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一)(3 / 3)

四、感歎句這是帶了喜、怒、哀、樂等感情說述的句子,句首常有感歎詞,句末加感歎符號“!”。例如

呀,我要死了!

哦,這裏風景真好!

以上四種句式,全體又可有肯定和否定的分別。說述事物“怎樣”、“是什麼”的是肯定句,說述事物“不怎樣”、“不是什麼”的是否定句。例如

煩惱究竟是一種暮氣。(肯定)

海公公,那不是我的家嗎?(否定)

(乙)從形體上分類,可得二種:

一、單句這是以一個事物為主語,以一個動詞、形容詞、同動詞(或附帶被動詞、補足語等)為述語的句子。例如

你的心境近來似乎很不寧靜。

一般人歡喜談玄。

二、複句這是主語或述語不止一個,分解起來,可成幾句的句子。其中有許多種式樣。

(1)主語不止一個的。例如:

土地之稅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主語五個,述語隻是“為地方政府之所有”一個,改為單句,可得五句。)

(2)述語不止一個的。例如:

他在官舍沒有事做,便去搬磚,晨間把一百塊磚由齋裏搬到齋外,暮間把一百塊磚由齋外搬到齋裏。(述語四個,主語隻“他”一個,改為單句,可得四句。)

(3)句中含有別的句的。例如: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是句,這裏作著“知道”的被動詞。)

(4)用接續詞把兩句接成一句的。這類句子,式樣甚多。例如:

價廉而物美。(“價廉”“物美”都是句,用“而”字接續著。)

你來或者我去。(“你來”“我去”都是句,用“或者”接續著。)

與其你來毋寧我去。(用“與其”“毋寧”把“你來”“我去”兩句接續著。)

習問七

1.書信文和普通文不同的是哪幾點?

2.就文選十二、十三分出前文、要事、後文三個部分來。

3.試依下列條件造句。

一、肯定的敘述句

二、否定的說明句

三、肯定的詢問句

四、否定的反問句

五、肯定的命令句

六、否定的希望句

七、表示怒意的肯定的感歎句

八、表示悲哀的否定的感歎句

4.把下列各複句改造成隻有一個主語和述語的單句。

此像在會稽妙相寺,為南朝少見的石像之一。風伯伯一些也不睬,隻管吹著他,向地下卷去。衣、食、住是人生缺少不來的。

5.下列各句中如含有單句,試摘出來。

他……心裏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鍾。我景仰托爾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與愛。新生活是每一個人每日有一定的工作。

第八課

文話八

書信和禮儀

凡是文章,都假想有讀者的,寫作的態度和方法因讀者的不同而變換。說話也是這樣,同是一場演說,對中學生講和對社會大眾講,內容盡可不變,可是用辭的深淺、引例的難易以及口吻、神情等等都該不一樣才對。

書信的讀者是限定的特殊的個人,作者自己和這個人的關係,寫作的時候須加以注意。寫給老朋友的信和寫給未曾見麵的陌生人的信應該不同,寫給長輩的信和寫給平輩或下輩的信也應該不同。言語上的一切交際禮儀,在書信中差不多完全適用。

從一方麵說,書信比言語更要注意禮儀。因為我們當麵對人說話的時候,除了聲音以外,還有舉動、神情、態度等等幫助。學生拿了書本對先生說,“給我解答一個問題!”這明明是命令口氣,但那學生如果是鞠著躬用著請求的態度說的,先生聽了決不會動氣。在書信裏就不然了,書信是用文字寫成的,除了文字以外沒有舉動、神情、態度等等幫助,一不小心就失了禮儀,使讀者不快。所以“給我解答這個問題”這一句話,在書信裏非改作“請給我解答這個問題”不可。曆來書信多用敬語,原因就在這上麵。

書信裏的稱呼向來是很複雜的。稱對手的有“仁兄大人”、“閣下”、“足下”、“執事”、“台端”、“左右”等等,自稱的有“愚弟”、“鄙人”、“不佞”等等。現在改得簡單了,除彼此有特殊稱呼的(如母舅和外甥、表兄和表弟、叔叔伯伯和侄等)以外,一般的尊稱是“先生”,知友稱“兄”,自稱是“鄙人”或“弟”。“我”字向來是不常用的,現在不妨用了。“你”字有“你”、“您”兩個,稱同輩以上該用“您”,稱同輩以下不妨用“你”。

