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我勸你千萬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主要是常常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發掘自己的毛病,找到毛病的根源,然後想法對症下藥,或者向別的師友討教。煩惱隻有打擾你的學習,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來。
人生的一堂課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生活會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挫折和打擊。你可以選擇怪罪別人,或是詛咒上蒼的不公,但這些都已成不可改變的事實。你跌倒了,不要乞求別人把你扶起;你失去了,不要乞求別人替你找回。隻有靠自己才有可能爬起來,才有可能活得更好。
羅伯塔是知名企業的老板,為了教育自己的兒子能獨立麵對困難,他和兒子談到了自己的遭遇,10年前羅伯塔借給朋友1800萬元作為周轉。這位多年深交的好友是―個生意人,生意做得很大,住豪宅、開名車。但是2個月後,這位“好友”卻從人間蒸發了,完全沒有了音訊,據說是為了躲債跑到美國去了。而他借出去的1800萬元也成了收不回的死債,更讓人氣憤的是,其中的800萬元是他拉下臉從親朋好友那裏借來的。事情發生後,羅伯塔變得很消沉,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他開始封閉自己,不再與人交往,心中充滿了怨恨。直到有一天他聽了一場演講,演講中的一個故事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人開車回家前後麵的貨車上堆滿了木頭。不幸的是,那些木頭瞬時落了下來,一場車禍發生了。這個人的雙腿因此被截肢,後半生要與輪椅為伴,他充滿了怨恨。後來這個人的老師來看望他,希望他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老師問了他幾個問題。
“是誰選擇開車上路的?”老師問道。
“是我。”
“是誰選擇了在這個時間回家?”
“是我。”
“回家的路有許多條,是誰選擇走這條路的?”
“是我。”
“高速公路上的車這麼多,是誰選擇跟在這部貨車後麵的?”
年輕人低著頭,若有所思地回答:“是我。”
老師繼續說:“貨物沒有綁好,可能會砸下來,這已經是存在的事實。無論如何,會砸下來的結果是一定會發生的,如果沒有砸中你,也可能會砸到別人,但是此刻的結果是誰讓它發生的呢?如果不是你選擇了這個時間上路,不是你選擇了走這條路,不是你選擇了跟在這部車的後麵,甚至沒有保持足夠安全的車距,那麼即使東西砸下來,也不會有人受傷。不是嗎?所以,你認為你究竟該不該為此負責呢?”
這個故事就如同一聲棒喝一樣,深深地觸動了那個人,並引發他對於過去這段灰暗時光的反思。是的,是他自己決定要借出這1800萬元的,而不是180萬元或者18萬元。
羅伯塔想通了,決定扛起一切責任,就在那一刻,所有的怨恨都不見了。他理了發,買了新裝,重新開始為事業打拚。他比以前更努力,也更謹慎了。後來羅伯塔不僅償還了這筆債務,而且重新為自己的工作定位,如今他已經成為―家知名建築公司的董事長。
生命是一段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燦爛的鮮花,也有密布的荊棘。在這旅途上每個人都會遭受挫折,而生命的價值就是堅強地闖過挫折,衝出坎坷!
如果能從挫敗中吸取教訓,那麼不管代價多大,這堂人生的“挫折課”都是值得的。
我們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挫折或者變故,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然而,有的人遭遇這些時,或痛苦不堪、或萎靡消沉,甚至失去麵對生活的勇氣。其實,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激勵,隻要抬起頭勇敢地麵對生活,相信很快就能見到繽紛的彩虹。
有個盲童,在小時候就為自己不能看見這個世界而煩惱,他認為這是上帝對自己的懲罰,他悲觀地認為他此生就是經受沒有盡頭的折磨。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位老師,才漸漸地從陰影中走出來。老師開導他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所以都存在缺陷,隻是有的人缺陷較為明顯,有的人缺陷較為隱蔽。缺陷較大的人,隻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芳香。”
盲童聽過後大受鼓舞,從此就將失明看成是上帝對自己特殊的鍾愛,漸漸從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振奮精神的他,開始向命運發出挑戰,經過一係列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病人解除了病痛之苦。將缺陷、不足看成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看起來有些自我安慰的意味,更會被認為是―個奇特的思維方式,可是麵對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又有誰不需要尋找安慰的理由呢?
