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一本通 第二單元 狀物篇(3 / 3)

植物世界的魅力很大,它從每一種植物上顯露出來。小菜園裏的植物便是我們院的代表!

融入感情的方法比較多,在這篇作文中用到的有以下幾種:

其一,細節描寫融入感情。細致的摹寫,使人如見其狀,可以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將自己的情感傾注於描寫的對象之中。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能夠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境界。如“我用手將葉子撥開,突然有一種奇特的感覺……到下麵卻是越長越肥,就像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一節,細寫茄子的葉片和果實,形象飽滿、真實,把自己由衷喜愛的感情真切地抒發了出來。一個好的細節,頂得上千言萬語。

其二,巧妙點染釀造意境。有時,常人看來不起眼的事物,因缺乏“新意”,似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進行情感化的處理,釀造意境,渲染出濃鬱的情感氣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這就是“點染”手法。如“心生好奇,走過去看了個究竟,我很驚訝——這裏種的植物不知何時已經長滿了地麵,而且又這麼茂盛!瞧!雲笛兒媽媽的菜地裏,一個個黃瓜……”一節,把菜地的繁茂與人們的勞動,包括雲笛兒媽媽的勞動成果聯係起來讚歎,因其巧妙點染,真誠讚歎,便將我們帶入了有情之境,所以富有感染力。

其三,通過聯想寫出所感。聯想,能讓我們把眼前的事物,與不在眼前但與它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係起來,從而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豇豆“一根根垂著,遠處看,就像豇豆組成的迷你瀑布……身材那叫個苗條啊!和本大姐有一拚了……(媽媽)招呼我和她一起摘了一把。這種感覺那叫個‘爽’,比QQ農場偷菜過癮多了”一節,運用了相似聯想和相關聯想,欣賞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其四,謳歌感悟凸顯情愫。謳歌感悟就是通過直接評價、議論或抒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它們展示著植物世界的神奇,不禁讓我對這個“植物魔法師”產生一種崇拜”,“植物世界的魅力很大,它從每一種植物上顯露出來”,真切地表達了自己對菜園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

以上四個方麵,不是全部,隻是基本要點,作文時其份量孰輕孰重,要根據自己的感悟和習慣來取舍了。

三、狀植物作文的文章結構

根據以上方法,我們明白了寫好一篇狀植物作文,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交代清楚這種植物的出處,是在校園裏,公園裏,馬路邊,還是在小院裏,甚至生長在陽台的花盆裏等等!

2.勾畫植物的外形特點,要寫出靜態和動態的美。

3.通過植物的生長習性來表現植物的品質,如仙人掌的耐旱,紅梅耐寒,秋菊不怕霜凍,鬆柏四季常青,玫瑰香氣宜人,荷花出於淤泥而不染,小草生命力頑強等等。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品質,隻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就像每個小人物一樣,總有閃光的地方存在。

4.寫出自己對植物的真實感情,或喜歡,或讚揚,或受感染和啟迪,總有一個原因是自己寫作的動因。

四、優秀作文範例

白楊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鍾,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幹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隻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隻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隻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隻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麵,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點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通過讚美白楊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們,他們就像一顆顆堅強的白楊守衛祖國的邊疆。這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在寫狀物作文時常常使用。

小草讚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個無人知道的小草!”這真切地唱出了小草的心聲。小草嫩綠著無私地襯托著鮮花,讓花兒出盡了風頭。花兒在風的鼓動下,婀娜著身段,笑著臉,打開心扉,散發著濃鬱的芳香。花香打著曖昧的手勢,喃喃自語,用秋波勾引著羽翼蹁躚的彩蝶,覬覦演繹出熱戀的花事。小草羨慕地相隨在花兒左右,扶持著,但沒有氣餒,心想花期苦短,而我長久地陪伴大地,頭頂著藍天,笑看著四季。同時,多情的小草溫柔地染綠大地,默默地伴隨大樹,卻從不與大樹爭搶空間。嬌小的溫柔與高大的偉岸相戀著,攜手和諧地美化著人間。

