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培養孩子的健康積極心理(3 / 3)

其實,對於那些嫉妒他人才能的人來說,這嫉妒也大可不必。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為何非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硬比,自添一份煩惱。嫉妒者不妨學學“田忌賽馬”,以己之劣“馬”對人之好“馬”,以己之好“馬”對人之劣“馬”,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自己的獨創性,在別的方麵發揮自己的才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說不定也能出人頭地呢。當然,嫉妒他人者還可以化“嫉妒”為動力,用自己的奮鬥去消除與他人之間的差距。甚至超過他,到時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或許別人也會對你羨慕不已。

嫉妒會引起可怕的行為

嫉妒,它屬於一種複雜情緒狀態,是在看到他人的優秀之處之後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感受,它往往發生在與他人比較的時候。

嫉妒往往和對立、分裂、逃避及攻擊等行為密切相關。

嫉妒比吝嗇更加可怕。因為吝嗇者僅僅滿足於守住自己的財寶,而嫉妒者卻常常仇視別人得到的利益。網上登載過這樣一篇報道:

對××市358廠高級中學三年級(1)班409寢室的女生而言,2003年1月21日那個淩晨,無疑是一場噩夢。

淩晨2時許,正在香甜的夢中熟睡的8名女生。突然被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驚醒。慘叫聲是從門邊下鋪的張某那裏發出的。張某不住地喊痛,漂亮的臉部變成一片黑色,而且正在發泡,越來越恐怖。大家驚呆了:有人故意用硫酸作惡毀容!

醫院裏,大家痛心地看到,張某那張被硫酸燒灼的麵孔令人慘不忍睹。和張某同床的晶晶,左手也被硫酸燒傷。幸運的是,她的傷隻是輕微傷。此案發生後,女生宿舍一片惶恐,因為遭硫酸襲擊的床位,其實是晶晶的床位。校方趕緊向公安機關報案。當地公安分局成立專案組進駐358廠高級中學。3天後,一個女生提供了一條線索。

辦案人員立即訊問與晶晶同班的女生馬某。馬某坦白說:2003年1月20日中午,她花了8元錢,購買了一大瓶硫酸拿回學校。她要找機會將硫酸潑到晶晶耳朵上,讓晶晶嚐一嚐她的厲害。當晚,馬某早早睡下。淩晨2時許,她端起裝有硫酸的白瓷杯,徑直走到409室。409室的門湊巧沒鎖,她輕輕一推,門開了。當馬某走到晶晶的床前時,該寢室裏一位女生說起夢話。馬某嚇了一跳,以為有人看見她了。知道晶晶和張某同睡一床的她心慌意亂,將硫酸往床上一個人的臉上一潑,轉身就逃。身後,傳來張某痛苦的慘叫,她一聽,就知道潑錯人了。

馬某說:“因為晶晶比較聰明,比我學習好。1月20日又要考試了,我的壓力比較大,決定想辦法耽誤一下晶晶的學習時間,以免和她的學習成績相差太遠。考慮再三,我選定了潑硫酸這個辦法。”

××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馬某因嫉妒他人,采用潑硫酸的手段,致一人重傷且造成嚴重殘疾,一人輕微傷。犯罪手段極其殘忍,後果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

2003年10月14日,潑硫酸的馬某被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馬某正是由於嫉妒晶晶的成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痛苦不堪,但嫉妒別人成績好是會讓同學們笑話的,因此隻能埋在心頭,蓄積久了,慢慢地就有了毀滅性的力量,就會伺機而動,實施攻擊。完全可以這麼說:是嫉妒毀滅了馬某。

嫉妒是一種缺陷心理,是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變態情感,它包含著憂慮和疑懼、羨慕和憎惡、憤怒和怨恨、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虛榮。從本質上說,嫉妒是看到與自己有相同目標和誌向的人取得成就而產生的一種非正當的不適感。它是由於羨慕一種較高水平的生活或者是想得到一種較高的地位或者是想獲得一種較貴重的東西,但自己又未能得到,而身邊的人或站在同等位置的人先得到了而產生的一種缺陷心理。

別讓嫉妒蒙蔽了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嫉妒行為在大人眼裏可能很孩子氣,認為無關緊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發展下去,當孩子長大後會形成性格缺陷,變得心胸狹窄而且對別人的成績十分仇視,最終結果是被周圍人擠出局外。

現代社會,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越來越高,孩子在競爭的環境裏,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獨生子女多有表現自我、突出自我的性格特點,這種競爭有時就會演變成嫉妒。孩子嫉妒的表現有:嫉才,嫉妒那些學習成績比自己好的人;嫉能,嫉妒各方麵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嫉美,嫉妒長相比自己漂亮的人;嫉德,嫉妒那些性格好、同學關係搞得好、朋友多的人,等等。總之,嫉妒心重的人,隻要別人在某一方麵超過了自己,就會產生嫉妒,就會千方百計抬高自己,想盡辦法貶低和打擊對方。

