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福芝芳 芳心總是伴忠魂(1 / 3)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

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

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納蘭容若

因著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緣故,這個“崇雅社”坤班青衣開始了她的傳奇人生。她對梅的愛到了極致,眼裏已容不了任何沙粒,所以才有了她和孟小冬的那場撲朔迷離的愛恨情仇,有了“芳心總是伴忠魂”的上海灘“抗戰夫人”的稱號。她的一生,因梅蘭芳而傳奇,也因梅蘭芳而波瀾。

如果說孟小冬是為戲而生的女子,那麼,她便是那為愛而生的女子。

在同一個光景之中,同遇到一個驚豔絕絕的男子,於她於她都是幸與不幸。斷然不同的是孟小冬終以傲骨離開了那個男子,而她卻風雨裏至死追隨,所以,在那個男子的傳奇裏,她始終占據最搶眼的位置,且以之芳名流傳至今。

從16歲起,她便放棄了自己的梨園生涯,放棄掉“一代坤旦”的美譽,退出那精彩連連歌舞升平的舞台,嫁給那稀世的伶王梅蘭芳。從此,她的一生便和這個人魂牽夢縈牢係於一起。

至此,她開始了“伶王快樂,所以她快樂;伶王傷悲,所以她傷悲”的長相隨。於是,便也有了那“懸冰百丈名芳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然,這個有著滿清貴族血統的女子,卻也因著多情良人的緣故,一生充溢著愛和情傷。

遇見梅蘭芳的她,硬生生把自己變成這世間“癡情花”的一朵。她對梅的愛可謂到了極致,以至於眼裏容不下一粒沙。因而,當梅轉身和美豔冷絕的女子孟小冬相愛時,她使盡“坤旦”的渾身解數,拆散了這對藝壇上令人稱讚亦豔羨的“才子佳人”的好姻緣。同時,人們也看到唱青衣的終是比唱須生的更懂得柔情萬千。隻是,鮮少有人知道愛梅愛到孤寂的她的情傷。

她的一生可謂是因著梅而傳奇,但她的一生卻也因著梅而波瀾四起,顛沛流離。

然而,她血統裏那獨屬於貴族骨子裏的孤傲,卻也使她永遠傲立於世人麵前,從而留給那個狼煙四起,動亂不堪的十裏洋場一個傲骨錚錚的傳奇佳話。於是,人們記住了這個隱蔽於稀世伶人身後的傲骨滿滿的傳奇佳人,並給她了一個上海灘第一“抗戰夫人”的美譽。

她的一生就是隻為梅蘭芳而生的,當她即將告別人間時,她還留下“梅先生事業如山,我本人隻能算作一棵無名小草”這樣讓人欷歔不已的遺言。

有人說,或許在舞台上,她永遠也無法成為那萬人追捧的“名角”,但是,在現實中,她卻以愛著的“滄桑蝴蝶”的姿態唱了一出精彩的傳奇的人生大戲。

芳魂丹心

“九?一八”事變後,曾聲色漫天的上海即刻淪為“孤島”。時遷於上海的梅蘭芳夫婦也沒逃脫掉日寇的爪牙。為了征服梅,逼梅就範於“天皇”的腳下,日寇可謂使盡了“必殺技”。

1941年12月,他們軟禁了在香港訪問的梅,卻沒能征服這傲骨淩然的稀世伶人。最後,終在世界輿論的壓力下釋放了被軟禁多時的梅,不過,他們卻又生一毒計,通過官方渠道,凍結了他在銀行的全部存款。迫於生計的梅不得不以賣畫為生。

梅蘭芳售畫的消息,瞬時震動了大上海。戲劇界、新聞界、企業界的進步人士,為了聲援梅蘭芳,他們籌集資金,由湯定之、吳湖帆等畫家牽頭出麵,決定在福州路的都城飯店,舉辦“梅蘭芳先生畫展”。然而,那虎視眈眈的日寇和民國特務們並沒有放過梅蘭芳。畫展當天,當梅蘭芳和福芝芳興高采烈地去參加“畫展”的開幕式時,看到的卻是出人意料的一幕:掛在牆上的畫幅,件件邊角都用大頭針別上小紙條,上麵分別寫著:“汪主任訂購”、“周佛海院長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梅蘭芳氣得兩眼冒火,嘴裏嚷道:“芝芳,咱們要抗議,要申訴!”

