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水文領域的“弄潮兒”(3 / 3)

在擁擠的3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裏,李正最的《水質評價的模糊模式識別方法》《推算洪水流量的人工神經網絡方法》等多篇科研論文,在各個大學的學報上發表。省級、國家級的水文水資源科技成果獎等多個獎項,紛紛青睞於李正最,就連省級的科研課題也由年輕的他來擔綱。

03、一生一追求——與水文共舞

李正最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

1996年調入到省局機關後,他先後承擔了《水位觀測標準》《水文資料整編規範》等多部國家和水利行業技術標準的編製;主持27項水利重點科研課題,其中6項成果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00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通過不斷地學習,他逐步成長為碩士、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01年,湖南省水文局把水文監測處處長的職位交給了李正最。接過組織沉甸甸的信任,李正最清醒地意識到,光是能吃苦已滿足不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帶領全省基層水文站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讓水文勘測事半功倍,更好地服務民生,使湖南乃至全國的水文勘測技術始終處於領先的地位。

為此,李正最開始“走讀”全省基層水文站。

湖南基層水文人都說李正最有三寶:背著的簡易行李包、隨手拿著的黑色筆記本、脖子上掛著的數碼相機。他邁著大步走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黑皮鞋上早已落滿了土。

不說話的時候,他通常是緊鎖眉頭,眼睛幾乎要眯成一條線。隻有下到基層水文站,問長問短,與基層同事分享自己寶貴的技術和經驗時,他的嘴角才會露出會心的笑容來。

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QQ號留給基層同事尤其是年輕的水文小兵,把基層水文站所需所缺和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記錄下來,把基層水文站的每個亮點用照相機拍下來。

現在李正最的手機成了水文勘測答疑熱線,全省甚至全國各地的同行同事,都有人打電話給他,討論水文勘測的知識和技術,向他請教操作或理論疑問,李正最每每都與他們交流探討,有時候因為開會沒有接到電話,事後李正最還回撥過去。李正最說:“隻要引導好,年輕人都是寶。”在QQ群上,他總能把四麵八方的大夥團聚到一塊,針對水文專業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逐個進行講解,對核心部分重點分析,不時向圍在身邊的年輕人提出問題,引導他們作出回答。受到李正最的感染,他所在水文技術交流QQ群現在成了一個學習群、好技巧好方法分享群,同時也是交友群,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是李教授、李專家的徒弟、追隨者。

李正最的QQ網名叫“學海無涯”,個性簽名裏長期標注著“拿標準和規範說話”。這也是李正最對基層、對年輕水文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水文資料水情信息是一代一代的水文人通過長年累月的實地勘測、調查和推算出來的,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必須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因此勘測水文信息必須嚴格遵守行業規範和標準,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李正最把這種紮實嚴謹的作風推廣到每一個基層水文站和每一個接觸到的水文工作者。

李正最的電腦桌麵上還有這樣一張照片:遠遠的一片山坡被夕陽鍍上了一層聖潔的金衣,山頂綠樹接天,雲淡風輕;近處“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河麵上,漾著微波,河中央兩名水文工人穿著橙色的救生衣,一人讀取鉛魚上的水文數據,一人在埋頭登記,陽光照在二人古銅色的臉上,那樣專注,那樣質樸。李正最說,當時他被這壯美的工作圖景所感動,基層的水文工人執著而無悔地守望著祖國水文勘測的每一條水係,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踏上“走讀”基層水文站的路,李正最開始就一直貼錢。車費、油費、食宿費、電話費都是自己解決,“我這是調研也是學習,來就是要吃素食、睡素覺、做實事,怎麼能麻煩叨擾水文站呢!”不但不願意給水文站添麻煩,他還自己掏腰包給基層配手提電腦。

“走讀”回來,李正最先後精心構築水文測站的基礎設施改造方案,使全省水文設施的測洪抗洪能力由5~10年一遇的標準大幅提升至50~100年一遇;他參與引進和整合多普勒測流、高頻雷達測速和水聲呐水下測量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技術,整體提高了湖南基層水文信息采集技術;組織研製的“代表垂線法實時流量監測係統”“雷達波自動測流係統”,已在向全省和全國水文係統推廣;牽頭調整水文站點的觀測標準、項目、任務以及成果發布形式,讓水文成果與水文服務更貼近社會的需求變化;主持完成《基於“自然—人工”二元模式的洞庭湖水沙演化與變異研究》,為洞庭湖綜合整治和生態修複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依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牽頭承擔了武廣高鐵、滬昆高鐵、西氣東輸工程及常德和株洲核電等30多項重點工程的水文專題研究和水資源評價論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湖南省水文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和平說:“在全國水文係統裏,李正最就是一個品牌。什麼工作掛上李正最的名字,別人就是百分之百地信得過了,因為他一貫都是高標準嚴要求。”

李正最則說:“一個人的能力再大終究有限,要把水文勘測的事兒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全省水文勘測技術水平提高,就等於放大了一個個基層團隊的力量,為湖南水文、為服務民生留下一點財富。”

鑒於李正最在水文勘測領域突出的貢獻和卓越的成就,他先後被認定為水利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水土保持評審專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發改委水利項目評審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年鑒》審查專家、長沙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兼職教授。李正最一步一步成為了湖南水文水資源界的領軍人物,也成了國內知名的水文技術權威。

也正因為如此,他還成為湖南10萬水利人的代表,被推薦參加湖南省第十屆黨代會,為湖南省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建言獻策。

這些令人夢寐以求的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沒有對李正最產生任何影響。從研究到實踐,他依然廢寢忘食地沉迷於水文勘測新技術中;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風塵仆仆地趕到基層水文站、蹲點水文站,指導水文勘測和水文情報收集編審。平日裏不善言辭的李正最,一談起水文卻雄辯而流暢。

李正最的家位於韶山路水利廳職工宿舍區內,5個居室樸實無華,除去廚房廁所,兩間是書房,靠牆量身定做的大書櫃裏幾乎擺滿了書。古今中外的書包圍著一張發舊的藤椅、一張斑駁的書桌和一台電腦,這像家,更像是李正最的工作間。書櫃裏還擺放著李正最厚厚的一大遝獲獎證書、獎牌、獎杯:湖南省水利係統先進個人、全國水利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省直機關模範共產黨員、全國水利先進工作者、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各級各類的榮譽、證書與李正最等身齊高,見證著李正最的攀登之路。

攜手走過近30年風雨的妻子,淡淡地說:“老李是一個做實事、搞學問的人,他把工作看成樂趣,把學習看成需要,參加工作30多年了,他從未中斷過學習和實踐。”這簡單的話語,應該是對李正最最好的詮釋。

(執筆: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