所謂嫉妒,是人在交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才能、名譽、地位、待遇以及生活享受等各個方麵不如別人,因而產生了羞愧、憤怒、怨恨等感受,組成一種複雜的情緒狀態。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常見到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媽媽抱起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會很快地跑過去,鬧著要求媽媽立即抱自己,這也是一種嫉妒心理的反映。

嫉妒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緒反映,但對於家長來說,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采取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態度。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便會產生壓抑感,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器官功能減弱,機體協調出現障礙。而這種障礙又會加劇不良的心理體驗,使孩子產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損傷。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產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製孩子社會性的發展。1.對自己來說,嫉妒憎恨別人又無法啟齒,隻會讓自己在痛苦中煎熬。2.對別人來說,被嫉妒者往往因挫折反而勇敢進取更顯優秀。比如偷卷子既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績也不能阻止別人進步,反倒讓自己背上品德不好的思想包袱,可見嫉妒無損他人而折磨自己。3.嫉妒是醜陋的。從近處說它破壞友誼。集體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正氣多麼令人愉快,而嫉妒者不顧同學之情,朋友之誼,為發泄憎恨而幹損人不利己的蠢事,結果隻能被集體嘲笑和孤立。從遠處說,一旦道德墮落,幹出傷天害理之事,還將受到社會譴責、法律懲處。

作為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戰勝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爭強好勝的心理,並鼓勵他在行動上超過別人。其次要讓孩子接受別人的成績,並進一步鼓勵他去向小朋友學習。對自卑感強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明白成功的快樂是多方麵的,他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成功。

一、認識兒童嫉妒心理的特點

兒童的嫉妒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它是對小夥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鮮明的主觀性

孩子的嫉妒心理,具有強烈而鮮明的主觀色彩。因為孩子認識事物一般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往往會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為標準,簡單的對事物進行分類。當其他孩子比自己強或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時,就會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願而造成他們心理上的嫉妒。

(2)明顯的外露性

孩子一旦產生嫉妒心理,很快就表露出來。這是兒童嫉妒心理與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區別。成人往往會考慮各種因素而盡量掩飾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孩子一般會通過具體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緒,他們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嫉妒是否會引起別人對自己的不良評價等後果。這個特點有助於家長及時發現問題。(3)直接的對抗性

孩子不會拐彎抹角,不會間接地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產生嫉妒時,他們往往會直接地將自己的不愉快情緒歸責於所嫉妒的人,進而對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對抗行為,以發泄心中的不滿。例如,直接打罵對方,或毀壞令他嫉妒的具體物品等。

二、糾正兒童嫉妒心理的策略

嫉妒是一種破壞性因素,會扭曲孩子的競爭意識,幹擾孩子的正常學習,使孩子的學習缺乏快樂。因此,家長應及時疏導,以免發展下去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長此下去孩子可能會形成古怪、多疑、粗暴、自卑、執拗或自暴自棄等毛病,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1)建立和諧的家庭環境

嫉妒心理的產生,雖然原因很多,但從根本上講,是孩子自身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如果在家裏,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當著孩子麵議論、貶低別人,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因此,父母應當在家庭中為孩子建立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忍讓的環境氣氛,這是預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表揚其他孩子時,應注重列舉具體事例,以事實根據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可取之處。因為,孩子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父母用類似“有禮貌”“勤快”“懂事”這種概括性較強的詞彙來讚揚他人,孩子往往很難理解其內涵,不利於孩子的模仿。而且,由於沒有個體實例,孩子很難信服,容易產生“父母有意刺激我”的心理。所以,父母在向孩子讚揚他人時,應注意描述具體事跡,使孩子心服口服。

(2)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真實的,也是簡單、明了的,隻是對自己願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不會摻雜諸多的社會因素。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所產生的痛苦情緒,以便使孩子因嫉妒產生的不良情感能夠得到宣泄。

聽完之後,父母應幫助孩子全麵分析孩子和所嫉妒對象之間的差距產生的原因,這些差距能否縮短,以及縮短差距的途徑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確與他人進行比較,以積極的方式縮短實際存在的差距,最終化解內心的不平衡。

(3)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

有時,嫉妒產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為“自己有能力”而沒有受到注意和表揚,因而對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揚的小朋友產生嫉妒。所以,在糾正嫉妒心理的同時,還必須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沒有稱讚自己,自己的優點仍然存在,如果繼續保持自己的長處,又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的才幹就會更強,就會真正地長久地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取得成功的,他們平時是怎麼努力的,以防止孩子隻看見別人獲得獎勵,而忽略別人付出的勞動過程。對那種處處要占上風,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愛嫉妒,不容人的孩子,父母也要嚴厲批評,使其認識錯誤,奮起直追。

