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追殺蔣家法源歌頌(2)(2 / 3)

李敖不僅支持黨外,而且支持黨外組黨,以跟國民黨分庭抗禮。形成多黨政治,而這是現代民主政治最必要的條件。在《千秋評論叢書》第三十期上,李敖有一篇《我為什麼支持王八蛋?》的文章,他說黨外人士“因為是政治人士,他們的品德即不能高估(對搞政治的人,不論哪一派,都要嚴予注意,不可輕信),我們支持他們,支持的不是他們本人。而是支持反對黨政治,我們為反對一黨獨大、一黨獨裁而支持他們,他們也就在這一‘反對’大方向上的正確,而值得我們支持。除了這一大方向正確外,其實由政客對政客觀點對比,他們與國民黨殊少不同,在習性上且尤其相近,他們的個人極少比國民黨中拔尖的個人好。簡單說來,他們隻是在大方向上勝過國民黨而已,而他方麵。跟國民黨是半斤八兩。但話說回來,要完成兩黨以至多黨政治,支持王八蛋打龜兒子就在所難免,否則全是龜兒子獨大、龜兒子獨裁,絕不是辦法,在龜兒子的暴政下,隻有支持王八蛋來取得平衡。”

六、唱反調的知識分子

李敖截至目前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的寫作,經曆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李敖於1991年6月12日寫的《我寫(北京法源寺>》一文說:“《北京法源寺》作為書名,是十七年前我第一次做政治犯時在國民黨黑獄中決定的……在那種年複一年的陰霾裏,我構想出幾部小說,其中一部,就是《北京法源寺》。由於在黑獄裏禁止寫作,我隻好粗略的構想書中情節,以備出獄時追寫。一九七六年我出獄,在料理劫後之餘,開始斷斷續續寫了前幾章。一九七九年我複出文壇,在其他寫作方麵,一寫十二年,出書一百二十種,被查禁九十六種,被查扣十一萬七千六百冊。這十二年問,幾乎全部主力都投在其他寫作方麵了,《北京法源寺》就被耽誤了。十二年中,隻斷續寫了萬把字,始終沒法完成。……國民黨在台灣三十七年之久的報禁解除後,我決定創辦《求是報》,一方麵跟這個偽政權周旋,打倒它,為它送葬。我深知報紙一辦,我的時間就被困住,《北京法源寺》將不知何年何月問世了。因此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寫兩個多小時,終於在去年年底,快速完成了它。”就是說,這部小說寫完於1990年年底。書末的落款就是:“一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中國台北。”

前引李敖說:“一九七六年我出獄,在料理劫後之餘,開始斷斷續續寫了前幾章”。這當是初稿。許以棋寫有一篇《——李敖二度出獄有感》,其中說:“1980年再去看他時,他說他正在寫有關譚嗣同的曆史長篇。他滔滔不絕地講譚的滿腔熱血,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胸懷,以及譚的文學造詣。戊戌政變失敗後,譚不願逃走,寧可以死酬國,在菜市口被清廷斬首時毫不畏懼從容就義。李敖當時講得很激動。這種事本來就是使人感動的,但對李敖,卻不止此。你會覺得他是在身體力行。那天我們談得很晚,第二天一早他就來了,帶來一個扇麵送我。他記得我曾要他在我的杭扇上寫幾個字。想不到他抄了一整扇麵譚嗣同的詩給我……”1984年3月,李寧前來訪問,提出:“我們等了很久,還沒有看到你的文學名著。”李敖回答:“我正在寫,明年以前至少會先出版一冊。”這兩段話告訴我們,1980年和1984年3月,李敖都在寫他這本書,加上1976年出獄後那一段,李敖先後三次寫他這本書。1976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了前幾章”,“1980年寫哪幾章,不得而知,1984年3月所寫,當仍是開頭幾章。因為在這年4月、5月、7月出版的《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33期、34期、36期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北京法源寺》,那是前幾章的連載。這個事實說明,這本書是一部用心良苦之作,經過了精雕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