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2 / 3)

孩子正像被過度嗬護的吊蘭,他們的成績、特長有如吊蘭的葉兒,光鮮惹人愛,有誰走進孩子的身心,更在意他們能否舒展地成長?有誰著眼孩子未來,更在意他們在關愛適度的空間自立!家長們照顧著孩子飲食起居的一切,大事小事一律操辦,把孩子當成花朵一樣養在溫室裏,不輕易讓孩子獨立、鍛煉。結果造就了一個個整天無精打采、表麵光鮮的孩子,可是,一旦有什麼病痛、困難、挫折到來,他們就不堪承受。

馬克·吐溫的教育

馬克·吐溫有三個女兒,他是一個非常慈愛的父親,他把女兒們當做掌上明珠,家庭中常常充滿了笑聲,洋溢著溫馨。從女兒開始懂事時,每當他寫作累了,他就叫來女兒,讓她們坐在自己的椅子扶手上,給她們講故事,故事的題目由女兒選擇。她們常不假思索地拿起畫冊,讓父親根據畫麵上麵的人或動物即興編故事。馬克·吐溫雖然可以毫不費力地編出一段生動的故事來,但是每次他都非常認真,從不敷衍。

在這個家庭裏,父母和女兒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關係,洋溢著和睦融洽的氣氛。父親從來不擺出一副做家長的架子,訓斥女兒。孩子有了過失,馬克·吐溫也決不姑息,讓她們記住教訓,不能重犯。隻是,馬克·吐溫懲罰女兒的方式與眾不同。

有一次,馬克·吐溫夫婦想帶著孩子到農莊度假,一家人坐在堆滿幹草的大車上,顫悠悠地向郊外駛去,一路上飽覽著美麗的田園風光,這是女兒們向往已久的事了,因此她們一路上唧唧喳喳說笑不停。可是就在大車出發前,不知出了什麼差錯,大女兒蘇西動手把妹妹克拉拉打得哇哇大哭。事後,蘇西主動向母親承認錯誤,但是按照馬克·吐溫製定的家規,蘇西必須受到懲罰。懲罰的方式還要女兒自己提出來,母親同意後,就可以施行。蘇西提出幾種受懲的辦法,包括她最不情願受到的懲罰——不坐幹草車旅行。她知道自己犯了錯,別人是不能代替自己的,猶豫了老半天後,蘇西終於下了決心對母親說:“今天我不坐幹草車了,它會讓我永遠記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錯誤。”雖然母親很不忍心看著自己女兒那麼痛苦,但是她知道,隻有女兒自己承擔責任以後才能進步,這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是自己不能代勞的。

而馬克·吐溫非常理解女兒自己決定的受罰方式對她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並不是我讓蘇西做這件事的,可想起可憐的蘇西失去了坐幹草車的機會,至今仍讓我感到痛苦——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20年。”

有這樣一個特別的父親,有這樣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生活環境,馬克·吐溫的女兒們幸福地長大了。

原文:我跟你是永遠談不完的,正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白是終生不會完的。你跟我兩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嗎?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討論與爭辯,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討論與爭辯。父子之間能有這種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沒有能使你把假期過得像個假期以外,連我也給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壞了你回家前的對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終對你抱著歉意。但願你這次給我的教育(就是說從和你相處而反映出我的缺點)能對我今後發生作用,把我自己繼續改造。盡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盡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

兩瓶純淨水

傑斯有一位朋友名叫米維,他剛剛旅行歸來。他帶著他的兒子去旅行,目的是從小開始,就要讓兒子了解所處世界的模樣。他的兒子已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米維說:我那兒子很天真很幼稚。

米維來我這兒,是告訴傑斯在旅行中發生的一件事。

事情發生在返程的列車裏。夏天,車廂裏沒有空調,隻有電風扇。米維的兒子一乘上火車就興奮,坐不住,不停地在過道裏走。旅客都喜歡他的兒子,又白又胖,眼睛又大又亮。

兒子來問米維,那個人怎麼老躬著腰,下巴抵著茶幾?

