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吏治打擊腐敗
鹹豐帝即位時的清王朝是一派政治混亂,財政匱乏,百姓民不聊生的景象。即位後的鹹豐帝決定對清王朝的統治政策進行全麵的修整,試圖中興清朝。針對清王朝政府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和大臣們結黨營私,互相傾軋的現象,鹹豐帝決定首先整頓吏治。鹹豐帝罷免了軍機大臣穆彰阿,處死了大學士耆英,使朝野為之震動。同時,鹹豐帝提拔了一批他認為有才能的人。這些人雖然幫助鹹豐帝處理了一些軍政大事,但並不能扭轉清朝的命運。
特別是這些人隨著官職的升遷,漸漸地也開始專橫攬權,又造成清政府新的內部矛盾和鬥爭。其中以肅順最為典型,他依仗鹹豐帝對他的信任而為所欲為,獨攬大權。
鹹豐帝在整頓吏治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腐敗現象的治理。由於科舉考試中的行賄受賄及舞弊事件時有發生,使鹹豐帝十分擔憂,害怕長此以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所以決定加以整頓。1858年順天府的鄉試中出現舞弊,鹹豐帝借此對所有監考官或殺或革職或貶,受株連的有數十人。之後,在肅順主持下查出的鑄幣局貪汙案中,有十幾位戶部官員被殺,株連者達數百人。
經過鹹豐帝一係列的措施,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肅順等人也利用這一機會,結黨營私、打擊異己,更加劇了清朝內部的分裂和鬥爭。
剿內禦外憂慮而死
在鹹豐帝沒有登上帝位的寶座時,農民起義已經在西南邊陲時有發生,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可是,鹹豐帝對此沒有加以重視,結果,在1850年的十二月十日這天,洪秀全等人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這時,鹹豐帝即位才剛滿十個月,他聞訊大為震怒,馬上派兵前去平剿。然而,令鹹豐帝沒有想到的是,清軍雖然人多馬壯,但卻未能實現他的準備把天平軍扼殺在搖籃中的設想。相反的是天平軍在天王洪秀全等人的領導下,擺脫了清軍的圍追堵截,於1852年冬天,接連攻克了湖北的漢陽、漢口和武昌等地,並於1853年年初占領了南京,接著改南京為天京.建立政權。由此,鹹豐帝深深感到他的統治正麵臨著嚴重的威脅。
在連續失敗的打擊下,鹹豐帝冷靜下來,他認識到要想增強清軍的戰鬥力,打敗天平軍,光依靠八旗軍是不行的。於是,鹹豐帝接收了大臣的建議,重新采用舊製辦團練。這一政策也確實收到是成效,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湘軍在曾國藩的管製下,紀律嚴明,內部穩定,有較強的戰鬥力,成為平剿天平軍的重要力量。
自滿人入中原建立清朝起,清王朝就有抑製漢人的傳統祖製,因此,清朝統治者在用漢人的同時,也在防著漢人。這就使鹹豐帝不敢放手重用漢人曾國藩,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由八旗兵組成的江北、江南大營身上,甚至任命一些滿族將領或直接插手湘軍的事務,或率領八旗軍配合湘軍作戰,以此監視曾國藩。但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江北、江南大營先後被天平軍摧毀。與之相反的是湘軍在曾國藩等人的精心經營下,實力逐步增強,成為清政府對付天平軍的最有力的武裝力量。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鹹豐帝不得不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大江南北的水陸各軍均歸曾國藩節製。至此,鹹豐帝才開始真正重用曾國藩。
鹹豐帝知道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決定在物資力量的強弱上,但太平天國起義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軍需也大增,這使本來已經十分困難的清朝的財政更加捉襟見肘。鹹豐帝為了鎮壓大平天國,首先便是解決財政困難問題。鹹豐帝在大臣的策劃下,采取了捐納、鑄造犬錢、發行鈔票和征收厘金等一係列的措施,其中以厘金尤為重要。厘金是一種商稅,分為行厘和坐厘兩種,也就是過境稅和營業稅。由於厘金在揚州征收時初見成效,因此鹹豐帝在1857年把征收厘金推行全國各省實施。雖然厘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清政府的財政困難,但也加深了老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