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雖然很弱小,但是一樣需要有責任心。如果孩子沒有責任心,就會變得懶散和麻木,即使對某件事情有興趣,也不會維持多長時間。這樣就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有責任心的孩子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小東是一個非常聰明、開朗的孩子,他非常有責任心,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有始有終。
但是,很小的時候,小東做事總愛給自己找個借口辯護,有個“常有理”的毛病,借此推卸責任。
本來,媽媽花了很多錢給他買了一個玩具。但是,小東很快就把玩具拆成了一堆零件,媽媽讓他收拾,他總會說:“一會兒我自己會把玩具修好。”媽媽也沒有辦法,就隻好過一會兒再催他。但是,當媽媽再讓他修理玩具的時候,他就說:“我累了,想休息一會兒。”最後還是沒有將玩具修理好,媽媽隻好自己修理玩具。
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情況,跟媽媽溝通之後,堅持讓小東修理好玩具。一開始,小東還堅持自己的理由,爸爸一催,他就哭鬧著向媽媽求助。媽媽沒有幫他,他隻好自己修理玩具。
這樣一來,小東一方麵修理了自己的玩具,鍛煉了實際動手能力,體會到了樂趣,另一方麵,爸爸媽媽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也培養了他的責任心。
從那以後,小東再也不會做事做一半了。
小東稍微大一些之後,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會探索到底,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因為父母對他的要求就是做事要有始有終。
成長的過程中,小東有過這樣那樣的興趣,但是,從來沒有一個興趣在發展到一個階段就放棄的情況,這也得益於小東父母對小東責任心的培養。
現實生活中,像小東以前那樣,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總是在玩夠了玩具一扔,看一會兒英語書一扔,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最後,什麼興趣都沒有培養好。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曾經說過:“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的確,責任心是孩子發展興趣的基礎,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催化劑。隻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才能做到將自己的事情堅持到底,才能保持長久的興趣,這樣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興趣,催化出較強的能力。
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隻有孩子有了責任意識,才會看到自己的責任。意識決定一切,孩子如果沒有這種責任意識,就不會有責任之說,可能興趣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放棄。所以,父母一定要首先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2.給孩子留點行使責任的自由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受苦,所以替孩子做了本應該孩子動手做的一切。有時候孩子會對父母說:“這個我自己能做。”父母卻說:“你還小,不能做。”而正確的做法是,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行使責任的自由,有些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隻有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權利,孩子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
3.交給孩子一些責任
父母要不時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交給他們一些小的任務,並讓他們知道這是必須做的。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收拾自己的屋子、玩具等,並且告訴孩子這就是他的責任,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不然就會受到懲罰。
4.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不容忽視的方麵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相信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這樣良好的習慣,這對孩子發展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如果父母做事總是虎頭蛇尾,那孩子的興趣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不斷轉移的現象。總之,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責任心的孩子,才能將興趣堅持到底,才能形成和培養良好的興趣,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他的興趣一定在不斷轉移,難以形成穩定而持久的興趣。責任心是孩子發展興趣的基礎,是興趣轉化為能力的催化劑,每個父母都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興趣的良性發展。
總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每個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讓孩子在點滴的生活中明白責任的重要,激發孩子對興趣的責任心,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穩定而持久地發展興趣,從而走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