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鼓勵,給孩子成功的力量(2 / 3)

他說:“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為什麼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著問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裏了嗎?”妻子莫名其妙。

李大釗接著說:“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現,直到傷口長好了才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妻子這才恍然大悟。

過了一會兒,李大釗把李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著女兒寫的字帖微笑著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著急,沉得住氣,隻有這樣,將來才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女兒受到很大的鼓勵,同時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李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多了。

原文:你這一行是辛苦,當然辛苦到極點。就因為這個,我屢次要你生活規律化,學習正規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以後一定要安排好,控製得牢,萬萬不能“空”與“忙”調配得不勻,免得臨時著急,日夜加工的趕任務。而且作品的了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地消化、咀嚼、吸收。這些你都明白得很,問題在於實踐!

田漢教女兒製訂學習規劃

田漢是我國著名的戲劇活動家、劇作家、詩人。他原名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田漢教育孩子從不訓斥、打罵,而是注意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領會父母的意圖,鍛煉孩子自立的能力。

田漢的女兒田野,聰明俊秀,興趣廣泛,很願意和父親在一起談話聊天。父親也很喜歡她,有時還和她開玩笑。

每天吃完晚飯,田漢先是讀報,講解國內外形勢。他講得通俗易懂,大家都很愛聽。有時大家也談談心,或者聽老祖母講一段家史,雖說有的大家都聽熟了,還是百聽不厭;有時大家對某個戲曲也展開熱烈爭論。興致上來了,還開展文娛活動。田漢的拿手好戲是“秦瓊賣馬”,女兒也來段“借東風”,家庭中充滿了歡樂。

在父親的影響和家庭的熏陶下,田野也十分愛好戲劇,進步也很快。有一段時間,田野常被劇團借去而耽誤了學習,父親十分著急。為了讓田野的學習趕上去,田漢抓得很緊,規定田野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外,再加寫一篇小字、一篇大字、一篇日記,完不成作業就不能睡。作業這麼多,孩子常常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

田漢每天堅持為孩子批改作業,再忙再累也不間斷。他改作業十分認真,每篇都要仔細地過目。他對孩子寫的字和好的句子都勾上紅圈圈,鼓勵孩子前進。開始田漢手把手教女兒,後來他讓女兒自己製訂學習計劃,規定學習書目,自己出作文題,然後父親再抽出時間給予指點。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女兒的學習果然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田漢把女兒的一篇篇、一張張作業按日期順序排列起來,分成類,釘成一個個本子,叫田野從頭到尾地好好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一比大有益處。後來田野較早地成為一個出色的文藝工作者。她在回憶自己的成長進步時說:“是父親教我自學立誌的,沒有父親的引導就沒有我現在的田野!”

原文:二十四日接你十三日從南斯拉夫寄來的兩張明信片(十六日也收到你華沙寄的照片)。下午在《新民報》上看到一段消息,是新華社布拉格電,說你在Belgrade[貝爾格萊德]的首次演出,由人民軍交響樂隊伴奏,獲得“異常的”成功,謝幕達十五次,加奏八次。我們真是高興,不知怎麼祝賀你才好。

真誠的讚美讓人感動

美國著名小說家柯恩出生在一個鐵匠家庭,隻受過很少的教育。但柯恩非常喜歡詩歌,尤其是英國詩人羅賽蒂的作品,他更是愛不釋手。

為了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柯恩寫了一篇讚揚羅賽蒂藝術成就的演講稿,並寄了一份給羅賽蒂。柯恩發自內心的讚美之詞讓羅賽蒂非常高興,當即決定聘任柯恩擔任自己的秘書。在給羅賽蒂擔任秘書期間,柯恩有幸結識了當時的許多文壇名流。在他們的鼓勵和點撥下,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到他去世時,柯恩已經是一位聞名世界的小說家。而這一切,都源於那篇真誠讚美他人的演講稿。

讚美之詞一定要具體,越具體,說明你對被讚美的人越了解,對他的優點和成績越看中,從而顯得真誠和中肯。這比一些別有所圖的人進行刻意恭維、曲意逢迎強得多。但擁有黃金般品質,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擁有的都是平常的思想品格,做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所以,要找準切入點,就需要耐心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認知,要善於從具體的事件著手,把握對方所取得的點點滴滴的成績,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了解他們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發掘下屬身上以往被人們所忽略,甚至是他自己也缺乏清醒認識的優點、潛質。這樣的讚美才會給人驚喜。

