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可以看作是“性格”,但其實際意義又比“性格”要廣泛。一個人表麵上的個性與他內心深處的性格是相互關聯的,隻要不是雙重人格,根據他的個性,我們就可以分析、判斷這個人。如果我們非常仔細地觀察這個人對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態度時,我們就可以從他極其細微的部分,看到他的全部,可以分析他內心深處的本性,所謂“管中窺豹”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初次見麵或不太熟悉的人,你一定會把他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者稍縱即逝的一個表情,或者一個細微的小動作,當作材料,反複琢磨,進行分析。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比如,你因為工作的需要,與某個人初次見麵,互相交談,因為彼此互不了解,所以彼此之間都戴著社交禮儀的麵紗,不能輕易地表現出自己的本性。如果對方衣冠楚楚,你心裏沒準會想:“這真是個愛擺派頭的人。”要是對方目光閃閃眨個不停,你可能又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太穩定的人。”隨著談話的繼續,你對於對方做心理測驗的材料也隨之增加,這些材料總結歸納之後,你就把對方勾畫出一個大概的形象,對於對方的一切,無形之中就有了一個全盤了解的感覺。
性格熱忱的人不論從事哪種職業,隻要充分發揮其性格,便能得到肯定與讚賞。這種性格的人最適合具有挑戰性的職業,工作積極又有效率,是典型的先鋒性格。富有創意、喜愛看到事情的光明麵是他們的優點,並且是活在掌聲下的人,喜歡受他人肯定。這種人還能體貼他人的難處、讓他人在工作上更有衝勁,所以有著很好的人緣。不論是上司、同事還是朋友,一旦了解他們,都會被他們的熱情所打動,願意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是性格熱忱的人由於自主性過高、喜愛表現自己,因此容易和別人在合作上產生衝突,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類型的人,不論是在工作、學習和娛樂中,參與感、掌聲與讚美都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性格細膩的人很重視團體合作,不喜歡搶風頭,這是他們的優點,因此他們通常都有著很好的同事關係。在同事的眼中,他們是溫和善良的,不會耍計謀陷害人,因此同事都願意與他們相處,並且很容易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但他們有時那慢工出細活的行事作風,不免讓性急的同事看不過去,但不會引起同事的厭惡。個性溫和的他們常扮演著沉默的角色,沒有太多意見及野心,任勞任怨的個性常得到上司的賞識,是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
溫和的他們也不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人,細膩的性格使得他們對傷害過自己的人往往不能原諒。這種性格的人,不但自己勤儉節約,也很能為老板精打細算,有著精細的省錢之道。
性格活潑的人重視整體的人際關係,很快便能適應新環境並結交新朋友,辦事很有效率,再加上聰明及極強的應變能力,所以很討上司喜歡。這種類型的人天生好奇,對所有的人、事、物都抱有很大的興趣,喜歡學習各種新東西,對於新上手的工作,也能很快掌握,在公司裏扮演著通天的角色。他們活潑的性格也使得他們經常是聚會和晚會上的靈魂人物,並總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因此,周圍的同事或許會因為嫉妒而與他們疏遠,但他們活潑、不記仇甚至黏人的性格又會使得別人不好意思與他們生氣,自然他們的人緣也不差。謹慎性格的人辦事沉穩,善於察言觀色,盡忠職守、生存力強、懂得上司與同事間的應變進退,並且善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與同事合作能力強,容易與同事相處,又易得到上司的讚賞。這種性格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們既不愛出風頭,又不會給人難堪,總是小心翼翼,讓周圍的人感覺不到殺傷力。並且,他們說話總是頭頭是道,讓你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說服力。但是謹慎性格的人,由於不喜歡表露自己的真正情感,他們好像戴著一副假麵具,讓人捉摸不定而心生卻步,雖然並不會與人正麵衝突,但是周圍的人也不願與他們有過多的交往,所以這種性格的人不容易交到知心朋友。
急躁性格的人天生樂觀,具有幽默感,有人際魅力,加上要麵子,常請大家吃飯,所以在交往中也是很吸引人的。與謹慎性格的人一樣,他們也不容易交到知心好友。急躁性格的人通常都有著一種很強的氣勢,這讓他們看起來具有領導者的風範特質。
他們在工作中與同事合作起來衝勁十足、很有效率,並且在工作中會主動分擔別人的煩惱,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所以很討同事喜歡,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冷靜性格的人,做起事來一板一眼均小心翼翼,工作對他們而言是樂趣及成就感的來源,他們行事井然有序,但有時卻又少了點變通的彈性,給人個性內向、拘謹的感覺。通常這種性格的人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個性,讓人有不易相處的印象;加上要求又特別多,令人無所適從。因此在周圍的人看來,他們是嚴格和沒有幽默感的,所以大家不願與他們有過多的相處。其實一旦與他們深交,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心十分單純,而且也很善於交談。這種性格的人在交往中的最大障礙是不善於表達自我,不懂得讓別人對自我有更多的了解。
穩定、內斂、不多言是冷靜性格給人的第一印象,但他們有著對人、事、物敏銳的觀察力,緘默時的他們正處於“打量評估期”,所以這種性格的人總能很清楚地對周圍的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在任何事情上,都像旁觀者一樣冷靜和客觀。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們對周圍的人總能提供一些客觀有效的建議,因此在他們身邊,總是有一群追隨者。他們對工作有著自發性的精神,並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挑戰高難度且完全投入做事的積極精神與麵麵俱到、果斷決策的能力令上司極為讚賞。心胸寬廣的人懂得培養開朗的性格
