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廳組織“水利人的故事報告會”,第一個故事講述的就是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何江波不僅自己堅持學習、積累過硬本領,還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水文人。
他帶出來的職工個個都是水文業務骨幹,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在第二屆全國水文勘測工技術大賽上,何江波指導的聶紅勝、崔忠淩分別獲得了全國第一名和湖南省三等獎的好成績。他帶的徒弟王勇國、蔣利潤、謝小秋、賀鬆林、鄧小軍等年輕人,現在有的擔任了省、市水文局的中層幹部,有的成為在一線水文站的骨幹或站長。在他的影響下,永州和湖南水文戰線上,一批批年輕的水文尖兵正推動著湖南水文事業走向新的輝煌。
“辛勤白發人,事業永年輕。”湖南水文係統的人形容何江波既是“優秀的運動員”又是“出色的教練員”。2010年5月,湖南省職工素質提升工程領導小組授予何江波“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師”稱號。
05、於變幻莫測的測報實戰中,創造成績與輝煌
水文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參謀”,特別是在防洪搶險工作中,每一份水文情報、數據,都關係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何江波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
1994年,道縣發生特大洪水,何江波用上下遊徑流相關法提前10小時作出了洪水預報,結果,預報值與實際出現值隻差1厘米,準確率達到99%使道縣避免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
1998年3月,有關部門提出要做好迎戰特大洪水的準備。何江波根據湘南雨水情況、地理環境等因素,用回歸分析法作出長期預報方案,明確建議:“今年道縣主要工作不是防大汛,而是抗大旱。”結果,當年長江流域普發特大洪水,而湘南持續幹旱。在何江波的建議下,全縣水庫、山塘提前蓄水,多蓄水8000多萬立方米,保證了晚稻灌溉用水,減少旱災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2002年8月,由於上遊普降大到暴雨,何江波根據上遊水情,提前13個小時作出了“48.50~49.00米洪峰水位”的水情預報,使得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以提前轉移。8月9日,道縣果然出現了48.62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3.62米!2012年道縣共漲了6次超警戒水位以上的大洪水,每一次洪水何江波都能準確及時為當地政府作出水情預報,使洪澇災害降低到最低。為了讓水文服務更加直觀,這次洪水過後,何江波帶領水文站職工,為道縣縣城測繪了防洪地形圖,並在城區許多固定建築物上做了洪水標誌,水文站不僅能準確提供水文情報,而且能明確預報出哪條街道和單位會被淹沒。
何江波和水文站優質民生服務受到了領導和當地群眾的信賴和倚重。曾經一度鮮為人知的水文工作因為他們的服務而在當地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然而,料事如神並非憑空得出,除了過硬的水文勘測本領,還需要有一次次親臨洪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般大無畏的勇氣。
2008年6月10—12日,由於受高空低槽和地麵弱冷空氣共同影響,瀟水流域普降暴雨,碼市、上江圩站6小時降雨量分別為106.2毫米和80.1毫米,24小時降水量分別為202.6毫米和231.8毫米,江永站最大24小時降水量也達到214.5毫米。道縣水文站6月14日出現曆年最高水位49.95米,超曆史水位0.62米,頻率達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災。