書信通常用請安問好作結,署名下常用“頓首”、“敬啟”、“拜啟”、“敬上”等字樣。這種敬語,在最初也許是表示真實的情意的,流傳下來,成了習慣,就是一種禮儀的虛偽了。在可能的範圍內,這等地方應該力求簡單合理。

書信在文章以外,還有許多事項應該注意,如書寫的行款、信箋的折法、信封的寫法、以及郵票的黏貼方位等等都是。這些事項大概可以依從一般的習慣,而且與文章本身無關,所以這裏不多說了。

修辭法二

求更好

消極修辭的原則是(一)意義明確,(二)倫次通順,(三)詞句平勻,(四)安排穩密四種。這些原則如能遵守,寫作、談話就可以沒有壞處了。這是第一步工夫。

這個以外,我們還有第二步工夫該做。我們不但要使寫作、談話不壞,還要使它更好,更合情境,更對於讀者有效。這便是積極修辭了。

凡是一篇值得讀的文章,當然是不違背消極修辭的原則的,然而細看起來,其中還有著種種積極修辭的手法。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的努力常常並存著。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該隨處留意。現在為便利計,把文選二《差不多先生傳》做例,來說個大概。

一、這篇文章用疑問句開頭,“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如果用“差不多先生姓差,名不多”開頭也是可以的,而作者卻不然,把自己知道的事情故意來問讀者。

二、文章中用著許多的“差不多”,如“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之類都是。

三、文句中疊用著許多同調子的成分。如“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他也會寫,也會算”,“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之類都是。

四、文章中用著許多對稱的句子,如“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支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身上苦痛,心裏焦急”之類都是。

五、文章中用著許多重複的句子,如“不是差不多嗎”一句重複至四次,“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一句重複兩次,他如“有一天”亦重複地用著。

六、文章中於句調重複之中又故意加著變化,如“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支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接下去是“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再接下去是“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之類就是。

七、文章中用著特種的言語,如“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不說“死”而說“一命嗚呼”之類就是。

諸如此類,並不是偶然的,也不能用消極修辭的原則來說明,這些都是積極修辭的方式。這些方式,對於這篇文章,有著許多幫助的地方。

積極修辭的方式很多,隻是要用得適當才會發生效力。任何一種修辭方式,如果胡亂使用,就會和消極修辭的四個原則相抵觸,不但不能使寫作、談話更好,反要弄得更壞。例如把“死”說做“一命嗚呼”,在文選二裏是發生效力的,但是,用在別種文章或談話裏,就不一定得當了。

習問八

1.試把文選十五末節“今特諭爾”下一段做材料,改造成一封給朋友的書信。

2.把文選十四中所用的敬語及謙辭改成近時的通用語。

3.把文選十二改換語氣,造成一封弟弟給哥哥的書信。

4.從文選十五中,尋出具備下列條件的文句來。

一、故意發問的

二、文句中疊用著許多同調子的成分的

三、句與句相對稱的

5.下列加·號各語,如果照普通說法,該是什麼話?

維時鱗鴻乏便。

誠君家千裏驥。

唯期海波不揚。

是所望於疆吏作三年蓄艾之計。

第九課

文話九

書信和諸文體

書信以應付當前的事務為目的,這所謂事務,範圍很廣。我們向書店賣書是事務,得寫信;接受朋友的要求,解釋書上的疑難也是事務,也得寫信。到了某處,向父母報告行程是事務,得寫信;把某處的地方情形、名勝大概和自己近來的感想報告給要好朋友知道,也是事務,也得寫信。事務因各人的生活情形而不同。主婦的柴米瑣屑和學者的研究討論,同樣是事務。事務的種類五花八門,書信的內容也就非常豐富了。

普通文章的種類,有記述、敘述、說明、議論四種(或記敘、論說二種),書信中各種都有。普通文是以一般人為讀者的,指不出讀者是誰;如果讀者是一定的人(一人或二人以上)的時候,普通文也就成了書信了。

