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得知恩圖報,社會關愛我,我也應該盡力發揮餘熱,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劉修吾
劉修吾,男,漢族,1925年5月出生,中專文化,工程師,株洲水文局退休老同誌。從事水文基層工作35年,退休後他發揮自己的餘熱,積極組織和參加各項社會公益活動。1998年10月,他與湖南湘雅醫學院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書,2003年被株洲共青團市委授予“傑出誌願者”稱號,入選2009年度“中國好人榜”。
“……六十告老還鄉,七十搓搓麻將,八十曬曬太陽,九十躺在床上,百歲掛在牆上。”這首民謠,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生存狀態做出了總結,應該說,定位還是比較生動、客觀和準確的。
然而,株洲水文局退休職工劉修吾,告老還鄉將近30年了,卻從不搓麻將,也不喜歡曬太陽,更不想躺在床上,而是憑一腔熱血投身社會活動,以滿腔熱情援助弱勢群體,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還被網上投票入選2009年度全國好人榜。
01、在顛沛流離中得到成長
劉修吾1925年出生在湖北武漢,祖籍卻在長沙縣跳馬鄉。
追溯家族先人,劉修吾還頗有幾分自豪。他的爺爺當年追隨過革命先驅孫中山,參加了武昌起義,後來又到上海,參加上海各界抗日聯合會活動。劉修吾父母曾留學日本,大妹劉秀政(原名劉修正)解放初期在團中央和國家體委工作,曾任國家體委原主任榮高棠秘書,後任人民體育出版社社長等職。
劉修吾的童年並不幸福,七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兩年後,父親帶著兒女和新婚的繼母到了北京,劉修吾就在北京的育英小學和誌成初中念書。初中畢業後,他考入北京市立高級工業學校土木工程科。繼母為人不善,經常打罵劉修吾兄妹,還立下很多規矩,吃飯也要限量。劉修吾上學每天往返騎車20多裏,中午隻帶一個幹餅,一年到頭見不到一分零用錢,連學習用的計算尺繪圖儀都不敢向繼母要錢買,以致內心壓力大,三門功課考試不及格。後來繼母陸續生下兒女,劉修吾就更慘了,每天看著他們吃白米麵,自己卻隻能吃又黑又硬的混合麵。1944年,全家人都去了上海,隻有劉修吾留在北京。一次,聽好友說,張家口交通學院招考,不收學費,連夥食費也全免。劉修吾立即動了心,果斷退學報考張家口交通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還真考上了。
爺爺奶奶在抗戰前期就回到了長沙,劉修吾也在1946年繞道回了老家,在本地找了一份教師的工作,不久便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1950年底的一天,劉修吾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湖南省水利局招考工作人員。劉修吾立即報了名,並參加了全部考試。
1951年1月11日,是劉修吾雙喜臨門的日子,這一天,他的女兒出生了;這一天,水利局招考發榜,劉修吾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省水利局錄用,分配在測驗科工作。
能進入省水利係統,這讓劉修吾既興奮又有些緊迫感,因為他是學土木的,對水利不是很熟悉。為了盡快掌握專業知識,他跑了很多書店,買來許多有關水利方麵的專業書籍,一邊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和同事們在江河測水位、水溫、流速、水深、含沙量,向有關部門發送水文情報。後來被安排到測驗科水文股工作。當時,流速儀是測流的主要設備,使用一段時間就必須寄送儀器去南京進行檢測。1952年,測驗科科長考慮到儀器送檢不方便,就指定劉修吾負責籌建自己的儀器設備檢修所。劉修吾先後去了清華大學和天津、南京等地學習考察。劉修吾在學習外來經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造和發明,被省水利廳榮記特等功。
在劉修吾的一生中,有一件事讓他一輩子都興奮不已,終生難忘。那就是1956年5月30日,毛澤東主席來到長沙要暢遊湘江。省公安廳向省水利廳請求借用流速儀、秒表和水溫表等儀器,還請求借用一個熟悉儀器操作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湘江河水的測量任務。劉修吾受到組織的派遣前往湘江,當得知是為毛主席暢遊湘江做準備,他異常激動,迅速而準確地測出當時的流速是每秒1米,水溫是攝氏19度,正適宜遊泳。下午3時許,劉修吾親眼目睹毛主席從猴子石河段下水,在橘子洲頭上岸,曆時半個多小時。
劉修吾在“文革”中受到審查,曾到五七幹校學習勞動,期間劉修吾依然積極主動地工作,主持改造鍋爐,節煤約30%。之後又到衡東幹校學習勞動。
從事水文工作35個春秋,劉修吾主要負責儀器設備的檢定維修工作和業務技術培訓工作,不僅保證了水文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還為全省的水文事業培訓了大批青年職工,多次被省水文總站評為先進工作者。
02、在義務教學中得到快樂
1985年,年滿60歲的劉修吾在長沙水文局正式退休了。由於獨生女兒在株洲水文局工作,他就要求遷到株洲和家人一起生活。株洲水文局很關心老人,設法在他女兒宿舍的樓下為老人安排了一套住房。
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劉修吾一時還不適應。天天閑在家裏做什麼呢?也像其他一些老人一樣,天天去打麻將打門球?天天去結伴喝酒聊天?天天上街買菜,和小販們討價還價?天天窩在家裏,守著電視機不肯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