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讓生命的夕陽燦爛如花(2 / 3)

劉修吾在街上遇到一位早幾年退休的老朋友,就問他天天做些什麼事。老朋友冷冷地說:“還能做什麼?天天就做三件事:吃飯、吃藥、等死。”

聽了這話,劉修吾哈哈一笑,但隨即渾身一震,心中一驚。

人退休後,難道就隻能無所事事,得過且過,天天等死嗎?

劉修吾不想如此消極地打發晚年時光,他決心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

一次,他聽一位老同事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那還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通道水文站,附近有戶人家發生火災,屋裏的外婆是北方人,由於語言不通表達不清,和當地人無法及時溝通,最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外孫女被活活燒死。

這件事對劉修吾的震動很大,他想,要是都會說普通話,這孩子就不會遇難了。

一個想法立即在劉修吾腦海中產生,他要推廣普通話!

劉修吾老家是長沙縣的,他本人小時候在北京生活多年,現在還有4個弟妹長住在北京,所以他的長沙話和普通話都說得很地道。同時,他也摸清了長沙話和普通話發音的區別,找到了湖南人說不好普通話的症結所在。

首先是自編資料,經過近兩年的努力,他終於編出了小冊子《普通話初學要訣》。

當他嚐試著到一些單位和企業義務培訓普通話時,卻經常被人以各種理由婉拒。

老人並未氣餒,他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終於說動了一些賓館、商店和服務行業的領導,歡迎他前來培訓員工。

普通話培訓班開始了。由於是義務培訓不收費,前來報名的還真不少,有在校大學生,有社區工作人員,還有聞訊趕來的當地市民。

陳小璐,某高校的大一女生,走進大學校園時就興致勃勃地去應聘學校廣播室播音員,就因為將“湖南”讀成了“弗蘭”,第一輪即被淘汰了。聽到有免費的普通話培訓班,她立即跑來了。

鄧芳,在長沙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學習。正值暑假實習,她幫導遊清理人數時,將“6”說成“漏”,讓遊客在旅遊期間一直當笑話傳揚。聽說有位熱心的老人前來培訓普通話,她也飛快地趕來了。

楊小姐在一家酒店工作,因為鄉音難改,與客人溝通很是困難,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交流障礙。得知普通話培訓上門服務,她不想失去這次難得的機會。

一次,劉修吾在收聽“886”電台的節目時,意外得知有很多人想學普通話,於是就向電台提出了自己無償培訓普通話的想法,還公開了自家的電話、地址。電台很欣賞劉修吾的行為,隨即為他做了宣傳。劉修吾前往長沙十多次,免費辦起了普通話培訓班,前後有500多人參加了學習。

培訓資料雖然是薄薄的幾頁紙,卻滲透了老人的心血,也花去他不少的印刷費和交通費。可是老人很高興,他覺得很值得,因為他在付出的同時找到了自己的快樂。

正人先正己。為了不誤人子弟,盡管劉修吾的普通話說得很不錯,他還是唯恐自己有什麼瑕疵,於是就不斷地學習、對照,以求更精、更準。他通過了株洲市語言文字委員會的普通話測試,達到二級甲等水平。他仍不滿意,立誌還要考過一級。

3、在默默奉獻中得到尊重

2002年3月5日,株洲團市委在中心廣場舉辦學雷鋒義務服務活動,還在現場招募青年誌願者。

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撥開人群不斷往前湧,爭先恐後地積極報名,紛紛要求加入誌願者行列。

劉修吾路經此地,剛好看到現場熱鬧非凡的景象。他想要是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誌願者,有組織、有計劃地為社會服務,該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於是,他也鑽入人群,擠到台前。

“我報名,我也請求成為誌願者。”劉修吾認真地對一位負責登記的女孩說。

女孩望著一頭白發的劉修吾,笑道:“爺爺,我們隻招募青年誌願者,您還是在家好好休息吧。”

劉修吾不高興了,反問:“當一名誌願者,為人民服務,難道還要限製年齡嗎?”

女孩無語了,就去請示領導。

很快,團市委一位負責人過來了,見到劉修吾,笑嗬嗬地問:“老爺爺,您怎麼也有當誌願者的想法呀?”

劉修吾有些激動地說:“人和社會的關係,主要是權利和義務的關係。現在,國家對老年人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愛,老年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我想,人要懂得知恩圖報,社會關愛我,我也應該發揮餘熱,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劉修吾的一番話,深深感動了團市委的工作人員,經簡短研究後,劉修吾被破格通過,成了一位77歲的“青年”誌願者。

從此,劉修吾助人為樂的熱情更加高漲。他是學土木和機械的,社區居民家裏的修修補補對劉修吾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誰家的門鎖被小偷弄壞了,找他;誰家的水管漏水了,找他;誰家的電器出了問題,找他;誰家的煤氣灶打不燃了,找他。就連所在社區要進行臨街門麵舊房改造,也請他設計繪圖施工,因為他是有正式資質的土建工程師。一天從早到晚,他跑東家,串西家,身上的手機響個不停,他總是有求必應。

老年人中高血壓患者眾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因為忽略檢查而導致病情加重,造成治療困難。為了及時掌握自身的血壓,在第一時間得到治療,劉修吾自掏數百元,買回一台數字血壓計,給單位的同事測量血壓,同時還贈送了一台助聽式血壓儀給蘆淞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