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愛的根源,也是快樂的源泉。
有兩個商人,已在沙漠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怨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故事中老人施舍的是一種愛心,商人喝下的是一份感激,正是這種感激促使他走出了沙漠。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感恩和慈悲是近親。時常懷有感恩的心情,你會變得更謙和、可敬且高尚。
每天都該用幾分鍾的時間,為你的幸運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不論你遇到何種磨難,都不是最糟的,所以你要感到慶幸。
“謝謝你”“我很感謝”,這些話應該經常掛在嘴邊。以特別的方式表達你的謝意,付出你的時間和心力,比物質的禮物更可貴。
許多成功的人都說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事實上,每一個登峰造極的人,都受到過別人許多的幫助。一旦你明確了成功的目標,付諸行動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獲得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協助。你必須感謝這些幫助你的貴人,同時感謝上天的眷顧。
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正如康德所說:“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會獲得一種快樂,這種快樂隻有高尚的心靈才能體會出來。”生活中確實需要感恩,不懂得感恩,生活便會黯然失色,人生便沒有滋味。
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作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進行回報的積極行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使人更加熱愛生活,創造力更加活躍;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也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愛。
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這種人不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他的靈魂一定是貧乏的。
有些人對恩義感覺遲鈍。對怨恨卻十分敏感。這類不知感恩卻喜歡怨天尤人的人,必定會走厄運,而且感覺人生充滿不幸。這類人對別人的要求特別高,喜歡用自己的思考模式來規範別人,結果往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整天抱怨他人,卻不知好好檢討自己。這種人有時會因有人庇佑,而威風一時。他們多半專橫、自私,隻知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卻不知回饋,因而不受歡迎。短視近利的後果,往往是令幫助他的人感到失望,不再給予支持。這類人多半自以為是,從不考慮自己的責任,老是認為別人在算計他,對他不懷好意,想要陷害他。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他們意識到上天的豐厚賜予時,會真正地滿足和快樂起來,他們感激別人對他們的付出。當一個人領悟到信心、夢想和希望是促使他生活下去的原因時,他就會越偉大卻越謙卑。任何人以自己的成功為榮時,都應該想起他從上天和別人那裏接受的東西有多少。這樣你就不會為所失耿耿於懷,相反,你會為你所擁有的歡呼不已。
感恩是大智慧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有一個女兒常常對父親抱怨自己遇上的事情總是那麼艱難,她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生活,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一天,父親把她帶到廚房,把水倒進三口鍋裏,然後用大火煮開,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在第一口鍋裏放進了胡蘿卜,第二口鍋裏放入雞蛋,最後一口鍋裏則放入研磨成粉狀的咖啡豆,他小心地將它們放進去用開水煮,但一句話也沒說。
女兒見狀,一直嘟嘟囔囔,很不耐煩地等著,不明白父親到底要做什麼。
大約20分鍾後,父親把爐火關閉,把胡蘿卜和雞蛋分別放在一個碗內,然後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
做完這些後,他這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卜、雞蛋和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要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發現它們變軟了。接著,他又讓女兒拿著雞蛋並打破它,然後將殼剝掉,她看到了煮熟的雞蛋。
最後,父親讓她喝口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時,女兒終於笑了。
她怯聲問:“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父親回答說:“這三樣東西都是在煮沸的開水中,但它們的反應卻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結實的,但進入開水後,它就變得柔軟了;而雞蛋本來是易碎的,隻有薄薄的外殼保護著,但是一經開水煮熟,它的內部卻變硬了;至於粉狀咖啡豆則很特別,進入沸水之後,徹底改變了水的特質。感恩就如這咖啡豆一般,在苦難的煎熬下,孕育出香濃的芬芳。”
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編成歡樂喜劇,也可以搞成痛苦不堪的悲劇,一切都由你決定。他的臉龐掛滿恬靜的微笑。艱難地在鍵盤上叩擊出了這樣一段文字:“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30餘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
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說,腿不能站,身不能動。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並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
與霍金相比,許多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可生活給了他一點磨難,他就開始怨天尤人了。這樣的人沒有感恩之心,快樂也就與他失之交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自認為怎麼樣才是最好的,但往往會事與願違,使我們不能平靜。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上帝很吝嗇,絕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給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點苦難……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而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告訴自己: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隻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這一口更大罷了。
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隻要你相信,自己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你就能坦然麵對人生坎坷,快樂迎接未來的人生。
青少年需要知道一個道理:感恩不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孩子需要學會感恩,就會懂得尊重他人,發現自我價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視,就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重新看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在現代社會這個分工越來越細的巨大鏈條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價值,每個人有意無意間都在為他人付出。當我們感謝他人時。第一個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我們青少年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則會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很富有。樹上小鳥的輕唱,太陽無私的光和熱,路旁花朵的芬芳,都會令你感到心曠神怡。
讓孩子學會感恩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羨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沒在鮮花和掌聲中,名利雙收,以為世間苦痛都與他們無緣。這是羨慕別人的盲區,也是一些人老是羨慕別人光鮮處的原因。事實上,走進明星名人的生活,他們同樣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名導謝晉的兒子是智障兒;美國前總統裏根曾幾度風光,晚年卻備受不孝逆子的敲詐、虐待;戴安娜如果沒有魂斷天涯,沒人知道她與查爾斯王子那場“經典愛情”竟是那般糟糕……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也會有悲慟,茅屋下同樣也會有笑聲。
隻是,平時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總是風光的一麵,得意的一麵。這就像女人的臉,出門的時候個個都描眉畫眼,塗脂抹粉,光鮮亮麗,這全都是給別人看的。回到家後,一個個都素麵朝天,這就難怪男人們感歎:“老婆還是別人的好。”於是,站在城裏,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圍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有許多我們一直很在意的東西,較之別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那些總是抱怨自己不幸的青少年,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總是看到你還不曾擁有的東西,而要靜下心來,放下心靈的負擔,仔細品味你已擁有的一切。學會欣賞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擁有,你就不難發現,自己竟會有那麼多值得別人羨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向你頻頻招手。
一位青年總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生活不幸福,終日愁眉不展。這一天,走過一位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嗎不高興?”“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窮?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老人沒有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我折斷了你的一根手指頭,給你1000元,你幹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假如斬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幹不幹?”“不幹!”“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幹不幹?”“不幹!”“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不幹!”“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了1000萬了呀!”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