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緩和民族矛盾,這對剛入關的清王朝是非常有必要的。當時清朝並沒有完全統一中國,在西南有李定國的殘明部隊盤踞,東南又有鄭成功率水師的不斷騷擾,清軍麵對兩大割據勢力是疲於奔命,窮於應付。於是,順治帝便結合清軍善騎射的特點,與眾大臣共同議定了先西南後東南的軍事策略,決定先盡力招撫鄭成功,同時派降將洪承疇率清軍攻打西南的李定國。對其他小股農民武裝,順治帝則采取了先招撫後鎮壓的策略,使得地方農民武裝漸漸減少直至消亡。洪承疇對西南李定國的剿伐進展得很順利,於公元1659年消滅李定國主力,進入雲南,迫使其殘餘逃往緬甸。隨後又在鄭成功拒不投降的情況下,揮師東進,很快收複江、浙、閩、粵等地,迫使鄭成功率部攻打台灣,收複了被荷蘭人統治長達38年的台灣。此後,鄭成功及其後裔便在台灣盤踞下來。經過這番征戰,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終於完成了基本完成國家的統一,鞏固清王朝的統治後,順治帝將精力放到發展社會生產上來。首先是獎勵墾荒,並減輕賦稅,編成《賦役全書》

頒行天下,免除了明朝天啟、崇禎年間繁重的雜派。

此外,順治帝還對多爾袞攝政時期所實行的圈地弊政進行改革,下令禁止圈地,要求將土地還給原主,恢複耕種。之後又再三強調,永遠不許圈占民房和土地,之後圈地還是時有發生,但規模都不算大。順治帝總算中止了這種危及千家萬戶的滋擾。此後順治帝又大力整頓吏治,將一批貪官汙吏嚴懲,或革職或流放或處死。

順治這些努力,對鞏固清朝初年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清朝官僚機構的弊病。

進入中原後,在加強對中原漢人統治的同時,順治帝還把一批漢族人才籠絡到統治集團中,像洪承疇、範文程、金之俊等人都是順治所倚重的漢臣。順治還打破了清朝漢官不能在衙門中掌印,也就是當家不能做主的舊規,規定誰的官銜在前,誰就掌印。這些措施對緩和滿漢兩族人民之間的矛盾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順治最信任的還是滿族官員,對漢族官員猜忌、防範乃至加害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

順治帝對外國傳教士還禮遇有加,並支持他們在中國傳教。其中最有名的是外國傳教士湯若望,深得順治帝的寵愛。

順治自幼就對佛教非常向往,他聽說臨濟宗著名禪僧玉林秀,年僅23歲就做了湖州報恩寺住持,便請他入京。玉林秀到了北京後,得到順治十分優厚的禮遇。

順治請他為自己取法名為“行癡”,自稱弟子,還時常親臨玉林秀的館舍請教佛道。玉林秀也極力以佛教影響順治,經常講得皇帝喜悅異常,還先後賜予他“大覺禪師”

和“大覺普濟禪師”的稱號。

順治最寵愛的妃子是曾為順治異母兄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董鄂氏,她與順治之間的事情被博穆博果爾知道後,便氣得大罵董鄂氏。順治知道後,竟打了弟弟一個耳光。不久,博穆博果爾怨憤而死,年僅16歲。

等董鄂氏二十七天喪期服滿,順治便冊立她為賢妃,一個月後又被晉為皇貴妃,並頒詔天下。清朝冊封嬪妃原來並不頒詔天下,順治的破例之舉足以證明他對董鄂氏的寵愛。

董鄂妃氏曾為順治生了皇四子,順治曾準備將他立為皇太子。但不幸的是,還未命名的皇四子在三個月後夭亡,董鄂妃非常難過,不久便因憂傷過度而死。董鄂妃死後,順治十分痛苦,曾用藍筆批本達4個多月,而清朝定製中,皇帝及太後死後,用藍筆批本也僅以27天為限。為了撫慰順治,孝莊太後同意追封董鄂妃為孝獻皇後。董鄂妃死後,順治無法擺脫董鄂妃之死所帶來的痛苦,他的情緒日益消沉,身體日漸虛弱多病。

公元1661年農曆正月初二,順治前往觀看親信太監吳良輔的削發出家儀式,回宮後便臥床不起,不久就因天花而死。

聖祖玄燁

(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

在位時間: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曾用年號:康熙

諡號:不詳

廟號:聖祖

安葬地:清東陵

智除鼇拜初現鋒芒

康熙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就受到祖母孝莊太後的喜愛,特命蘇麻喇姑負責照看玄燁,教他讀書識字。孝莊太後也經常言傳身教,對玄燁加以教誨,希望他能成為繼承大統,成為一代明君。

但順治帝當時並不喜愛這個兒子,而是一心一意地想立董鄂妃所生的四子為大子。但這個皇四子很早就夭折了,因而將注意力集中到玄燁這個雖年幼但卻有壯誌的皇子身上來。公元1661年農曆正月初二,順治帝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在母親孝莊太後的堅持下,順治帝宣布由玄燁繼承皇位,並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人為輔佐,然後駕鶴西去。幾天後,8歲的玄燁即位稱帝,是為清聖祖,又因其年號為康熙,故稱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