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上,他是一位平易近人並懂得循循善誘的人。魯迅不僅喜愛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視孩子教育。他曾經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這樣寫道:“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扛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亮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魯迅把兒童看做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裏成了“小霸王”要什麼給什麼,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在教育中提倡對兒童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曾經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
有一天,魯迅在家裏請朋友吃飯,桌上擺了一盤魚丸子,海嬰麵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動,先夾了一個嚐嚐,覺得味道不新鮮,就說菜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嚐了嚐,都說是新鮮的,以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裏的揀來嚐了嚐,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認為,對兒童要循循善誘,教給他們文化知識,使他們明辨事理。兒童天真活潑,喜歡遊戲,有愛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經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魯迅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
有一天,海嬰問父親:“儂是誰養出來的?”
“是父親母親的父親母親養出來的。”
“父親母親的父親母親,一直到從前,最早的時候,人是哪裏來的?”
這涉及生命起源的問題,魯迅便告訴他生命是從單細胞發展演變而來的。但是海嬰還是刨根問底:“沒有單細胞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這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為了不使孩子失望,魯迅還是耐心地告訴他:“等你大一點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
魯迅對自己孩子的前途很少幹涉,而是順其自然,並告誡孩子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此外,魯迅還非常懂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立能力。他曾經指出:“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善於從孩子擺弄玩具中,根據兒童的特點,引導,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促使其健康成材。
注意方式,讓孩子心悅誠服
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對家長教育子女有借鑒意義: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製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裏,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淘氣、打架,很多家長不問事情緣由就簡單機械地嗬斥、訓罵,孩子雖說嘴裏服軟了,實則心裏或不快、或委屈、或逆反,如果能夠像教育家陶行知一般細心了解情況,並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孩子加以訓誡,相信孩子會真正地心悅誠服。
循循善誘,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恩妮·凱特的父親是個職員,整天在證券交易所那如同“囚籠”般的辦公室裏工作,假如他父親不把一半工資用在醫藥費以及給比他們還窮的親戚上,那麼他們的日子還過得去。事實上,他們家確實是很窮的。他母親常安慰家裏人說:“一個人有骨氣,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在生活中懷著一線希望,就等於有了一大筆精神財富。財富隻是我們的船,而不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不能迷失在財富之中。我們要能主導自己的心。”
幾星期後,一輛嶄新的別克牌汽車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貨商店櫥窗裏展出了。這輛車已定在今夜(他們城市的市節)以抽彩的方式饋贈給得獎者。不管恩妮·凱特有時多麼想入非非,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家會如此幸運。
當擴音器裏大聲叫著他父親的名字,明白無誤地表示這輛彩車已經屬於他們家所有時,恩妮·凱特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父親開著車緩緩駛過擁擠的人群,恩妮·凱特幾次想跳上車去,同父親一起享受這幸福的時刻,卻都被父親趕開了。
恩妮·凱特無法理解父親的感情。當他回家後委屈地向母親訴說的時候,母親卻似乎非常理解父親,也安慰他說:“不要煩惱,這是一個道德問題,你也應該有自己適當的答案。”
“難道我們中彩得到汽車是不道德的嗎?”恩妮·凱特迷惑不解地問。
“汽車根本不屬於我們,這是問題的關鍵。”母親回答說。他歇斯底裏地大叫:“哪有這樣的事,汽車中彩明明是擴音器裏宣布的。”“過來,孩子。”母親溫柔地說。桌上的台燈下放著兩張彩票存根,上麵的號碼是“348”和“349”,中彩號碼是348。“你看這兩張彩票有什麼不同嗎?”母親問。
恩妮·凱特看了好幾遍終於看到彩票的角上有用鉛筆的淡淡的k字。“這k字代表凱特立克。”母親說。
“吉米·凱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恩妮·凱特有些不解。
“對。”母親把事情一五一十跟孩子講了。當初吉米看父親買彩券就讓他代買一張,事後自己都忘記了,父親幫忙買後就分別作了記號,把348的號定為吉米的,自己留的是349。
恩妮·凱特認為,吉米是一個百萬富翁,擁有十幾輛汽車,他也不會計較著一輛彩車。
“汽車應該歸我爸爸!”恩妮·凱特激動地說。
“你爸爸知道該怎麼做的。我希望你能以你爸爸為榜樣,做出正確的選擇。”母親平靜地回答。不久,他們聽到父親進門的腳步聲,又聽到他在撥電話號碼,顯然電話是打給凱特立克的。第二天下午,凱特立克的兩個司機來到恩妮·凱特家,把別克牌汽車開走了,他們送給了父親一盒雪茄。
直到恩妮·凱特成年之後,他才有了一輛真正屬於自己的汽車,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越來越清晰地記住了母親的那段話:“一個人有骨氣,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在生活中懷著一線希望,就等於有了一大筆精神財富。財富隻是我們的船,而不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不能迷失在財富之中。我們要能主導自己的心。”
原文:有幾個人評論你的演奏都提到你身體瘦弱。由此可見你自己該如何保養身體,充分休息。今年夏天務必抽出一個時期去過暑假!來信說不能減少演出的理由,我很懂得,但除非為了生活所迫,下一屆訂合同務必比這一屆合理減少一些演出。要打天下也不能急,要往長裏看。養精蓄銳,精神飽滿的打決定性的仗比零碎仗更有效。何況你還得學習,補充節目,注意其他方麵的修養;除此之外,還要有充分的休息!
