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哈達部的首領孟格布祿在葉赫部的威逼利誘下,竟然想反戈一擊,努爾哈赤勃然大怒,親率大軍攻陷哈達城,生擒哈達首領孟格布祿。此戰受到與哈達關係密切的明王朝的重視,於是命令努爾哈赤恢複哈達部。努爾哈赤深知自己的實力還無法與強大的明朝抗衡,於是恢複了哈達部,但是到了公元1601年,還是將其滅亡。
隨後,努爾哈赤於公元1607年派人化裝成商人潛入輝發城,裏應外合,一舉攻滅輝發。公元1611年,努爾哈赤攻滅扈倫回部。並於公元1619年剿滅葉赫部,從而將海西女真收歸自己麾下。在此期間,努爾哈赤還使用征伐與招撫兩種手段,將東海女真各部統一。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稱帝,建立後金。隨後將大部分精力用於發展後金的社會生產上。
努爾哈赤首先發展的是農業,將遊牧的女真各部組織起來,進行屯田,並擴大衣耕範圍,使建州大片荒蕪之地得到開墾。他還非常注重發展手工業,建立了能夠煉鐵、采礦並製作精良兵器的作坊。在此基礎上,努爾哈赤與漢族地區積極展開貿易,以彌補建州經濟上的欠缺。
努爾哈赤對女真政權作的重要貢獻便是建立八旗製度和創製滿文。八旗製度的雛形是女真部落的狩獵組織,後來成為女真貴族發動掠奪戰爭的工具,但一直都是臨時性的組織。努爾哈赤把它改造為常設的社會組織形式,公元1601年,他以黃白紅藍四色旗為標誌,後來隨著兵力的不斷增加,又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色旗,從而建立了八旗製度。八旗製度是一種軍民一體、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它的實行,提高了女真的戰鬥力,也促進了滿族社會的發展。創製和頒行滿文,是滿族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滿文主要是參照蒙文,結合女真語言拚讀成句,從而完成了滿文的創製。這加強了滿族內部和滿漢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進一步促進了滿族社會的封建化。
後來努爾哈赤與明軍作戰,占領了遼河流域。努爾哈赤便將都城於公元1625年遷到沈陽,以便鞏固對遼河流域的統治,並推行了“計丁授田”和“按丁編莊”
製度,將遼河流域荒廢的土地分給後金士兵,並將所有被俘獲的漢人奴隸編人田莊,使莊田變為官田。這標誌著後金初步完成了由奴隸製向封建製的轉變。努爾哈赤還與蒙古各部互相交好,對蒙古各部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為日後統一蒙古諸部奠定了基礎。
努爾哈赤與明朝之間的戰爭是從公元1618年開始的,這一年的春天,努爾哈赤在精心準備後,率領眾軍民,祭祖告天,宣讀了“七大恨”誓詞,宣布伐明。這“七大恨”是“一恨是無端殺我父祖;二恨是撕毀盟約,出兵助葉赫;三恨是明軍連年入境掠奪,並扣使臣11人,逼我殺10人換取;四恨是將原許配於我的葉赫之女改嫁給蒙古;五恨是發兵驅逐我部所統的三地民眾,不讓三地民眾種田收割;六恨是我奉天征討葉赫時,明偏信葉赫之言,遣使對我辱罵;七恨是明逼我把所俘虜的哈達人退還,結果被葉赫所掠取。”這“七大恨”之第一恨,隻能算是努爾哈赤個人的恩怨,其他六恨盡是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努爾哈赤隻不過是為了伐明而選擇一個很好的借口罷了。宣布完誓詞後,努爾哈赤又申明軍紀,然後率大軍南下攻明。
努爾哈赤的目標首先便是明朝的軍事要塞和互市的重要場所,位於臨渾河邊的撫順城。努爾哈赤智取撫順,又將前來援救的明軍全殲,繳獲了大量武器輜重,隨後又智取清河城。殺死守將和軍民萬餘人。明朝當朝皇帝,昏庸不堪的朱翊鈞坐立不安,派明軍10萬人分四路進攻赫圖阿拉城。明軍各路大都行動遲緩,隻有明將杜鬆一路按時趕到了薩爾滸。
在敵我軍事力量懸殊的形勢下,努爾哈赤決定發揮後金軍隊運動作戰能力強的優勢,采取集中優勢兵力消滅的戰略手段,設計包圍並全殲了薩爾滸的明軍,明軍主將杜鬆也力戰而死。隨後又策馬北上,殲滅消極防守的北路明軍,僅有主將馬林及等少數人逃脫。之後,努爾哈赤聽說另外兩支明軍同時從東、南兩個方向逼近赫圖阿拉,為避免與兩支明軍同時交戰,努爾哈赤又心生一計,將繳獲的杜鬆令箭讓明軍降卒去催促東路軍前來作戰。然後將東路軍誘進埋伏圈,一舉全殲,其主將劉鋌也力竭身亡。得知另外三路大軍被殲滅的消息,膽小怯弱的南路軍統帥李如柏帶著士兵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