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平凡深處是崇高(1 / 3)

救人隻是出於一種本能,出於一種基本道德,千恩萬謝也好,冷言冷語也罷,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在危急關頭照樣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李國慶、段意花

段意花,女,益陽水文站職工李國慶的愛人,也是益陽水文站躉船值守臨時工。10多年來,她和丈夫李國慶一直冒著生命危險先後在滔滔資水中救起了50餘人,當地人都親切的稱他們為救命夫妻,將他們那簡述不起眼的家稱為將他們那簡樸不起眼的家稱為救命人家!他們的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稱讚,段意花被評為“益陽市三八紅旗手”,他們家被評為“湖南省五好文明家庭”、湖南省第八屆“文明標兵家庭”、第八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2013年還被評為益陽市“十大道德模範”和“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14年5月,段意花出席了全國婦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最美家庭”揭曉暨“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會。

益陽,溫情秀美,人傑地靈。蒼翠欲滴的回龍山,清澈婉轉的資江水,孕育了周揚、周立波、周穀城和葉紫等享譽中外的文化名人。

雄偉的資江一橋將益陽市的南北城區連成一片,橋下水流不急不緩,碧波蕩漾,引來無數紅男綠女或泛舟垂釣,或下河戲水。然而,江水有情亦無情,每年都有不少花樣年華的孩子命隕資江。還有一些女子,選擇月黑風高的夜晚,獨自走上大橋,奮不顧身地一躍而下,她們不是跳水運動員,也不是冬泳愛好者,而是精神崩潰、萬念俱灰的絕望者。

在大橋下遊300米處,水邊常年停泊著一個船幫,歸屬益陽水文局。兩條小一點的叫監測船,大一些的叫躉船。躉船上常年有人值守,看護著隨時可能起錨投入水情一線的水文監測船。躉船上住著一對夫婦,男人叫李國慶,堂客叫段意花。

李國慶和段意花在這一帶家喻戶曉,甚至在整個益陽都頗有名氣,因為他們在這條躉船上堅守了13年,因為他們在這13年裏救起了50多條轉瞬即逝的生命。

01、在艱辛中學會堅強

1980年,高中畢業後的李國慶頂父親的職進了水文係統,在桃江水文站工作。由於從小耳濡目染,職工子弟對水文工作的基本操作都比較熟悉,因而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2年後,李國慶被調到新化水文站工作了1年,1983年又來到資水流域,來到他熟悉的地方,相繼在煙溪水位站和平口水位站工作。這些地方生活都很艱苦,尤其是煙溪水位站,在一個荒涼偏僻的山坡上,買點油鹽茶米都要到20裏開外的地方,沒有醫院,沒有學校,沒有娛樂場所。而水位站一般都隻配一個人,孤獨寂寞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李國慶沒有怨言,沒有動搖,堅持在艱苦的環境中認真工作,沒出過一次差錯。

這時的李國慶已是24歲的大小夥子了,到了談婚娶妻的年齡。可是,在這人煙稀少的荒涼地帶,整天看到的除了一江碧水,就是連綿青山,找對象簡直比登天還難。

上遊60裏處就是平口水位站,這裏是一個小集鎮,各種機構設施比較齊全,還有湘黔鐵路經過,鎮上也不乏待字閨中的少女。平口水位站的職工老顏是個熱心人,也是個有心人,他一眼就讀懂了李國慶心中那份無法排遣的躁動與不安,於是將隔壁一家農戶的女兒介紹給李國慶。

鄰家女兒叫段意花,此時年方19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

段家養了6個孩子,全是女兒。段意花1965年出生,是家裏最小的。最小的幾乎都是最調皮的,段意花從小就跟著姐姐們在江邊玩耍,四五歲時有一次差點淹死在資江裏。性格頑強的段意花並沒有被深不可測的江水嚇怕,她瞞著家裏人,六七歲時就偷偷學會了遊泳,從此就能在幾百米寬的江麵隨意暢遊。初中畢業後,段意花考上了縣立5中,正準備入校,不料父親突然病故。幾個姐姐都已嫁為人婦,家中隻剩下母親一人,段意花不忍離開,毅然選擇了輟學。她要陪伴傷心痛苦的母親,她要賺錢養活無依無靠的母親。

