等實行公開拍賣,減少了開支。此外,又多方籌資建起了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的紙箱廠、工具廠、酒廠、苗圃等,讓園藝場的 175名職工有了二次就業的機會,600多名職工不但能夠按時發放工資,退還了集資,報銷了醫藥費,而且還有了獎金,全場職工的精神麵貌頓時煥然一新。正是靠著這並不多的救命錢,孫建博用兩年時間,讓園藝場的 200多名職工重新就業,而且為社會提供了 70多個就業崗位。當年,園藝場的產值達到 5000多萬元。
孫建博沒有滿足於僅僅去解決職工的溫飽問題,而是追求更大的發展。原山林場有 4萬畝山林,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孫建博首先把目光瞄準了旅遊。他親自北上南下,請來旅遊設計專家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建成了擁有 100多種娛樂設施的全省首家森林樂園。保齡球館、滑草場、民俗風情園、石海棧橋等景點,齊魯古戰場遺址、石刻大觀園..原山的旅遊產品幾乎建設一個成功一個。而行之有效的旅遊推介,更是讓原山聲名大噪,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如今,每年到原山的遊客達 80多萬人。
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不安於現狀的孫建博又把眼光投向了工程綠化、印刷、機械加工、房地產等很多領域。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原山林場已經發展成為集林業、副業、旅遊業、房地產開發等多產業並舉的企業集團,擁有固定資產 4.6億,年收入過億元。原山林場立木蓄積量從7萬立方米提升到 14萬立方米,成為全國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現實樣本,被譽為全國林業係統的一麵旗幟,先後被評為“全國國有林場 100佳”、“國家 4A級景區”、“山東省十大新景點”。今天的原山集團已經不再是負擔,而是成為淄博市的一張名片。
這些數據看似很簡單,但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隻有孫建博自己才能深刻體會到。在成功的背後,孫建博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即便每天上班就隻是坐班,對他來說那都是在吃苦啊。”原山林場副場長王延成說。孫建博一般早上七點就會準時來到辦公室,而在晚上十點之前他很少能離開辦公室,這個堅持了十餘年的習慣讓他每天要比別人多出一半的工作時間。冬天挖樹坑搞綠化,原山林場規定行政人員每人 20個樹坑,孫建博不因為自己是殘疾人就少要,而是與司機一起打包領了 40個樹坑。他這個年屆五旬的“一把手”,總是不好意思地與年輕司機商量:“你挖 30個,我才挖 10個,不大合適吧?”而在孫建博車上的後備箱裏,永遠都會放著一個馬紮兒。不論是山上的工程,還是市區中標的綠化任務,無論是修路還是蓋房子,幹不了體力活,他就坐在馬紮兒上給工人們打氣。
2010年 11月的一天,忙了一天的孫建博回到家,妻子焦翠紅趕緊端上一盆熱水給他燙腳。當她要給丈夫卷褲腿的時候,卻發現卷不上去了。原來,孫建博的右腿沒知覺,走路全靠左腿。那天走的路太多了,導致左腿又腫又脹。看著丈夫腫脹的腿和腳,焦翠紅心疼得流淚了。
孫建博的付出,別人是無法想象的,但他一直都在不懈努力的身影卻深深烙在了原山林場 1000多名職工的心中。從“不添負擔”到“要作貢獻”,令人耳目一新的“殘疾觀”讓孫建博進入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也收獲了比常人更加豐富多彩的別樣人生。
堅強的孫建博不僅帶領企業員工自強自立,並一直心懷感恩,堅持回報社會。“上小學時,就有人背著我。沒有黨的關懷,沒有社會各界的關愛,就沒有我的今天。”孫建博非常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去濟南看望張海迪,恰逢舞會,張海迪邀他跳舞,自卑的孫建博連連後退。張海迪鼓勵他說:“我在輪椅上都經常參加舞會,你肯定也能。”正是有了張海迪等人的激勵,孫建博養成了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他仿效張海迪著書立說,把自己的經曆出版為《追尋太陽》和《火鳳凰》兩部小說,期待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受過殘疾之痛和生活之苦的孫建博,每逢職工遇到困難、殘疾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總是會站出來。原山公園的售票員張靜肢體殘疾,由於行走不便,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她說:“當時,我很絕望。”就在張靜痛苦絕望之時,孫建博的鼓勵讓她看到了希望。她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一直踏實而努力地工作。因為表現出色,在原山林場首屆“十大道德模範”評選中,她榜上有名。