米維順著兒子指的方向,發現那個人的一隻手和一隻腳被銬在茶幾腿上。他拉住兒子,說:那是個壞人。

兒子說:他為啥是壞人?

米維說:肯定幹了壞事,警察叔叔逮住了他。

兒子說:他幹了啥壞事?

米維說:殺人,偷東西。可別過去。

米維拉兒子坐下來,還給兒子開了一瓶純淨水,他要兒子歇歇,還替兒子擦了汗。兒子眨巴著眼,時不時地瞅那個人。

喝了水,兒子又待不住了,竟然走過去,去摸警察的肩章。他叫兒子過來,兒子卻跟兩位警察對話了,兒子問:叔叔,你們怕壞人嗎?

警察笑了,說:不怕,我們專抓壞人。

米維走過去,硬拽著兒子回到座位,說:壞人很壞,你不要走近壞人。

兒子天真地說:那兩個叔叔怎麼跟壞人坐在一起?

米維說:他們的任務是押解壞人。

兒子去取純淨水,他遞上喝了一半的那瓶,可是,兒子拿了沒有開蓋的一瓶。趁他望著窗外,米維的兒子又走過去了。

米維聽到兒子說:叔叔,他渴了,我給他喝純淨水。警察說:他不渴。

兒子很執拗,說:叔叔,他渴了。

米維用命令的口氣,叫兒子回來。

可是,兒子那樣子,似乎一定要“塞”出那瓶純淨水。

警察問那個人喝不喝,不料,那個人竟然點了點頭。兒子立即把瓶子遞給那個人,遞到他沒銬住的右手裏。

傑斯來了興趣,說:你那兒子脾氣還真執拗,想送別人東西一定要送出。

米維說:我兒子主意大,小時候,騎自行車帶他上街玩,他很拗,一定要去火車站看火車,我就順著他。

米維告訴傑斯:兒子來勁了,給出一瓶,坐了一會,又坐不住了,拿走另一瓶,我也沒在意,反正給出一瓶了。

米維的兒子又去那個人麵前。警察問米維的兒子是不是認識那個犯人——準確的說法,是犯罪嫌疑人。兒子說不認識。

米維說:我那兒子可笑不可笑,又給那個人一瓶純淨水。

警察逗米維的兒子,說:已經給了一瓶,行了。

兒子說:他還會渴,留給他渴了喝。

米維強行要兒子坐在靠窗的座位,指責兒子,說:你知不知道,那個人是壞人,壞人對你可不留情呢。

米維給兒子買了份西瓜,是泡沫塑料碗盛的西瓜片。他看著兒子吃了,兒子好奇地張望列車外邊的田野。

傑斯說:你知不知道你兒子為啥給那個人純淨水喝?

米維說他問了兒子,兒子回答:我喝水的時候,那個人眼睛一直在盯著我,盯著我的瓶子。

傑斯拍手,說:你兒子還挺細心,小孩的視角跟我們不一樣。

米維說:可那個人是犯人,是壞人,我的兒子建立不起這個概念,好人壞人都分不清。

傑斯說:小孩的視角很單純,你兒子的眼裏,那個人是人,他還沒開始把人分成好人壞人。

米維說:所以,我擔心。

小孩玩耍的時候,忘了累,等到累了,就用睡眠來抵抗,排除乏累。列車駛入一個車站,警察押著那個人下車了。經過傑斯朋友的座位時他的兒子已依偎著他熟睡了。

米維說,那個罪犯突然停下來,看著米維和兒子,他沒想到的是,那個人深深地向他和他的兒子鞠了個躬。他看見了那個人眼角濕濕的亮著淚光。

當然,這一切米維的兒子都不知道。當犯人下車的時候,兒子仍然安靜地睡著。

在孩子心中的世界裏,所有的一切都是晶瑩剔透的,純淨無瑕的,他們會為了一株碧綠的小草而由衷驚歎,為一根柔軟的羽毛而真心歡喜,為一顆剔透的玻璃球而開心,而對於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更是懷著善意的好奇和友好,慷慨地付出自己全部的善良,而完全不去計較任何可能的回報。在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裏,沒有汙濁,沒有黑暗,隻有一片瑩潔明亮。我們大人千萬不要破壞那個美好的世界。