辨別真偽
一天晚飯時,德普興奮地對爸爸說:“爸爸,這幾天我一直在做一件值得稱讚的事,他們誇我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是誰對德普有這樣的評價?又是什麼事能讓德普感到如此自豪呢?原來,幾天來,德普一直在幫助農夫卡裏萊恩斯收割麥子。事實上農夫卡裏萊恩斯是一個狡猾的人,德普如此熱心地幫助他一定有某種原因。
爸爸從德普的講述中得知,幾天前,卡裏萊恩斯找到吉西和他的小夥伴們,問他們願不願做一件值得人稱讚的事,當然,這件事就是讓他們幫助他收割麥子。卡裏萊恩斯還說,如果孩子們肯幫他的忙,他會覺得他們非常可愛、值得稱讚。孩子們聽卡裏萊恩斯這樣說,一是覺得好玩,二是覺得自己能夠做幫助他人的善事,會“非常可愛、值得稱讚”,於是就一口答應了。
可是,單純的孩子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被卑鄙的人所蒙惑,他們落進了一個圈套。
有了孩子們所謂的幫助,卡裏萊恩斯再也用不著雇人幹活了。幫助卡裏萊恩斯的小孩子不隻德普一個。更令人討厭的是,卡裏萊恩斯自己的兒子卻在麥田邊玩耍。他本人更不用說了,不僅沒有去田間幹活,而且還在陰涼的草堆旁睡覺。這是一種可恥的做法,因為他利用了孩子們單純而美好的心靈。
麵對這樣的情況,爸爸並沒有直接去找那個可惡的人論理,而是先向德普講清了其中的道理,讓他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種卑鄙的行為,然後又教了德普一種爭取自己權益的方法。
第二天,德普和小朋友們仍然和往常一樣去為卡裏萊恩斯工作,將近中午時,天忽然陰了下來,烏雲籠罩的天空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當時,卡裏萊恩斯正在把將麥子裝上馬車準備運進城的,看見天氣突然轉變,他著急起來。這些已經曬幹的麥子如果被雨淋濕的話,可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既耽誤了賣,還要把麥子重新曬幹。
卡裏萊恩斯立刻叫孩子們幫助他。他本以為孩子們會像往常那樣,可是這一次他的想法意外地落空了。孩子們不但放下了手中的農具,而且都冷冷地看著卡裏萊恩斯,根本沒有想幫他的任何表示。
“怎麼啦?孩子們,為什麼不幹活?”卡裏萊恩斯問道。
這時。德普走到了他的麵前,以一副成年人的口吻說道:“卡裏萊恩斯先生,隻要你付清我們這幾天為你幹活的工錢。我們會幫你的。”
“怎麼?”卡裏萊恩斯詫異地說,“你還要工錢?這太不像話了吧。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呀!”
“對的,幫助人是美德,可是我們不幫你這種人。”德普向小夥伴們揮了揮手,“走吧,看來卡裏萊恩斯不願付工錢。”
天已經開始下雨了,無可奈何的卡裏萊恩斯隻好答應支付孩子們應得的報酬,德普以機智的方式保護自己應得的利益。
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學會這種方法,這對他們的將來一定會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