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 / 3)

原文: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於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

聽到成功的召喚

人生之所以會變得精彩,其實是來自於夢想的精彩。沒有人生下來就精彩,精彩是需要你自己去正確的。人的成長就好像是一個不斷攀登高峰的過程,當你攀過一座又一座人生的高山時,在不斷的征服和跨越中,你就會擁有一個精彩充實的人生。

在美國,有一個叫加納的孩子,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他的成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創造命運的傳奇。加納自幼家庭十分貧困,因此他5歲時就不得不開始勞動,8歲開始趕騾子,幫助家庭維持生計。

加納生來勤奮聽話,他有一位不平常的具有進取精神的母親。她目睹自己家庭的生活環境,即使每日艱苦勞動,收入僅能糊口,孩子也還是沒有讀書的機會。她知道自己的家庭與繁榮昌盛的社會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她慢慢覺得這個現實必定有什麼原因。她想啊想,時常同自己的兒子討論這個問題。

有一天,她與兒子加納討論說:“加納,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成功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母親這番話給加納的心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沒有產生過成功的願望,即沒有進取精神,沒有積極的心態,甘願世世代代貧窮下去。加納此時雖年紀不大,但他的心裏已萌發了成功的決心,從此他時時刻刻注意怎麼走上成功之路。他總是把他所需要的東西放在心中,把他不需要的東西置之不理。這樣,他成功願望的種子慢慢開始發芽、生長。

加納為了走上成功之路,選擇了經商作為自己奮鬥的途徑。他先從當小夥計入手,在零售百貨店裏當推銷員。6年後,他懂得了哪些商品最暢銷,哪些用戶習慣買哪種商品,並與眾多的顧客相識了。在這樣的基礎上,他決定自己經營創業,並把肥皂作為經營產品。於是,他靠自己積累的資本,從肥皂廠購進一兩箱肥皂,然後自己挨家挨戶地上門推銷。

在積極進取心態的支撐下,加納不畏各種勞累和困難,一塊一塊地推銷肥皂,一分錢一分錢攢,積累資金,一年365天堅持不懈地奔跑。就這樣,一晃12年過去了,他家裏的生活一天天改善,但他並不因此而泯滅了繼續進取的積極心態,相反,他伺機獲取更大的成功。後來,他獲悉供應肥皂給他的那家公司由於內部原因,擬拍賣出售,售價是15萬美元。加納通過種種努力買下這家公司,最後他終於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

加納的成功是一個靠努力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能夠不斷地激勵加納,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呢?這個推動力就是:進取心。

進取心是神秘的宇宙力量在人身上的體現,為了獲得和滿足這種力量,我們甚至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乃至犧牲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感到,我們需要這種激勵,它是我們人生的支柱。一旦我們有幸受這種偉大推動力的引導和驅使,我們就會成長、開花、結果。進取心帶來的激勵也存在於我們體內,它推動我們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如果我們無視這力量的存在,或者隻是偶爾接受這種力量的引導,我們就隻能使自己變得微不足道,不能取得任何成果。並且,這種向上的願望,這種至高無上的力量,也有可能會消失。一旦染上懶惰的習性,我們就會停滯不前。

其實也說不清楚為什麼,在我們的人生裏,總是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推動我們追求更高的理想。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像一條永無盡頭的河流,而我們的進取心也是永無止境的。這說明,正是我們的進取心,才讓曆史得以進一步地發展。進取心,是一種最高尚的欲望,這種內在的推動力從來也不允許我們停下來。它不斷地激勵我們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其實,即使我們今天所達到的境地也許足以令人羨慕,但我們卻可以輕易地發現,我們今日的位置和昨日的位置一樣,完全無法讓自己完全滿足。一旦我們想原地踏步,耳邊就會響起那個神秘聲音,聽到向更高目標努力的召喚。翱翔於九天之上吧,雄鷹!

如果不能流淚,就選擇微笑麵對

在美國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間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以自然物質搭建而成的房子,裏麵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氣才能存活,並隻能以傳真與外界聯絡。

住在這間房子裏的主人叫辛蒂。1985年,辛蒂在醫科大學念書,在科研中因接觸殺蟲劑使自己的免疫係統遭到破壞。她對香水、洗發水及日常生活接觸的化學物質一律過敏,連空氣也可能使她支氣管發炎。這種“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症”是一種慢性病,尚無藥可醫。

患病頭幾年,辛蒂遇到的這一災難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鋼和玻璃為她蓋了一個無毒的空間,一個足以逃避所有威脅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經過選擇與處理,她平時隻能喝蒸餾水,食物中不能有任何化學成分。

8年來,35歲的辛蒂沒有見到一棵花草,聽不見悠揚的聲音,感覺不到陽光、流水。她躲在無任何飾物的小屋裏,飽嚐孤獨之餘,還不能放聲地大哭。因為她的眼淚跟汗一樣,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毒素。

而堅強的辛蒂並不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汙染物的犧牲者爭取權益而奮戰。1986年,辛蒂創立“環境接觸研究網”,致力於此類病變的研究。1994年再與另一組織合作,另創“化學傷害資訊網”,幫助人們免受化學物質的傷害。這一“資訊網”已有5000多名來自32個國家的會員,不僅發行刊物,還得到美國上院、歐盟及聯合國支持。

生活在這寂靜的無毒世界裏,辛蒂卻感到很充實。因為不能流淚,她選擇了微笑。

有人說,生活像一麵鏡子,當對著鏡子裏的人笑時,鏡子裏的人也對你笑。我們何不打開自己的心,用那堅忍不拔的鬥誌,去挑戰生活中的種種困境,用明媚陽光般的笑臉,去麵對生活,讓生命泛出光彩,也讓自己走出一片美好的天地呢?