父母注重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由於大多為獨生子女,單元樓房又隔絕了人與人之間、家庭之間的交往,父母一般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門玩,孩子們與外界接觸的時間更少了,現在不少孩子變得孤獨、不合群。孩子的天性本應是活潑開朗,對於孤獨的孩子,父母是能幫助他們改變的。
王誌純1978年12月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爸爸王啟坤是湖北化工研究所的副所長,媽媽張柳青是武漢一位知名作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小誌純在無憂無慮、快樂活潑的氣氛中度過了歡樂的童年。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王啟坤就從商店裏買來各種彩色氣球、小搖鈴、一捏能發出聲響的梅花鹿和大公雞等,並把氣球掛在蚊帳上,把小搖鈴、梅花鹿、大公雞等放在孩子的枕頭邊。幾天後他們就有意識地讓孩子觀察彩色氣球,訓練她的視力;不時地搖動小搖鈴,捏梅花鹿、大公雞,訓練她的聽力。由於孩子出生時身體十分結實,小眼睛特別靈活,不到20天她就能把臉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還能直盯著蚊帳頂上的彩色氣球看個不停;當把她輕輕抱起來時,她竟能有意識地用小手去指氣球了。
當時王啟坤夫婦倆工資收入很低,生活比較清苦,但給孩子買書卻毫不吝嗇,寧肯吃鹹菜過上十幾天,也要花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給她買成套的《世界著名童話故事》《世界著名神話故事》《世界著名寓言故事》等書籍,還訂了許多畫刊。《孫敬修爺爺講故事》中的那善良、聰明、擬人化的動物以及誠實、勇敢、樂於助人的孩子,成為她成長過程中學習的榜樣;她5歲時開始寫童話,7歲時發表的《小水滴和大鐵釺》,深受小朋友的喜愛。5歲時王誌純在爸媽的指導下就開始啃“大部頭”,《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中國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凡爾納選集》《三劍客》《十萬個為什麼》等,她反複讀了多遍。正是由於她早期的閱讀,古典文學的魅力才使她能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取得了令同齡孩子羨慕的成績。
王誌純雖然進入了哈佛大學,但她並非是人們想象得那種埋頭苦讀的“書呆子”,實際上她是非常愛玩的,至今仍然如此。集郵、下棋、畫畫、欣賞音樂等等,她的愛好非常廣泛,有時甚至達到著迷的程度。對她的這些愛好,張柳青從來不限製,隻是在必要時給予適當調控。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創造和睦友愛的家庭氣氛。父母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可以緩解孩子對人的冷漠;父母多與孩子一起遊戲娛樂,每天多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與孩子交流感情。
鼓勵孩子與同學同伴交往。是改變孩子孤僻性格的重要途徑。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如帶孩子一起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裏做客,讓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去同學家、鄰居家玩等。帶領孩子參加一些其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在與同伴的遊戲、外出遊玩中獲得樂趣,對轉變孩子孤僻,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是大有好處的。
多和孩子交談。父母應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悶悶不樂時,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表達心境。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些孩子很固執,不肯輕易表達或者無法確切地表達自己的心境,這時,父母得想一種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拿出他平時最喜歡的玩具、圖書,把他的小夥伴請到家中與其一起玩;或帶孩子去動物園、郊外散步。
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傷悲。孩子的個性各不相同,因而悲傷時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他的傷悲。孩子在哭泣時,父母千萬不能要求孩子憋住,甚至可以不要去勸阻,因為一個人盡情哭過之後,感情可重新恢複平衡。自律是基於自控的一種自覺行為
張肇牧上幼兒園之後,媽媽十分注意教育他與別的孩子友好相處,因此,他雖然很淘氣,但從來不跟別的孩子打架。
平時在家裏,隻要有和他同齡的小朋友進院來,媽媽都鼓勵他主動去跟別的孩子玩,並要他把自己的玩具和書拿給別的孩子看或交換玩。
到後來小肇牧待人十分熱情,隻要有小朋友到家門口,他都主動邀請人家到家裏來,把自己的玩具拿給人家玩。
平時有好吃的東西,媽媽都讓他分成三份,他很自覺隻吃自己的那一份,隻要爸爸媽媽都在,他就要求爸爸媽媽和他一起吃,如果不在就留下來。
在他家的對門,住著一位孤寡老人,有什麼好吃的,一般情況下媽媽都讓孩子送一點去給老太太,她特別注意讓孩子從自己的那一份中拿出一部分送去。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對他特別喜歡吃的東西,像糖塊之類的東西,不讓他一次吃完,而是要求他吃一半留一半,比如拿出八個,讓他吃四個留四個。
開始他不幹,後來在吃東西之前,媽媽堅持要他答應了再給,吃完後無論他怎麼再要都不給他。幾天後他不再要了。又過了一個星期,他不但主動提出來留一半,還要求爸爸媽媽也要把自己的那一份留一半。
他在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說:“她的鞋子跑丟了,沒有鞋子穿怎麼辦?爸爸,把媽媽的鞋子給她穿吧。”媽媽聽了感動得幾乎要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