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了解動機,推動興趣——動機是孩子發展興趣的推動力(2 / 3)

總之,動機引發行為,行為產生結果,良好的結果增進興趣,動機是孩子興趣的推動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通過提問等方式,引發孩子的動機,從而推動孩子發展各方麵的興趣。

二、動機是推動孩子發展興趣的強大力量

動機是引起行為的一種刺激,是發展興趣的強大力量。有了動機孩子做事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孩子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好事情本身就會增進孩子的興趣。所以說,動機是推動孩子發展興趣的強大力量。

每個人都有動機,有的動機來自需要,有的動機源於好奇。人有各種各樣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等。人的種種需要,構成了人的各種各樣的動機。而各種各樣的動機也推動了孩子各種各樣興趣的發展。

有的動機源於好奇,由好奇引發動機,由動機推動興趣的發展。比如,孩子對一個玩具汽車充滿了好奇:為什麼它能夠自己走呢?

孩子由此對玩具的內部結構就會充滿好奇,出於看一看、了解一下的動機,孩子就會將玩具拆得七零八散。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對孩子總是表示無奈,不等打罵,孩子就已經哭了,父母隻能安慰孩子:“乖,別哭啊,媽媽再給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其實,孩子有這樣的動機,也不見得是壞事,孩子能夠拆開一個玩具,然後再把玩具組裝上,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和成就,孩子對這方麵的事情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所以,父母應該發掘孩子的這種動機,這對推動孩子發展這個方麵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小明4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英語。小明的媽媽在讀英語書的時候,小明就在媽媽的旁邊仔細地聽。

有一天,媽媽無意中聽到小明對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我媽媽會英語,我也會。”接著就說了一句。

別的小朋友不懂英語,自然對小明崇拜得不得了,纏著小明教他們英語。

小明說:“我明天開始教你們啊!”

晚上,小明回到家,就纏著媽媽教他英語。

媽媽知道了小明的學習動機,自然也高興地教小明。

一段時間以後,小明逐漸對英語產生了興趣,不用媽媽教,有時間就自己聽英語錄音、英語廣播,看英語頻道,他的英語水平自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明的媽媽為此也感到非常高興。

這個故事中,小明的媽媽就是利用了小明“炫耀”“自豪”等心理情緒,從而抓住小明的動機,引導小明對英語的學習,逐漸培養小明學習英語的興趣。

所以說,動機是推動孩子興趣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發現很多人小時候的一個小小的動機,就可以發展成興趣,有的興趣就可以轉化為終生受益的能力,這一切,都是因為動機的強大推動力。

總之,父母要經常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做事情的動機,對其良好的動機進行引導,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為孩子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孩子的動機,激發孩子的興趣

動機是孩子的個人需要的產物。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深刻、不實際,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切實、不全麵,很多孩子的動機,有一部分與現實生活脫節,或者與孩子的潛在素質不相適應,所以,父母就很有必要幫助孩子對一些動機進行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