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端著早餐坐到了吧台,老板娘見到之後便放下了手上的抹布,跟我聊起來。幾番交談過後,我才得知原來老板娘是曼穀人,算不上家財萬貫但也是小有來頭的人。幾年前,她厭倦了城市的生活,於是出來散心,哪知道這一散就是好幾年,最後在清邁遇到了自己現在的老公。她的老公是一位畫家,畫雖然賣不了幾個錢,但也算頗有才氣。最後老板娘便結束了曼穀的生活,隻身一人來到清邁,維係這段美麗的愛情。
一直以來,我都自詡有一條十分挑剔的舌頭,但就是這樣一份簡簡單單的清邁早餐,卻輕易俘獲了我的味蕾。
情感,可以給食物增添另外一種神奇的味道。我想清邁的早餐不僅僅有安逸的童年之味,更是有許多諸如老板娘這樣的旅人的自由味道。
人們總是有要住最好的房子,要做最上等人的想法。遇到困難的時候便用一句“時機未到”來安慰自己,然而真是你等待的東西沒有到來嗎?其實隻不過是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你的“最好”罷了。
每天早上一起來,躺在床上的你便想著要去追求那些“最好”。然而到了最後,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好的房子,沒有做成最上等的人,沒做到恰當表現自我美好的事情。也許,某一天等你有錢了,也有權了,最後連時間都有了,但是卻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去幹什麼了。
人常說,錯過才懂珍惜,失去方知美好。然而生活中的我們其實並不懂這句話。我們常常迷失在這些現實社會給我們所製造的壓力之中。為了生活,為了家庭,連賴床10分鍾的愛好都給摒棄了。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說一對好朋友,一個生活在北京八環外的地方,每天花4個小時上下班,做著一份自己都不知道做什麼的工作,身上背著30年的房貸和車貸。另一位朋友生活在麗江,租了一個500塊的院子,早上睡到自然醒,下午和院子裏的過客們聊聊天寫寫字便是一天。生活在北京的指責生活在麗江的不思進取,生活在麗江的嘲笑生活在北京的不懂生活。
但是,這件事情又有誰說得清楚呢?人在年輕的時候總該尊崇一下內心的聲音,好讓若幹年後的自己不為當年的決定後悔。
國宴khantok
這頓飯在清邁似乎十分有名,Yamo姐姐繼續繪聲繪色地和我們介紹這個清邁特有的盛宴。國宴khantok以前是皇家才能享受的高級餐飲。吃的時候,大家會脫去鞋襪圍坐在一起,一邊吃一邊欣賞傳統的泰北民俗表演。
我一直覺得吃飯的時候看表演是一件不是很雅觀的事情,第一是因為即使遇到了好吃的食物,在眾人麵前你也需要保持矜持,得一直看著表演偶爾吃一點食物,這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無疑是一種困擾;第二是因為吃飯時候看跳舞總會讓我有一種古代荒淫無度的皇帝的感覺,吃了這頓飯無疑就和自己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共產黨員作風說拜拜了;第三就是這樣一個經典多少讓我有一點被騙的意思。就像我最討厭的航空公司,它們明目張膽的以美色作為選取員工的標準,然後在飛機上就用這些美色來遮蔽那些難吃的機上餐。我對這場khantok就有這樣的感覺。但是在Yamo姐姐的強烈建議下,我最後還是踏上了這場不歸路。
據說原是皇帝所吃。吃時不設餐桌,隻有矮小的圓桌。進食的人必須事先脫去鞋子,然後盤膝席地圍坐小桌子周圍。昔日吃國宴晚餐均伴以蠟燭照明,現在已改用燈光微暗的電燈替代。進食前先喝清涼的飲料,然後上菜,飯放在傳統的竹簍中。用餐時有指甲舞、蠟燭舞之類民間舞蹈和音樂助興,氣氛愉快,饒有風味。
國宴khantok吃完了,老清邁文化中心之旅也告一段落。故事的最後其實我們還在另外一個地方吃到khantok,就是在清邁古城南部的一處僻靜的街道裏,一家有名的叫“phen”的餐館。到了那兒我才知道khantok真正的含義:khantok裏的“khan”其實是泰文“小碗”的意思,tok是“小桌”的意思,而khantok的含義則是“古代的君主圍著小桌吃飯”。但是phen我覺得最好吃的東西其實不是khantok。在這裝潢非常文藝的小店裏,最好吃的莫過於極具泰北色彩的雞肉黏米飯。
從phen出來,我和上海大叔為了幫助消化這些美食,便沿著古城的城牆慢慢地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