時任市水文局勘測科科長的何江波趕到道縣水文站,既當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他的到來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何江波來到站裏即刻分析雨水情,綜合上遊水情和水庫開閘情況,提前2天向道縣防汛指揮部作出洪水預報,預計洪水位將達到50.00米,超過曆年最高洪水位。
暴雨如注,目之所及,汪洋一片,道縣水文站架空層和一樓完全被淹沒,河流主槽河麵平水期隻有200多米寬,可漫灘時最大河麵卻寬達1000多米。洪水節節攀高,水麵幾乎與吊船過河索平齊,測船不能再渡河施測,同時為了避免發生觸電事故,電力局中斷了供電。
為了測到、測好一份份寶貴的洪流資料,何江波將站上人員分為四組,賀鬆林帶領龍文德、趙戰祥、唐敏暉在纜道房裏施測主槽流量、輸沙、觀測水位和水質取樣;盧文軍負責雨水情信息的發布;楊忠、胡喆負責施測左岸漫灘流量和觀測比降水位;而對岸漫灘流量施測的困難最大,何江波主動帶著榮少奎繞道10多公裏,冒著肆虐的洪水,到對岸的白石岩村劃船擺渡施測右岸漫灘流量。
天空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河麵上水天一片。河水裏漂浮的一頭頭死豬沉沉浮浮,龐大的樹兜裹著藻類和各類垃圾張牙舞爪地朝測船呼嘯而來,稍不注意船翻人毀就在眼前。
何江波與榮少奎兩人小心翼翼地撐著租來的船,掌著舵,極力避開各種巨型垃圾的衝擊,1個小時一測,一次次顫巍巍地在洶湧的波濤中往返……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晚上打著手電筒在黑暗裏穿過洪流去完成測量任務,每一份實測流量數據都是與洪水的生死之搏。
“別怕、別慌,穩住!”何江波聲音提高八度,同時沉著冷靜地用流速儀測出流量、然後報數字給榮少奎記錄,並叮囑他記仔細點。
每測完一次,兩人合力邊撐邊劃,回到岸上來踩踩土地接接地氣,給心靈增加一點兒堅實的力量。
8小時,16小時,32小時,58小時,72小時……
測流在繼續中……
餓了,何江波領著大家夥兒啃幾口方便麵;渴了,何江波領頭拔開漂浮物捧兩口黃泥漿水喝下肚。還不時鼓勵大夥兒:“咱們多少得吃點東西墊墊肚子才有力氣幹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96個小時,4個日日夜夜,何江波帶領道縣水文站的水文尖兵,沒有人休息、沒有人睡覺。
在完全被洪水圍困的情況下,何江波和道縣水文人舍生忘死,用流速儀法測到了洪水全過程,實測流量50餘次,施測輸沙20餘次,水質監測取樣分析2次,拍發雨水情報300餘份,發布水文情報預報2份,回答群眾的實時水情800多人次。
道縣財政局職工蔣正雄,家住保險公司家屬房的二樓,麵對洪災,當他火急火燎地打電話詢問水情。何江波明確告訴他:“你家裏客廳的沙發腳會被淹沒!”蔣正雄不敢相信,因為他家住在二樓啊。第二天他家果然被洪水淹沒0.1米!
事後蔣正雄每每談起這件事,便豎起大拇指,說:“何江波有兩下子,預測得這麼精準!”還給何江波取了一個“水龍王”綽號。
一份份精準的洪水資料、水情信息及時發送到各級指揮防洪搶險的決策者手裏。在政府部門的決策和調度下,下遊提前做好了轉移和各項抗洪準備。光道縣就減少直接經濟損近1億元。
這次特大洪災牽動了許多領導的心。6月14日,湖南省水文局黨組副書記、紀檢組長楊詩君帶領監測處副處長聶紅勝從長沙趕到道縣,看望一線抗洪的水文職工。6月16日,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專程趕到道縣指揮抗洪救災工作。望著暴風雨中忙忙碌碌,淋
得不成人樣的何江波和水文測站職工,張春賢書記充滿感情地說,為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潰一堤一垸,不垮一庫一壩,水文人為防汛抗洪付出了艱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狂風暴雨裏,何江波義無反顧;滾滾洪流中,何江波勇往直前。水情數據真的比自己生命還金貴嗎?他的回答是:“洪水來了,作為水文尖兵,這就是我們的戰場,測到、測好每一場洪水是我們的職責!”