福芝芳瞟了一眼桌上的裁紙刀,決絕地說:“畹華,在這妖魔橫行的世道裏,隻有一不做,二不休,咬咬牙橫橫心,毀了這些畫!毀畫,便是毀滅日偽的陰謀詭計。我們一定要在所不惜,造成轟動影響。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於是,那滿屋子的心血之作便在兩個傲骨淩然的人的手裏,成了翻飛的美麗紙屑,隻驚得那漢奸頭頭儲民誼一身透脊梁骨的涼。

據說,周恩來聽到這個故事後頗受感動,當即為其題詞:“長澄浪裏天心濕,芳心總是伴忠魂。”

滿清貴族的後代

民國時期,北京城是滿眼的胡同,滿眼的四合院,及古香古色的建築。這個天子腳下的城市,更有青青城牆萬千遠,亦有滿清貴族遺少萬萬千千。

1905年,在宣武門外一個四合院裏降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娃。她,就是日後“懸冰百丈名芳上海灘”的福芝芳。

這是一戶有著滿清貴族生活的種種痕跡的家庭。

據說,福芝芳的外祖父是靠吃皇俸為生的一名滿旗軍官,膝下隻有一女,即福芝芳的母親福蘇思。因戰亂,這名滿旗軍官的收入被中斷了,家庭隨之陷入貧困境地。於是,19歲的福蘇思不得已嫁給一個做小食品生意的人。誰知婚後兩人性情不合,福芳思懷孕不久後就逃回了娘家,發誓再不回婆家門。這福氏,做了當時最稀缺的為無愛而出逃的決絕女子,並在娘家九月懷胎生下了福芝芳。

如此算來,福芝芳亦是如上海孤傲女子張愛玲那般有著顯赫家世,身上亦流淌著貴族人特有的血液的。後來,她的決絕、篤定便也算有了解釋的緣由。

隨著外祖父、外祖母的去世,這個家便也隻剩下孤兒寡母了。然,福蘇思雖家貧如洗,沒有文化,卻頗具滿族女子所具有的俠骨丹心,為人正派,亦通情達理。所以,深受鄰裏的歡心和尊重,人們都親切地叫她“福大姑”,並且關照著她們母女,尤喜歡文靜的小福芝芳。

那時,她們居住的四合院已成大雜院。這兒可謂藏龍臥虎,從此走出來的京劇名角到現在還讓人不忘,比如果湘林、吳菱仙等京劇大師。便也是這樣,這個自小就顯現出京劇天賦的她得以和京劇結緣。

十四五歲時,福芝芳已出落得俏麗靈動,於是母親便把她送到吳菱仙那兒學藝。當時的吳菱仙名望很大,已紅透京華的梅蘭芳就是向他拜師學藝的。

由此,也看出福芝芳和梅蘭芳之間的緣分不是一般的淺呢!

情緣初定

生活中有無數的機緣巧合,邂逅無處不在。

那年,16歲貌美如花的福芝芳和26歲風流倜儻的梅蘭芳的邂逅可謂是無數機緣巧合中的一個。

1920年的堂會,是他們邂逅的大舞台。

咿呀曼妙的唱腔、氣勢飛虹的鑼鼓聲,成了他們的背景樂。她和他都是演戲的高手,懂得人生起伏的掌控。初相見的他們並沒有現在年輕人的直率和無羈。京劇情感演繹的最高境地應該是含蓄,而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含情脈脈的飛轉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