(4)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是指對處界活動所做出的積極、奮進、不甘落後的心理反應。它是產生競爭行動的前提。培養孩子的競爭,鼓勵孩子參與競爭,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樹立競爭意識固然可取,但也要避免不正確的競爭意識。家長要指導孩子克服不健康的競爭心理和行為,有的孩子以為競爭就是不擇手段地戰勝對方,以欣賞對方的失敗,“置人於死地而後快”。例如,為取得老師的信任,打擊誹謗他人;為評上三好學生、優秀幹部而請客拉票等。家長要教育孩子認識到,競爭應該有利於社會,有利於集體和他人;同學之間的競爭應有利於共同提高;做到競爭不忘是非界限,以競爭促進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標。

消除孩子在競爭中產生的嫉妒心理也很重要。有的孩子害怕同學比自己強而對同學采取“封閉”和“打擊”的對策。家長要啟發孩子在競爭中表現出高尚的情操,不要以打擊對方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而要以超過對方的意念和實際努力使自己進入新的境界。

(5)教會積極地悅納他人

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處真正地願意接受別人。隻有相互認識到了對方的長處,欣賞對方的長處,交往才有了真正的動力和基礎。所以家長要常和孩子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能因為別人有那麼多的優點,就仇恨他、疏遠他。為此,家長要教育孩子多看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誠心誠意地加以讚美,而不是采取一種“不承認主義”。

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為人處世,告訴孩子不管對誰都應樹立平等的觀念。要讓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與人之間永遠是平等的。遇事要無私,要言而有信。隻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互相信賴、和睦相處。特別是要教育孩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尊重他人,不輕易地懷疑、怨恨、嫉妒他人。

總之,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做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做個心靈美、心態正的孩子。希望家長深刻認識到,拿高分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工作絕非正確的教育理念;如果忽視了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的培養,就會使孩子的一生誤入歧途!

沒必要的謙虛與嫉妒關係密切。謙虛往往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我對此表示懷疑,謙虛在其更為極端的形式上是否仍值得如此看待。謙虛的人需要一連串的安撫保證,而且沒有勇氣和信心去完成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任務。謙虛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身邊的人,因此他們容易產生嫉妒心,並由嫉妒心升級為不幸和敵意。在我看來,告知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非常重要。我不相信哪一隻孔雀會去嫉妒另一隻孔雀的羽尾,它們都認為自己的羽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美麗最耀眼的。結果是,孔雀成了和平溫順的鳥類。

試想,如果一隻孔雀被告知,對自己評價很高是一種邪惡的行為,那它會變得多麼不幸啊!每當它看見同伴開屏時,它就會自言自語:“我可不能去想我的羽尾比它的更漂亮,因為這樣想是驕傲自滿。可是,我多麼希望自己更漂亮些呀!那隻醜鳥太自以為是了!我扯下它幾把羽毛怎樣!這樣我就不用再害怕與它相比了。”或許它會設個陷阱,去陷害、惡語中傷那隻無辜的孔雀。於是它會在頭領會議上譴責那隻孔雀。漸漸地,它會立下這樣一條規定:所有長著無比漂亮羽毛的孔雀都是惡毒的,孔雀王國中那位聰明過人的統治者就會選擇這隻僅有幾根禿羽的孔雀當頭領。到那時,它會處死所有美麗的孔雀,到最後,真正光彩奪目的尾羽將會變成隻在肮髒的記憶裏才存在的東西。這樣的惡果就是嫉妒者最終的勝利表現。

但是當每隻孔雀都認為自己比其他同類更漂亮時,就沒有這種壓抑的必要了。每隻雄孔雀都想在這一競爭中贏得第一名,並且由於它們尊重自己的雌性伴侶,所以都會認為佳績是屬於自己的。

當然,有競爭才會有嫉妒,二者緊密相連。我們對自己認為毫無希望達到的幸運是不會嫉妒的。在那個社會等級森嚴的時代。最下等的階層是不會嫉妒上等階層的,因為貧富之間的界限被認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即使他們會嫉妒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乞丐。現代社會中,地位的變動不定,以及各式各樣的平等學說,極大地拓展了嫉妒的範圍。這是一種邪惡,但是為了達到某一公正程度,我們必須忍受這種邪惡。當對不平等進行理性思考時,除非我們是基於一種應得價值的高度,否則即會被視為不公正。一旦這種不平等被視為不公正,除了把名消除,否則由此引起的嫉妒是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