春天,小草掙脫束縛,拚命地從田野裏鑽出嫩芽,喚醒了沉睡的蒼茫的大地。小草帶著綠,攜著清新,將春天的氣息告訴人們。

夏天,小草的綠意被風雨侵蝕的退了色,嬌嫩的風韻蕩然無存,蒼老許多。然而小草卻成熟了,雖然沒有了青睞的目光,但是小草依舊默默地、艱難地吐著僅存的綠,點綴著大地。

秋天,樸實的小草為了配合豐收的景象,也換上了耀眼的金色的外衣,與金黃的沉甸甸的稻穗和豐滿的漲紅臉的高粱等齊輝相映。

冬天,小草曆盡風霜,無奈地枯榮了。雖然小草沒有青鬆、紅梅那樣的傲霜鬥雪的氣魄,但是小草是頑強的、忍耐的,將生機暫存起來,積存能量,等待時機重生。

小草偉大的性格不由地讓人想起了無數為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聯想到為國家安寧、人民安居,頭頂烈日,正在戍邊的戰士;回想起當年“泥巴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的抗洪搶險救災的威武之師。他們不正像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小草嗎?

小草默默奉獻的精神,不正像為培育祖國花朵而辛勤耕耘的園丁嗎?人民教師用知識的瓊漿灌注學子、成就學子,而他們卻因常年站立講台、備課至深夜,而嘔心瀝血。

小草的平凡品格,讓人想到了那些默默無聞、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勞動者和農民工,他們吃著“土豆白菜”,睡著“木板床”,卻用他們帶著老繭的雙手建起了漂亮的高樓大廈,為人們提供了溫馨的住宅;他們為了他人的溫暖、為了子女能實現大學夢,冒險下井挖煤。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祖國大花園中的一顆顆小草,都在默默地幹著本職工作。正是有這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的奉獻,才使國家更加繁榮,人們生活更加殷實。專家、學者重要,這是必然,但是沒有平凡的勞動者實施科技成果的進化也是枉然。所以,如小草一般的勞動者同仁人誌士同樣的重要,同樣的偉大!

小草,你是平凡、默默、無私的化身,沒有你,就顯不出花的美麗,沒有你就顯不出樹的高大。天地間你承上啟下,撒綠散香的平凡裏,彰顯你的偉大:你沒有青鬆的高傲,你不嫌棄土地的貧瘠,你不在意人們的踐踏,你不畏高山險阻,石縫倩影挺拔,你不怕北風呼嘯,“疾風知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點評:

小草,一種不起眼的植物,在作者眼中卻有一種平凡的偉大,作者通過寫小草,讚揚了像小草一樣“平凡、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借物喻人。

美麗的向日葵

春天,我在花盆裏種了幾顆向日葵籽。不幾天,有一顆種子發芽了。小芽兒長著兩片綠色的小瓣,從莖中間分開成一個小“Y”形,在芽兒的邊緣上,有一顆黑色的甲殼包裹葉芽,猶如一個嬰兒深深地躲藏在母親的懷中,貪婪地吮吸著陽光,喝著春姑娘的雨露。它們吃飽了,睡足了,又在春風之中跳著優美的舞蹈,相互嬉戲玩耍著,好像一個頑皮的小孩,著實討人喜歡。

不知不覺向日葵長高了,細細的綠杆已有十幾厘米高,上麵稀稀疏疏地長著五六片帶莖的綠葉子,好像老奶奶手中用來扇風的小葵扇。它們在春風的吹拂之下,歡快地擺動著雙手,好像一個快樂的小朋友,在泥土的養育和春風的滋潤中無憂無慮地成長。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向日葵又長高了,細細的綠杆已經有四十厘米多高,圓圓的綠杆和稀稀疏疏的葉片之間長滿了細小而又毛茸茸的毛,用手輕輕一摸,還有一點紮手呢?杆的最頂上有幾片帶絨毛的綠葉子包裹著一個碧綠的小花苞,花苞在層層疊疊的細尖葉片包裹下微傾著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低下頭來。花苞裏包著一個小花盤,小花盤慢慢長大,就會露出許多金色的小花,這時的向日葵真像一輪金色的太陽,好看極了。每朵小花下都有一粒瓜子,慢慢地,小花的顏色由淺到深,變成了檸檬色。不久,花落了,瓜子也成熟了,瓜子在花盤上排列得十分整齊。掰一粒瓜子放進嘴裏,甜甜的真好吃。幾天後,向日葵的葉子就會枯萎。至此向日葵便走完了它的一生。