著名的三大怪傑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他們依次為:瞎子文學家彌爾頓,聾子音樂家貝多芬,啞巴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如果按“上帝咬過的蘋果”來推論,他們都是上帝特別鍾愛的孩子。
就拿帕格尼尼舉例,他4歲時出麻疹,險些要了他的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喪命,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看不見任何東西,50歲時又成為啞巴。常人可能認為上帝這一口咬得有點重,但同時上帝也垂愛這個孩子,將他塑造成為天才小提琴家。
帕格尼尼的琴聲傳遍世界各地,擁有數以萬計的崇拜者。即使他在與病痛作鬥爭時,也用獨特的指法、弓法,以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他的琴聲不僅征服了普通聽眾,更吸引了無數名人的目光,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為“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隻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了我一大口。
在逆境中奮起
自我激勵,是用理智控製不良情緒的良好方式。恰當地運用自我激勵,可以給人精神動力。“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如果在失敗後一味消沉,不采取自我激勵的方法振作精神,那麼失敗永遠是失敗,而不會成為成功之母。在困難麵前或身處逆境時,自我激勵能使你從困難和逆境造成的不良情緒中振作起來。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董事長鬆下幸之助早年曾在大阪電燈公司工作。他對電燈泡著了迷,為了實現其改進電燈燈頭的構想,不惜傾資從事改良工作,並組成了鬆下電器公司。不巧,公司成立之初,恰遇經濟危機,市場疲軟,銷售困難。怎樣才能使公司擺脫困境,轉危為安?鬆下幸之助權衡再三,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一萬個電燈泡作為宣傳之用,以此打開燈泡的銷路。
燈泡必須各有電源,方能起作用。為此,鬆下親自拜訪岡田幹電池公司的董事長,希望雙方合作進行產品的宣傳,由岡田公司免費贈送一萬個幹電池。一向豪邁爽直的岡田聽了此言,不禁大吃一驚,因為這顯然是一種違背常理的冒險。但鬆下誠摯、果敢的態度實在感人,岡田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鬆下公司的電燈泡搭配上岡田公司的幹電池,發揮了最佳的宣傳效用。
很快,電燈泡的銷路直線上升,幹電池的訂單也雪片般飛來。初創伊始的鬆下電器公司非但沒有倒閉,反而從此名聲大振,業務興隆。也許,很多人都渴望順境,希望人生的道路上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卻會去追求逆境,他們不滿足於現狀,相信隻有不停地跑這場馬拉鬆,他們才能學會更多的東西。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我們更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逆境,消極的人生態度會使人一蹶不振,也許還會使人停留在失敗與傷心之中而迷失自我,失去希望。在逆境中鼓勵自己,跌倒了沒有關係,不要輕言放棄,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希望就在前方。
原文:你彈鋼琴的成績,叫我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隻要同時分析一下弱點,把別人沒說出而自己感覺到的短處也一起告訴我們。把人家的讚美報告我們,是你對我們最大的安慰;但同時必須深深檢討自己的缺陷。這樣你寫的信就不會顯得過火;而且這種自我批評的功夫好比一麵鏡子,對你有很大幫助。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不管在信中或是別的方式),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
李大釗讓孩子認識到不足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並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雖然很忙,但在工作之餘,他仍然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全麵發展的人才。
有一年冬天,北京下了好大的雪。李大釗對孩子們說:“雪下大了,你們快拿掃帚到院子裏去掃吧!要是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借雪吟詩,這比我小時候隻能隔窗望雪作詩要好得多!”
孩子們聽了,很高興地立即拿掃帚出門。孩子的外祖母和母親表示反對。外祖母說:“外麵太冷,凍壞了孩子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們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何況人隻有經常活動,身體才會有抵抗力。掃掃雪怎麼會凍壞身體呢,待在屋裏不動彈,才經不起風寒呢!”李大釗說完,就帶著兒女出了門,一邊掃雪,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幹得熱火朝天。
李大釗教育孩子,善於從孩子的特點出發,循循善誘,寓教於樂,生動活潑,從不刻板生硬,更不打罵孩子,從而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李大釗家中堂屋的北牆上,掛著一張富有詩意的畫,畫中有位少女懷抱琵琶在演奏,各種飛禽走獸聞聲而來。李大釗十分欣賞此畫,他繪聲繪色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音樂的力量有多麼大!這個彈奏樂器的姑娘,隻要手指輕輕撥動,就能引來美麗的孔雀、高傲的仙鶴、凶猛的獅子老虎,還有各種叫不上名的鳥獸,他們一個個都被音樂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說了。音樂不僅能陶醉人,而且還能鼓舞人心。”
有一年暑假,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格字帖。孩子們很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這是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紅。她放下筆,躲到後院裏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現李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為什麼哭。妻子正好張口問女兒,卻被李大釗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