書信和普通文的區別,隻在體式上,並不在內容上。書信可以是記敘文,也可以是敘述文,也可以是說明文或議論文。書信如果是寫某一件東西或某地方的風景的,就是記述文;如果是述某一件事的經過的,就是敘述文;如果是說述某種理由或是自己對於某事的主張的,就是說明文或議論文。

有些書信隻要把書信特有的頭尾部分除掉,就是普通的文章,或是遊記、地方調查記,或是學問上的說明,或是關於人生及國家大事的議論。古今流傳的名文,有許多本是書信,經後人刪去頭尾,或節取其中的一部分,就成普通文的形式。純文藝作品如小說之類,用書信體寫成的也很多。這就足見書信文範圍的廣泛和運用的便利了。

書信在應用文中是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一種,它在應用文中和普通文最接近,而且包含著普通文的各種類。所以,書信是值得重視值得好好學習的。

文法七

句的成分的省略

句由主語述語二部分構成,複雜的句,還在各部分添加著附加成分。凡是一句句子,主語和述語是必得具備的。

可是在實際上,我們的談話或寫作中,盡有許多省略的辦法。例如我們對火車站賣票員說“上海三等”,就等於說“我買往上海去的三等車票”,毫不致發生誤會。當朋友詢問你父親的健康的時候,你回答說“很好”,等於說“我父親的身體很好”,也決不會叫別人不明白。可見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或地方,一句句子並不要全部都說出,有些部分是不妨省略的。

文法上省略的句式很多。這裏先舉幾種最普通的。

一、對話的省略當兩人對麵談話,或通信用文字來替代談話的時候,句子常常有省略的。例如:

〔我〕印了這麼一種信紙,奉送〔兄〕一匣,〔我〕乞〔兄〕察收。

太史慈高叫日,“哪個是孫策?”……策笑日,“隻我便是〔孫策〕。……”

二、自述的省略自己講述自己的行動或情形時,往往省略“我”“吾”等主語。例如:

八月十八夜,正是雙星渡河之夕,〔我〕晚夕後獨倚欄旁,……〔我〕遠遠聽得樓欄下人聲笑語,〔我〕忽然感到家鄉漸遠。……〔我〕凝立悄然,〔我〕隻有惆悵。

三、承前的省略一個主語有許多述語時,隻須第一句有主語,第二句以下的主語常省略。例如:

他在官舍沒有事做,〔他〕便去搬磚,〔他〕晨間把一百塊磚由齋裏搬到齋外,〔他〕暮間把一百塊磚由齋外搬到齋裏。

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我們〕要征服自然,〔我們〕隻得服從自然。

四、說理的省略一句句子,如果它的內容是說理的,常省略主語,因為這道理誰都適用,任何人做主語都可以的緣故。例如:

〔人〕不要因一兩事過失,便放倒不顧;〔人〕亦不可以一二事合理,便自足。

〔人〕偶然聽一段好話,聽一件好事,亦知歆動羨慕,當時亦說我要與他一樣;不過幾日幾時,此念就不知如何銷歇去了!

習問九

1.試把文選十七刪去書信口氣,改成一篇記遊寫景的文章。

2.試把文選十六刪改成一篇鼓勵自己的論說文。

3.下列各文句中如有省略的成分,試補入。孝威氣質輕浮,心思不能沉下;年喻成童,而童心未化。前寄一函至園,想已達覽。久不見紹原,又未得來信。

“你哪一天到這裏來?”“明天。”

“明天誰到這裏來?”“我。”“你歡喜運動嗎?”

“歡喜。”

4.下列各文句是經過省略的。其中省略得有對有不對,試辨別出來,且把理由說明。

假如你不歡喜這些玩藝兒,〔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談談笑笑,跑跑跳跳!