以前,我隻知道這種植物叫向日葵,可不知道它為什麼要向著太陽轉。現在我知道了,向日葵之所以會每天麵朝太陽轉,是因為它想獲得更多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以便結出更飽滿的果實。我真是沒有想到,這小小的向日葵裏還有這麼多的知識。

我保留了幾顆向日葵籽,準備來年再種幾株向日葵。

點評:

本文對向日葵成長過程的描寫非常細膩,特別是向日葵“Y”形芽的描寫形象逼真。最後交代“向日葵之所以會每天麵朝太陽轉,是因為它想獲得更多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以便結出更飽滿的果實!”既寫出了向日葵的特點,又讚美了它的品質精神。

美麗神奇的曇花

我曾見過那色彩豔麗,嬌嫩多姿有“花中仙子”之稱的荷花,目睹過深紅似火、香氣撲鼻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獨鍾還是那擺放在我家客廳裏的曇花。

它是我們搬家時爺爺買來的。起初我覺得它毫不起眼,隻有兩片粗糙扁平,碧綠色的大葉子,經過風吹日曬碧綠色的葉片上有一層薄薄的灰塵和沙土。但從發生那件事以後我才真正發現了在“廬山雲霧”背後的曇花,才真正了解那變幻莫測、神秘奇特的瞬間美。

那是在夏天六月一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曇花仿佛受不了那種冷淡,被忽視的感覺,決定把這幾年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開花讓大家刮目相看。這一件從沒見過的新鮮事兒頓時引起全家人的關注,我們一眼不眨,耐心仔細地觀察著曇花的一舉一動。隻見,曇花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一個又一個微妙的變化。漸漸地、漸漸地曇花由小變大,成了一個巨大、潔白無瑕的花骨朵。從遠處看,既像一塊純潔美麗的玉石,又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用手輕輕摸去,柔軟得好像一段絲綢一般,真可謂是“天下第一奇景”。過了一會兒,花瓣慢慢張開,宛如玉製的緊口“杯”,從頂部看去,裏麵仿佛飄著薄薄輕紗,一顆顆芝麻大小嫩黃的花蕊伸出花外,獨具風姿。同時微微散發出一陣陣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發現比什麼花香都好聞,我深深地被它陶醉了!可是過了幾個小時美麗的花瓣萎縮了。

這次我看了曇花一現整個過程,曇花為了把自己的美獻給人間,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精神確實可貴!

點評:

曇花的美,就美在“雖然生命短暫,也要把美帶給人間!”作者圍繞這一中心,把曇花開花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寫,語言生動,主題突出。

五、實戰演練

選擇自己常見的一種植物,寫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題目自擬。要求作文時把植物的形態(靜態和動態)、生長習性、植物的品質特點以及你對它的喜愛之情寫生動具體,語句通順、流暢。

第四課 狀建築物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的確,建築以其外在的線條、內在的氣質表現著人們對生活和美的理解與感悟。不同地方的建築都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它體現了當地人們不同的審美情趣和文化。

我們看過雄渾的關隘、雅致的樓榭、小巧的亭台、回轉的長廊……可是要我們把它們寫出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很多人寫這類作文往往隻是把所看到的描述出來而已,這樣寫出來的建築難免有些“僵死”的感覺,沒有一點靈魂滲透在裏麵。一個小作者在描寫山海關的時候,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首先是從遠處觀察山海關,“隻見這座雄偉的城樓背靠著連綿不斷的蒼山,麵對波濤洶湧的碧海。萬裏長城仿佛是它的兩隻臂膀,護衛著身後的萬裏江山。”然後來到城下,“更顯得高大雄偉,黑黑的城門,雄獅把守,顯示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再走上城樓俯瞰看,“大街上車水馬龍,好一派熱鬧非凡的城市風光。”轉眼來到大殿,看著古建築,展開自己的聯想,“在久遠的年代是血染紅塵的沙場”,由此讚美為保衛中華民族而犧牲的英雄兒女。最後走進大殿,由近及遠,用描寫加聯想和讚美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大殿裏所陳設的物品。一篇對山海關的描寫成功的作文完成了。