“場裏去年給我轉了正,將來退休就有養老金啦。”今年 48歲的楊玉坤晚年生活有了著落,說起這事他就非常激動。他 20歲因故傷了手腳,走路拄拐,原來一直在原山看門。孫建博來後鼓勵他:“光靠別人養著不好,學點手藝,才能過上更有自尊的生活。”於是,楊玉坤就學習了刻字,在原山林場長青林墓地,裏麵樹立的近 2000塊墓碑多數都是他的作品,其他會刻字的人想刻,孫建博也不讓,全都留給楊玉坤。像楊玉坤這樣的殘疾人,孫建博在原山安置了一共 53人,讓他們在原山林場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原山由此榮獲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單位。
在 2000年時,得知林場所在的博山區要給殘疾人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消息後,孫建博主動找到相關部門盡己所能大力予以幫助。學校建成後,孫建博發現教室裏沒有暖氣,就與校長到主管部門爭取資金。直到快過年時,5萬元資金終於到手,學生們不用再受凍了。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孫建博為職工以及社會所做的奉獻,也被人們深深地記在了心裏。林場老職工趙錦亮經常專程來辦公室看望孫建博。孫建博親切地問老趙:“文發給你打電話了嗎?”文發是趙錦亮的兒子,1997年考上了北京大學,因為家裏生活困難,學費就成了一大難題。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孫建博讓林場工會給老趙家送去了 2000元錢。文發後來經常與孫建博通信、通電話,成了忘年之交。“孫場長是個好人,職工都很感激他。我經常會來看看他,和他聊聊天,心裏就會覺得很踏實。”趙錦亮說。在孫建博看來,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被他人需要和信任了。
“我這半輩子受過很多苦,但也有很多收獲。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問心無愧。”孫建博說。“原山闖市場增效益是逼出來的,但獻愛心扶殘助殘可不是逼出來的。 ”“殘疾人就業創業都有政策扶持,一些企業家對殘疾人的幫助也是不遺餘力。盡管現在扶殘助殘的社會氛圍越來越好,盡管殘疾人要求受照顧在情理之中,我們自己卻不能老依賴別人,還是要自強自立,最終融入社會並回報社會。”人要懷有感恩之心,隻有這樣,才能有長久回報社會的動力。事業發展至今,支撐著孫建博的正是他那顆赤誠的感恩之心。現在,孫建博是固定資產超過5億元、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原山集團董事長,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自強模範等榮譽稱號。原本拖著病腿的他可以每天坐在辦公室裏,看看文件,打打電話。可是,為何他卻一如既往地還在一線打拚?“習慣了,我停不下來。原山有 1000多名職工,林場是基礎,現在又多了酒廠、陶瓷廠等企業。我想把基礎打得更牢一些,等我退休了,集團才會穩定,我也更安心。”孫建博說。
孫建博總是非常忙。盡管腿腳很不方便,但這並不能妨礙他東奔西跑,忙防火、忙項目、忙銷售等等,每天總有他忙不完的事情。
2011年 1月 14日下午,在原山林場石炭塢營林區,孫建博正在指揮原山林場專業撲火隊進行打燒防火線作業,為的是燒出一條隔離帶,萬一有火災時,能將大火隔斷,防止火情擴散。“做好預案,注意安全,一次成功!”孫建博發出指令。10多名身著專業防火服的防火隊員開始“放火”。瞬間,枯草借著風勢,躥起一人多高的火苗。濃煙中,孫建博未做任何防護措施拄著拐杖站在旁邊指揮。
“幹15年了,我習慣了。黨和政府把這麼大一片林子交給我,如果管不好,我對不起黨和政府,更對不起原山人。秋冬季節防火壓力特別大,以前林場一年大大小小的火警有 50多起,我是被烤出來的。不過,現在好多了。”孫建博笑著說。
在原山林場的 15年中,孫建博全身心地撲在事業上,從舉步維艱到興旺發達,他以殘疾之軀,靠著艱苦奮鬥,成為了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