常勝將軍凱末爾每一次勝利凱旋,都被人們的讚譽包圍起來。“您真偉大!”“您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對此,將軍已經習以為常,反應平淡。但有一次,一位在場的職位低微的官員說了句:“將軍,您的胡子真漂亮!”凱末爾聽了卻十分高興,連聲感謝。這位下屬後來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

所以說發現別人的優點後及時給予肯定,特別是在別人容易忽視的地方進行表揚,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相反,如果讚美姍姍來遲,由於事過境遷,所起的作用也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讚美是推動事情向前發展。心理學家傑斯萊爾說:“讚揚就像溫暖人們心靈的陽光,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它。”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中,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曆:某個人一句發自內心的讚揚,會使你增添勇氣,使你獲得力量,使你充滿自信,做得比以前更好,更出色,最終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其實,你的孩子也一樣,他們幼小的心比我們更加敏感,他們對於表揚的渴求更加熱烈,你的表揚會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他,會讓他感受到你的關心。

有個孩子十分愛鬧事,總是擾亂課堂秩序,在家裏也總是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把自己的房間弄得髒兮兮的。孩子的家長十分頭疼,責罵、罰站等方式都用了,可是一點用也沒有。於是,家長私底下去尋求朋友的幫忙。朋友提醒了她“表揚”二字。家長恍然大悟,的確是的,有多久沒給過孩子表揚了?難道孩子真的沒有任何值得表揚的地方嗎?回家後,家長冷靜下來了,仔細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她發現,孩子雖然東西愛亂扔,但是,重要的東西還是會小心地放好;雖然他把房間弄得髒兮兮的。但是,隔幾天他就會自己認真打掃一次……家長突然覺得自己以前做得很不對,於是,她把孩子叫到身邊,為自己以往的態度向孩子道歉,同時,表揚了孩子可取的地方。孩子很驚訝地看著媽媽,半天回不過神來。後來,孩子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家裏也幹淨了許多,整齊了許多。

從這個例子裏就可以看出表揚給予孩子的力量有多大了,很多時候,表揚就是最好的興奮劑。因而對待孩子要表揚、表揚、再表揚,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你的一句表揚,就會成為他進步的動力。永遠不要痛斥孩子的失敗,不要把目光盯在分數最低的功課上。如果孩子被一道題難住了,你千萬不要說“真笨”,這兩個字就等於給孩子找了一個學習為什麼不好的理由,這樣的理由,或者讓他心灰意冷,或者讓他心安理得,最後的結果都是不思進取。相反,如果孩子不會,鼓勵他慢慢來,當他取得一點點進步,找到一點點思路時,都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你會看到孩子的進步的。

平常,在生活中,更多的家長總是很容易發現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卻視而不見。例如,孩子一放學就自覺地做完作業,家長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沒有給予適時的表揚;但當孩子一回家就看電視時,父母常常要大聲訓斥。其實,如果能夠在孩子回家自覺做作業的時候給予表揚,孩子以後自覺做作業的次數就會變多;相反,如果隻是在孩子看電視時訓斥孩子,孩子並不會因此而變得自覺起來,即使自覺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添香油的孩子

佛光山有個別院,院中佛殿裏供養著香火。一日一名小孩來到寺裏,對香燈師父說:“師父,我撿到了10元錢,給您添香油!”

師父笑著說:“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小孩,小小年紀就懂得拾金不昧,真好。”小孩高高興興地走了。

第二天,孩子又來到寺裏,說:“師父,我又撿到10塊錢。”

香燈師父說:“你這小孩運氣可真好,連續兩天都可以撿到錢。”

第三天,當這孩子又拿著“撿到”的10元錢來到寺中時,香燈師父終於起了疑,問道:“孩子,為何你每天都能夠撿到10元錢呢,可以將實情告訴我嗎?”

在香燈師父的再三追問下,孩子才將實話吞吞吐吐地講了出來。原來這孩子家中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他的父母終日爭吵不休,每次吵架動輒都拿孩子出氣。“師父,他們總是罵我,都沒有誇獎過我。”孩子說,“但是您會誇我懂事,誇我運氣好,我想聽您說我的好話,因此每天都會來添香油。”

這個故事固然很是有趣,但卻不得不引起人們的一番思考。父母如果終日隻用對嚴厲的語言對待孩子,孩子是很難健康長大的,教育子女,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態度,方法,要慈嚴並施,耐心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