年僅16歲的段意花,立即跑到平口鎮政府,找到劉鎮長,講述了自己家的遭遇,請求給點事做養家糊口。劉鎮長事後專門到街道做了調查了解,聽到群眾異口同聲誇讚段意花是個好妹子,就安排她在鎮上的工商所做臨時工,幫助收取攤販稅費。段意花身材高挑,容貌端莊,說話彬彬有禮,工商個體戶都喜歡她,別人來收稅要費盡口舌,她一來人家都主動繳費。段意花工作得心應手,單位對她也十分滿意。

聽說有人介紹對象,段意花心裏激動了一下。可是兩人一見麵,段意花心裏有些涼了。

這個李國慶,長得黑不溜秋的,說話也油腔滑調,一點也不像個正經人。

段意花沒有當即拒絕,在一個空閑的日子,她獨自來到煙溪水位站,那個叫新碼頭的地方,走訪了旁邊僅有的幾戶農家。當她問起李國慶,周圍的男女老少紛紛誇獎那是個好小夥,對人特別的好,特別喜歡幫忙,從不貪圖報答。尤其是對隔壁一對80多歲高齡的老夫妻,他更是照顧有加,幫他們挑水,幫他們砍柴,還經常將老人背進背出,比親兒孫照顧得還要體貼入微。

段意花感動了。段意花也是個重感情的人,她遇到了一個雖不英俊瀟灑但純樸善良的人。

他們談了一年多戀愛,在1985年結婚了。段意花謝絕了工商所的真情挽留,花錢買了條船,搞起了個體運輸。

有一年,在煙溪水位站不遠處的江麵上,一艘客班船在水中顛覆了,數十人落進水裏,水底足有近百米深,情況十分危急。

段意花的個體船剛好路過,見到險情,她急忙加足馬力往出事地點趕去。落水者在水中掙紮,有的抓住船板號啕大哭,有的開始慢慢下沉。段意花一連拖上七八個落水者,又跳進水裏拖出3個開始下沉的人。由於大家奮勇搶救,使死亡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一船人隻有4位失蹤,直到第二天才浮出水麵。

後來,煙溪鎮一位副鎮長特意來到段意花船上看望,並給了她1000元獎金。

1986年,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取名李健。本意希望兒子健康,沒想到兒子的健康卻在倆夫婦的心裏留下了終身陰影。

李健5歲那年,左眼旁邊被玻璃劃開一道口子。本是很小很好處理的一道傷口,由於本地小醫院的失誤,用一塊大紗布把整個左眼全部封住,封到後來左眼球變成了灰白色。夫妻倆趕緊將兒子送到邵陽市人民醫院,醫生看後大吃一驚,連聲歎息“來晚了,可惜了”,告知必須摘除左眼。夫婦倆當即驚呆了,他們不相信醫生的話,抱起兒子就趕赴長沙。長沙的權威醫生檢查後,同樣做出了切除的決定。夫妻倆麵麵相覷,淚如雨下。兒子才5歲啊,命運就如此殘酷!事到如今,再殘酷的現實也要接受,夫妻倆帶著兒子又返回邵陽,無奈地讓醫院給兒子做了左眼摘除手術。盡管後來安裝了一隻假眼,但兒子永遠失去了一隻眼睛的光芒。

為了給兒子治療眼睛,他們欠下了1萬多元的醫療費。在那個年代,憑那時的收入水平,要還清欠債真可謂遙遙無期。

後來,煙溪水位站被撤銷,李國慶到了平口水位站。為了還債,李國慶借來5000元,買了一台幾近報廢的翻鬥車,想在業餘時間賺幾個錢。好在李國慶是學機械的,報廢的翻鬥車也被他弄得可以走動了。段意花也是一個吃得苦、學技術快的人,幾天就能熟練地駕駛翻鬥車了,於是夫婦倆輪流上車,拚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