建築體現了人的精神與人類的文化,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與文化滲透在裏麵,這樣描寫出來的建築才是有血有肉的,我們應該寫出不同建築物的風格、構造、曆史、用途、意義等等,用我們的筆使“凝固的音樂”變得動起來,能打動人心,讓所有的建築在我們的筆下都得到最充分、最恰當的表述,從而使讀者對寫作對象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又能使作者的某種情感得以有致的抒發。“音樂”從此變得不再凝固,同學們對作文也從此不再發愁。

一、什麼是狀建築物作文

建築物通常指一些高大的建築,如橋、塔、紀念碑,房屋等。寫一座建築物,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客觀地介紹它,屬於說明文;另一種是對它進行細致描寫,寫出它的特點抒發作者某種情感,屬於狀物記敘文。

這兩種寫法中無論哪一種,一般都應寫清楚下麵這些內容:1.建築物地理位置(出處);2.建築物的外貌;3.建築物的內部結構。4、建築物的曆史、文化、用途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對這些內容,哪些詳細寫,哪些簡略寫,哪些不寫,要根據建築物的不同性質來決定。比如介紹一座橋梁,一般就應寫它在交通、經濟方麵所起的作用。

二、建築物作文的寫法指導

1.要交代觀察點,也就是說明你是站在什麼地方看的,是遠眺,還是近看,是定點看,還是“移步換景”。因為從不同的觀察點,不同的角度觀察,對同一景物所獲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要圍繞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說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後、東西南北等。我們觀察事物隻有按一定的方位順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細。要做到方位分明,還要有中心目標。有了中心點,其他事物的位置才能說得清楚。

3.要抓住建築物的特征,重點突出。寫一座建築物,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特征可以表現在各個方麵,可以表現在外觀上,也可以表現在內部結構上;可以表現在整體風格上,也可以表現在部分設計上;可以表現在造型上,也可以表現在裝飾、色彩上;還可以表現在曆史的悠久,作用的重要性等等方麵。所謂特征,是說這座建築物綜合起來區別於其他建築的特點。突出重點,是說對重要方麵要詳細描述,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優秀作文範例

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

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裏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曆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點評:

《長城》是小學課本中一篇課文,作者用非常凝練的語言,寫出了長城的外形,構造,作用,並由此聯想到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讚美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同時也指出長城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

故宮

故宮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麵積約有725000平方米,相當於900個大操場那麼大。

進了故宮的正門——午門,一個大廣場呈現在我們眼前。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內雕鏤金漆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台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寶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龍藻井。

出了太和殿,繞過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宮。乾清宮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寢宮。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召見臣工,接見外國使臣及內廷受賀和舉行家宴。

從乾清宮出來,繞過交泰殿和坤寧宮,就是禦花園。進了禦花園,就會看到一座亭子。蔥鬱的樹叢映襯著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邊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假山,四處是碧綠的樹木,美麗極了。

關於故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叫劉伯溫。有一天,他對皇帝說:“陛下,臣昨晚做了個夢,夢見玉帝召見臣,說皇上住的宮殿必須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則會有災難。說完騰雲而去,臣就嚇醒了。”皇帝聽了,命令劉伯溫去造一座宮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老百姓聞之此事後,都等著看劉伯溫怎麼造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宮殿。過了十個月,宮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宮裏金光閃閃,好像是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興極了,獎賞了劉伯溫,再晉升三級。後來人們才發現那些“三十六金剛”隻不過是黃金,“七十二地煞”隻不過是七十二口大缸。

故宮處處是美景,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麗的文化遺產。

點評: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故宮的建造麵積、建造年代以及故宮的設計和傳說,把一個氣勢宏偉的皇宮再現在讀者麵前。

豐富多彩、神奇無比的科技館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一大早就來到了盼望已久的鄭州科技館,一進科技館我的眼睛都不夠用了。