女兒的激勵

女兒維亞8歲的時候,和大部分同齡孩子一樣,每次她看到一個可愛的東西,總纏著媽媽給她買。當時,夫妻倆都很年輕,每天要為一家人的生計奔忙,所以,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媽媽總是說:“對不起,寶貝,媽媽很想給你買,但是,媽媽買不起。”在被媽媽多次拒絕後,她不再問了。

一天,媽媽正在房間休息,維亞的姐姐突然叫她快點到廚房去,她說維亞正在偷父親的錢包!媽媽震驚極了。

媽媽飛速跑到廚房,維亞的手在錢包裏。媽媽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一幕,失望、憤怒的情緒朝她襲來。自己火氣正旺,可這時,維亞卻哭得越來越凶,好像比媽媽受到的傷害還要大。

媽媽竭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問維亞:“你怎麼可以拿不屬於你的東西呢?”她一邊抽泣一邊說:“媽媽,我很誠實,我沒有拿走你的任何東西。”“那麼你的手在你爸爸的錢包裏麵,不是拿爸爸的東西,是幹什麼?”維亞含著眼淚說:“你總是說你買不起我要的東西,我就把我這個月積攢的5美元放在你的錢包裏,這樣你就有錢了。”接著,莎娜跟媽媽說,她會攢下媽媽給她的零花錢,每個月往媽媽的錢包裏存5美元,而且,她要堅持一年。說這些時,維亞露出了天真的笑容,看著她的笑臉,媽媽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甜蜜。

說完這些,維亞問媽媽:“這有沒有幫助呢?媽媽,我的這個計劃會讓你微笑嗎?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你微笑了。”

確實,多年來,為了生活,媽媽每天拚命工作,回到家,已經累到半死,疲倦的她實在是難以擠出一點笑容。媽媽努力眨著自己的眼睛,因為,淚水已經浸滿眼眶,她必須控製自己的情緒。媽媽抱緊女兒維亞,真希望時間永遠停在這一刻。

在以後將近十年左右的時間裏,維亞總是背著她的媽媽“偷偷地”做一些事。實際上,這個孩子一直用行動激勵著自己做一個好母親,成為一名優秀的激勵家——這也正是她最初的夢想。而現在,這位母親的臉上天天掛著的笑容也一定是燦爛如花。

原文:另一問題始終說服不了你,但為你的長久利益與未來的幸福不得不再和你咦叨。你曆來厭惡物質,避而不談;殊不知避而不談並不解決問題,要不受物質之累,隻有克服物質、控製物質,把收支情況讓我們知道一個大概,幫你出主意妥善安排。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奴役。凡不長於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我和你媽媽在這方麵自問還有相當經驗可給你作參考。你怕煩,不妨要彌拉在信中告訴我們。

魯迅是怎樣教育孩子

大文學家魯迅是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魯迅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1927年10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喜結良緣。1929年9月時生下一個兒子,此時魯迅已年近半百。夫婦倆人為孩子起名,起了一個又一個,最後才決定叫“海嬰”。

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魯迅說:“因為是在上海生的,是個嬰兒。這名字讀起來頗悅耳,字也通俗,卻絕不會雷同。譯成別國文字也簡便,而且古時候的男人也有用嬰字的。如果他長大後不喜歡這個名字的話,也可以改。橫豎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這個暫時用用也還好。”

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12點至淩晨2點,他一定要輕輕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如果小家夥把棉被蹬了,就細心替他蓋好。孩子睡足之後,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間裏來回走動,哼著催眠曲,用輕柔動聽的兒歌,把海嬰送進夢鄉。海嬰病了,魯迅更是徹夜守護。正如魯迅的妻子許廣平所說的:“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範圍裏的為父之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