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得以涅
1911年的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但是不幸被帝王夢衝昏頭腦的袁世凱竊取了大權。為了稱帝,他不僅秘密殺害了新黨領袖宋教仁,還大陸殘害大批革命黨人。為了繼續籌劃討袁的二次革命,大批的革命黨被迫轉入地下。上海紅燈區四馬路,就是當時革命黨人經常出沒的地點之一,他們常在那裏舉行秘密活動。
當時的四川省副都督、革命軍總指揮夏之時是這裏的常客。他早年留學日本,後來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他以新軍軍官身份領兵起義,為實現中國內地的政治變革立下了顯赫戰功。
於是,英俊豪放的革命戰士夏之時遇上了情竇初開的頭牌藝伎董竹君,一段才子佳人的情緣就這樣在迷離嘈雜的煙花柳巷上演。
麵對渾身都散發著迷人男子氣概的夏之時,董竹君的心裏猶如亂撞的小鹿四處奔騰,心底溢滿的全都是愛的幻想。那時的她,亦出落得俏麗動人,沉魚落雁的美貌更是惹得人高馬大的夏之時怦然心動。就這樣,兩個互生情愫的年輕男女的戀情在彼此的心間綿遠蔓延開來,猶如盛開著的蓮花香飄於那個煙花之地。
愛到情濃之時,夏之時欲將她贖出這個是非之地。然而,生性剛烈的她卻說不能用他的錢來贖,因為那樣會輕了自己。接受過新式思潮的夏之時明白了她的心思後,在佩服之餘,亦尊重她的抉擇。
不久,袁世凱以3萬大洋懸賞夏之時的人頭,他隻能藏身於日本租界的旅館。於是,這個為愛而不顧一切的女子,在1914年春末的一個深夜,丟棄所有的珠寶首飾,設計從堂子裏逃了出來,投入到被通緝的夏之時的懷抱。
由於董竹君出身青樓,他們的結合曾遭到許多革命黨人的反對,然而,這對於共過患難又彼此深愛的兩個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阻礙。兩周後,穿著一身白紗裙的董竹君和穿著筆挺西裝的夏之時,在鬆田洋行裏舉行了儀式簡單的婚禮。那年,夏之時27歲,董竹君15歲。
幾天後,他們踏上了去往日本的遊輪。
在異國他鄉,以自由之身詩意地呼吸著櫻花香氣的董竹君,以鳳凰涅盤的姿態獲得了她真正的重生。
出走的“中國娜拉”
他們一起在日本生活了六年。六年裏,她收獲了一個愛情結晶,同時也收獲了六年的文化知識。有人說,她真正的文化,及後來的很多開明思想均源自於這六年。
誠然如此。
隻是,生活中始終暗礁無許,一不小心就會觸及。即使在愛裏,也會掀起暗湧無數。回國後的董竹君就不幸觸及到這樣的暗礁,那個給了她重生的男子,亦給了她無數的傷害。
那年,她跟隨著他回到國內,成了顯赫一時的四川省都督夫人。然而,此時的國內,到處是軍閥火並的混亂局麵。不久,夏之時突然被解除軍權,意誌的消沉使他逐漸由革命者轉變為一個守舊的鄉紳,他開始以搓麻將和抽鴉片度日。
董竹君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她張羅著家裏的方方麵麵,並容忍了這一切。一方麵,她希望丈夫能夠找回當年那種革命青年的朝氣;另一方麵她也懷著一種深深的感激,畢竟是夏之時把她從火坑裏拉出來,給了她重生的機會。然而,她的隱忍卻助長了他的無理和暴虐。
他不僅對董竹君連生四個女兒非常生氣,還對董竹君熱心社會事業深感不滿。那時的董竹君已顯現出很大的社交能力來,並因此受到人們的認可和讚揚。大男子主義的他,斷是看不得妻子比自己有威望和優秀。於是,他常常無端地折磨董竹君。
一次為了一點小事,他竟然掏出手槍威脅董竹君,甚至連她的父母也遭到無端的侮辱,這讓董竹君傷心絕望至極。
她終於為夏之時生下一個男孩,重男輕女的夏之時竟不允許四個女兒讀書。這一次,董竹君真的失望了。她終認識到:過多的自我犧牲讓婚姻陷入兩難,若非自己長期陷於痛苦,就是讓另一半不勝其擾。
於是,細思量之後,她決定離開夏,離開這個讓她窒息的封建大家庭。
1929年,她帶著四個女兒(因當時兒子大明兒太小,無奈留在了老家)拋棄榮華富貴來到了曾經養育過她的故鄉上海,成了出走的“中國娜拉”。這一壯舉瞬時間震驚了成都,成為當時各家報紙紛紛大炒的熱門新聞。
不久,她和隨之而來的夏之時有了一次詳談。在這次詳談當中他們簽訂了一份最後的協議,即暫時分居五年。她想,假如五年之後雙方誰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那麼就離婚。
也就是在這次談話中,夏說了那句傷透她心的話:“你董竹君要是能在上海灘站住腳,我夏之時就用手板心煎魚給你吃。”想那時,董竹君在聽到這番讓人心涼如冰的話時,是怎樣心如死灰,那殘存心底的一點愛意和敬意便也化為了那煙塵和齏粉。
五年後,這段讓人神傷的婚姻終黯然落幕。
從來巾幗都不讓須眉
離婚後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孩子在上海苦度歲月,生活的艱辛有時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為了生計,她整天出入於當鋪。但是,這一切並沒有把堅強的董竹君打倒。她的苦難是因為離開夏之時,她的輝煌卻也因著這苦難得以耀眼上海灘。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為了給雙親籌錢治病,亦為了能幫助她一直認定的先進組織共產黨,她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經商。多方籌集資金後,1930年春,她創辦的群益紗管廠正式開始營業。
眼看事業慢慢紅火起來,不料淞滬戰役爆發,廠房被突如其來的這場炮火燒成了灰燼。而這時,夏之時更是火上澆油,不斷寫信勸說董竹君回來,甚至想出一些荒唐的謀害計劃。
然而,這些困難和阻礙都難不倒不屈不撓的董竹君。為了辦廠,董竹君讓孩子們去上寄宿學校,自己則沒日沒夜地苦幹。但產品銷路並不好,廠子隻能勉強維持。正在這時,房東帶著一批華僑前來參觀,準備投資入股。一位叫陳清泉的菲律賓華僑見了董竹君,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欽佩董竹君的人格魅力,決定幫助她,且欲帶她去廈門老家籌資。
卻沒想到,緊接著發生了一係列不幸的事情:先是因她就淞滬戰役發表過抗日的言論,差一點被抓;後是有一進步學生手持一包宣傳材料來到她家,不巧卻被租界探子跟蹤。探子本來是想敲詐一筆錢就算了,卻想不到這位女子死都不肯給錢。在敲詐不成的情況下,惱羞成怒的探子將董竹君投入監獄。後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終於得以解脫。在那一年裏,她的母親去世,父親病倒。這接踵而至的災難讓這個弱小的女子幾乎不能夠喘息。
然而,否極泰來,四川人李嵩高送來的2000元錢讓她重整旗鼓,不顧多人反對於1935年,創辦了當時在上海灘毫無市場的四川菜飯館—錦江菜館。一切都有了轉機,董竹君從此開始了她一生中最輝煌的創業。
飯館出人意料的紅火,每日裏顧客是絡繹不絕。據說,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以及當時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軍政界人物來吃飯都要等上很久,紅火程度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