小雨點的家在一個紫山上麵的雲裏。有一天,〔他〕正同他的哥哥姊姊在屋子裏遊玩。

第十課

文話十

記述和敘述

作者自己不表示意見的文章叫做記敘文。再細加分析,可得記述文與敘述文兩種。

我們對於外界事物有兩種看法,一是從它的光景著眼,一是從它的變化著眼。對於某種事物,說述它的形狀怎樣,光景怎樣,是記述;說述它的變遷怎樣,經過情形怎樣,是敘述。前者是空間的,靜的;後者是時間的,動的。用比喻來說,記述文是尋常的照片,敘述文是活動的電影。尋常照片所表示的是事物一時的光景,電影所表示的是事物在許多時候中的經過情形。

我們寫一個人,如果寫他的麵貌怎樣,穿的是什麼衣服,正在做什麼事,周圍有著什麼東西,諸如此類,都關於那個人的一時的光景,是記述;如果寫他幼年怎樣,求學時代怎樣,學校畢業以後先做什麼事,後來改做什麼事,諸如此類,都關於那個人的一生或某期間的變化,是敘述。我們寫一處地方,如果寫當時可見到的風景,是記述,如果把那地方曆來的狀況詳細說述,古時叫什麼名稱,曾經出過多少名人,在某次變亂中遭到怎樣的破壞,經過怎樣的改革,才成現在的樣子,這就是敘述了。

前麵曾以普通照片比記述,以活動電影比敘述。我們倘若不把那長長的活動電影片放到放映機上去,看起來就是許多張普通的照片。從此說來,敘述其實是許多記述的連續。我們出去遊玩,經過某山某水,一一寫記,就成一篇遊記。這遊記從全篇說,是寫出遊的經過情形的,是敘述;若把其中寫某山或某水的一段抽出來說,是寫某山或某水的一時的光景的,就是記述了。

記述和敘述的分別原是很明白的,這兩種成分常常混合在一篇文章裏,純粹記述或純粹敘述的文章,實際上並不多見。我們把記述分子較多的叫做記述文,敘述分子較多的叫做敘述文。有些人為簡便計,不分記述、敘述,就概括地叫做記敘文。

文法八

主語的幾種樣式

主語在句子裏是表示事物的。表示事物的詞是名詞和代名詞,做主語的似乎隻是名詞和代名詞了。可是實際上並不這麼簡單,主語可有好幾種形式。

一、名詞或代名詞這是最簡單的樣式,一個名詞或代名詞都可以做主語。例如:

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

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

二、經過限製的名詞或代名詞這是名詞或代名詞上麵帶有附加語的,附加語雖有種種不同,總之對於原來的名詞或代名詞是形容詞性質的。例如:

涼風吹衣。

吾輩讀書人入則孝,出則弟。

新砍的山柴必必剝剝的響。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形容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原是用來限製事物的,有時因為所限製的事物非常普通明顯,就省去事物的名稱,隻留一個形容詞短語拿來使用;這種形容詞短語的性質就和名詞一樣,當然可作主語。例如:

掌櫃的生氣了。

走的不算好漢!

形容詞短語的樣式,語體是“××的”,文言體是“××之”。語體的“××的”可以直接當名詞用,文言體的“××之”卻不可以。文言體在這時候,常把末尾的“之”字換作“者”字。例如

親朋中子弟佳者頗少。

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

四、動詞或形容詞動詞、形容詞也可以做主語,這時候,動詞、形容詞就等於名詞了。例如:

想生於鬱。

〔好似〕讀書是答應人家工夫,是欺哄人家掩飾人家耳目的勾當!

煩忙是近代生活的特征。

五、引用句這是用整個的句子來做主語的,常加引用符號“”。例如:

“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是差不多先生說的話。

“一年之計在於春”是一句名言。

習問十

1.文選十八和文選十九,如果用攝影片來比,哪一篇像普通照片,哪一篇像電影?

2.從文選十六裏摘出記述文幾句和敘述文幾句。

3.從讀過的文章中找例句,或自己造句,每句要合乎下列條件之一。

一、主語是名詞的

二、主語是代名詞的

三、主語是經過限製的名詞的

四、主語是形容詞短語的

五、主語是動詞的

六、主語是形容詞的

七、主語是引用句的

4.從讀過的文章中尋出若幹有“者”字的句子來,並指出哪幾句裏的“者”字可以和“的”字相通。

5.文選二十第四段末句“五,八,六,兩”,作者故意把數目的次序顛倒著。這手法在這首詩裏有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