我們先興奮地參觀了一樓大廳的分形藝術。展出的分型藝術分四種,第一種是五顏六色的大球體;第二種是可以變化成各種圖形的球形萬花筒;第三種是黑白兩色可以旋轉的球體;第四種是隨時都在變幻出衝浪、森林、瀑布、高山流水、沙漠、海底世界……奇妙景觀的“電視球”。每當我趴在台上向下看的時候,裏麵就會有無數的我。它可以把一個圖形變成許多同樣的圖形。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電、磁展廳。這裏有很多讓我驚喜的東西,如機器人彈琴,隻要你點一首歌機器人馬上就會彈出美妙的樂曲。你感受過“柔和的電”嗎?在這裏你隻需把一隻手放在“柔和的電”的五指影上(其中兩個指影上有鐵片),另一隻手轉動其轉軸就會被“柔和的電一下”。這裏還有高壓靜電,如果你把手放在不鏽鋼球上,通上電,並不斷搖頭,隻需一兩分鍾5萬伏的高壓就會使你變成頭發根根直立的“辣妹”。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二樓光學、聲學展區。這裏介紹了很多有趣的光、聲學知識。如“無弦琴”、“留影壁”、“隱身術”、“騰空而起”、“是你還是我”等等可好玩了。比如說“騰空而起”吧,它是用兩塊平麵反射鏡組成90°夾角的棱鏡,玩時,站在一麵鏡子的旁邊,讓身體的一半被棱鏡遮住,從棱鏡中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自我。我還把腳一伸一收,好像自己真的在空中飛一樣;還有一種光學展覽叫“是你還是我”,剛開始我和媽媽麵對麵地坐在平麵鏡的兩邊,然後我和媽媽各自調節照在自己身上的光線,奇怪的是我看到媽媽的發型到了我的頭上,而媽媽說我的發型成了她的發型。當時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你們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嗎?聽我慢慢告訴你們,因為這塊玻璃的兩側鍍了一層極薄的金屬膜,它即能透光,又能反光,當我媽媽那一側的光線較強時,她那側的反射光強於我這側的投射光,看起來就像照鏡子一樣。當媽媽那一側的光線較暗時,投射光強於反射光,看起來就像透過玻璃窗看窗外一樣。當我和媽媽兩邊的光線相等時,我和媽媽就能看見我們混合在一起的形象。所以慢慢地媽媽的眼鏡戴在了我的鼻梁上,我正在寫字的手變成了媽媽的手。你們說這好玩不好玩。

看完了聲、光學展廳,我們又到了三樓的綜合展區。這裏有很多動手項目。你可以親手織織布,體驗一下那古老的紡織工藝;如果你對蠟染有興趣,可以親自描繪一幅圖案,染一條心儀的手帕;愛好陶藝的朋友,還可以親自動手製作一件令你神往已久的工藝品帶回家……不知不覺已是下午,科技館要關門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科技館。在這裏我看到了許多從來沒看過的科學現象、從來沒接觸過的科學知識,科學是那麼的神奇,世界上還有多少奧秘有待我們去揭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探索那未知的神秘世界做好準備。

點評:

作者按照遊覽參觀的順序來介紹科技館的構造和功能作用,條理清晰,描寫細致,讀完就像真正參觀了一次科技館一樣。

南京長江大橋

清晨,我來到南京長江大橋。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裏碧空飄著朵朵白雲。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波浪滾滾的江水中,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正橋連接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麵。大橋分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鋪著雙軌,上麵一層是公路,公路兩邊是人行道。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我沿著人行道,走近正橋。兩座雄偉的工農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後麵,聳立著兩個高大的橋頭堡,頂端的一麵麵紅旗,映著陽光,十分豔麗。正橋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我手扶著橋欄杆,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麵,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隨著波浪時起時伏,側耳傾聽,一列列火車鳴著汽笛,從腳下呼嘯而過。

滔滔的江水浩浩蕩蕩,奔向大海。自古稱作天塹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點評:

作者寫南京長江大橋是按照“遠看大橋—近看大橋—觀看後的感想”的順序來寫的。這樣寫條理清楚,不會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結尾引用毛主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抒發了作者對人民的偉大創造力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的讚美之情。

四、實戰演練

同學們一定探訪過一些名勝古跡,參觀過一些現代建築,遊覽過一些名山大川。所到之處,一定有一些吸引你目光的建築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選擇一處有特點的建築物,按照建築物地理位置(出處);建築物的外貌和內部結構;建築物的曆史、文化背景等順序寫出來。對這些內容,有些要細寫,有些要略寫,寫一篇四五百字的習作,要求語言生動簡練,敘述流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