走過苦痛與挫折,用愛與熱情去麵對生活,生活依然充滿著鮮麗的光彩。

原文:別忘了媽媽之於你不僅僅是一般的母愛,而尤其因為她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為你受的委屈——當然是我的過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緒呢?

溺愛是一種傷害

在參加中日少年探險夏令營時,我問一個13歲的北京男孩:“為什麼野炊時中國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幹?”這個孩子一針見血地回答我:“遺傳唄!”他說:“爸爸、媽媽為了讓我進個好學校,叫我住在姥姥家裏。我姥姥有三不準,刀不準動,電不準動,火不準動。我長到13歲,火柴也不會劃。我連家炊都不會,哪還會野炊啊?不是我們不想幹而是不會幹。”

這個孩子的坦率讓我想到了冰心先生的一席話:“有時候,母愛並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現。”

的確,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會成為一種傷害。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曆一些磨難,這是一種規律。“酸甜苦辣都是營養,生活百味都要體驗。”如果把磨難和體驗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他包辦,看上去是順利了,是舒適了,結果卻使他軟弱而閉塞,膽怯而無能。現在有一種現象,叫“30歲兒童”,都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沒有長輩陪在身邊就惶惶不可終日。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一種成長狀況,那您就切記:關愛不要溺愛。

不要過度的嗬護你的孩子

有一個叫桑塔的女孩子,在她十三四歲時,突然開始鬧病,經常嘔吐,這時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一個人拉扯著她和其他的孩子,帶她看了很多醫院,結果都沒有什麼起效,母親就把她帶回了家,所有的事情都替她操辦,桑塔所需要的,隻是躺在床上接受母親的照顧。再後來,她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徹底地病在床上。

後來,桑塔的姐姐說,自己的小妹從小就身體單薄,經常生病。生病時,母親就傾盡自己的精力和心力照顧。桑塔想吃什麼,母親都會放到的床頭,一直這樣下去,桑塔也就習慣了躺在床上,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做,這種狀態一直到現在。姐姐說,妹妹的病其實應該是母親造就的。

後來,在姐姐和醫生的幫助下,桑塔接受了治療。後來,桑塔能握住杯子自己喝水,自己也起來稍微走動一會兒,有時候還會到院子裏曬會兒太陽。但是,醫生說桑坦的心理年齡還處於孩子的水平,造成她長期臥在床上主要是她心理方麵的原因,她得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病——臆病。要讓她完全恢複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的最佳治療時間已經錯過了。這真的太遺憾了!

就是因為家裏人的過度嗬護與關心,讓一個原本正常的孩子喪失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喪失了自己正常、健康、快樂生活的能力。她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我們都不知道以後她會麵臨些什麼,我們隻能為她惋惜。可是,惋惜也沒用了,她最適合治療的時間已經錯過。試想,如果當她生病後,母親能夠狠心一點,讓她堅強地應對自己的生活和疾病,也許,現在她就不會癱瘓,而是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過度的嗬護,讓一個本該正常、健康的人,慢慢變成了一個不能自理的“殘疾”。這很可憐,卻也真的很可悲,可是,這樣可悲的事,卻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多份來自兒科臨床的報道及有關機構的調研結果都顯示,雖然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並沒有使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反而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其實,如今的孩子變得如此弱不禁風,經常容易罹患一些疾病,雖然與環境汙染等因素脫不開幹係,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對孩子養育得都太精細、照護過度所造成!想想看,夏天躲在有空調的家裏,怕寶貝曬壞了,加之室內溫度低,使寶貝失去了出汗的機會;冬天裏怕寶貝冷,不讓去戶外活動。由此,寶貝的免疫係統受不到冷熱刺激,不能對自然變化應激而變。這樣,一旦氣溫下降,他們在外麵沒能及時添衣,或者環境稍微有些其他的什麼變化,他們的身體立馬就吃不消,就容易生病了。同時,還有各種疫苗和抗生素等,身體的免疫係統被越來越多的人工手段“保護”著,由於家長太注意衛生了,讓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免疫力變得十分差。

我們看了這些過度嗬護的例子,難道還不會有一些啟發麼?生活中其實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寶貝健康茁壯地成長,麵對那些嬌貴的孩子,不妨還是“狠心”一點,不要那麼過度地保護他,孩子確實脆弱,但是並不是要待在無菌室裏的試驗品。應該讓寶寶多到大自然中運動,飲食上要注意均衡營養,不要什麼都要最貴的,實際上並沒有意義,反而對寶寶的健康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過度嗬護,隻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和心理素質,讓孩子不要再那麼脆弱,培養出孩子堅強的性格。這樣,暫時的“狠心”,將換來將來的“安心”“省心”“開心”。我們為什麼不去這麼做呢?要知道,也許你今天的過度關心,換來的卻是一個無能的孩子,還有他對你“關心”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