在類似風裏來雨裏往的場景裏,工作了多少回,何江波自己沒有賬本。但道縣防汛抗旱指揮中心有一項統計數據表明,1994—2008年,14年以來,何江波和他所率的道縣水文站在防汛方麵為縣裏減少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達4億多元。
何江波和他率領的“水文隊伍”樹立起了水文人“肯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良好社會形象,這在道縣、在永州絕對是“前無古人”。
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何江波作為湖南省基層黨代表列席了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分組討論會上,他向胡錦濤總書記彙報了永州市水利建設方麵的情況,並提出永州受洪災的問題亟待從根本上解決,建言必須盡快擴建涔天河水庫。
2012年8月日上午,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在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現場宣布工程開工……
何江波的盛名,吸引了廣州、杭州等發達城市的水文局,長年鍥而不舍地揮動橄欖枝,並承諾為他解決住房和配偶工作問題,可何江波無一例外地謝絕了。
他說:“江華、藍山、道縣、永州,這方熱土、這支多情的瀟湘水係曆練了我,滋潤了我,我舍不得離開。”
06、於默默無聞的奉獻中,體會著生命的遺憾與悲傷
何江波將對事業的摯誠留在水文站,留給了水文事業,卻將對親人的歉疚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觀測業務不能間斷,工作崗位需常值守。34年來,何江波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工作上,34年中有25年是守在水文站過年,其他的節日更不用提。這在他當學徒時如此,當師父時如此,當站長時如此,當工程師、當勞模時仍然如此……而小家庭需要他時,他扮演的最多角色是———缺席,顧“大家”沒顧上“小家”!
1988年,年方19歲的妹妹何重陽惡疾纏身,青蔥人生被攔腰截斷,何江波不但沒有加以照顧,就連妹妹的最後一麵都沒有見上。
1993年江華大洪水時,何江波愛人在水口鎮開的小商店已經被洪水淹沒1米多深,同一條街的鄰居都是全家老少齊上陣忙著搬東西,何江波家裏隻有他愛人一個人帶著一個幾歲的小孩,肩扛手提一件一件地轉移。何江波無暇顧及這些,他要測流,收集水情信息;暴雨山洪將通信線路衝毀,要將每次實測水情信息送到郵局去發水情電報……一邊是陡峭山壁,一邊是洪水咆哮的山路,他根本就沒有想過稍有不慎,自己就會有生命危險,在他心裏裝著的是下遊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安危。當洪水退後回到家裏,見辛辛苦苦攢下的家當毀於一旦,愛人的眼簾也掛滿了委屈、埋怨的淚珠。心痛又如何,自責又如何?他分身乏術!也別無選擇!
2011年4月,父親被診斷出肺癌晚期。何江波把在廣東開廠子的妹妹找回來陪伴父親,妹妹隻好丟下廠子不管,一天損失上千元。弟弟何江彥在道縣工作,下班以後就到醫院去照顧父親,他自己卻因工作繁忙而隻能極少陪伴在父親身邊。9月30日何江波回到道縣,到醫院看到父親已經全身浮腫,呼吸都很困難了,病危的父親並沒有責怪自己的兒子,而是說:“江波,你工作忙就去忙你的,我在水文工作一輩子,我知道水文工作的特殊性,我不怪你。”聽到這裏,何江波這個近50歲的漢子,像小孩兒一樣淚如雨下。那一刻,他的心該有多痛!10月3日,父親走了,但是父親走得很安詳,沒有任何遺憾,他是為自己的兒子驕傲。
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為水文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何江波無怨無悔、並感到滿足和自豪。對父母沒有盡孝,對妻兒沒有盡責,對家人關心太少,現實中太多具體困難和遺憾,很多時候也讓人禁不住望天感歎:奉獻,是多麼殘酷的美!
2014年6月,何江波平調到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任總工程師。麵對組織的決定,他淡定喜悅地接受了調令。
“我做出點貢獻和成績,是職責和義務。黨和國家給予的崇高榮譽,更多的是砥礪我終生去執著追求。”不管榮譽如何閃耀,地位怎樣變化,始終不變的是何江波對水文事業的熱愛。
為他一生摯愛的水文事業,年過半百的何江波離開故土永州北上衡陽。他說我們水文人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在衡陽,他帶著自己的水文夢想,繼續行走在追夢的路上……
(執筆: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