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引導孩子學習的策略(1 / 3)

學習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很多父母所關注的重點,也是很多父母頭疼的重要問題。本章為父母朋友們介紹一些引導孩子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創造讀書環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讀書環境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麵,一個好的讀書環境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習慣。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的做法無疑是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引導孟子的讀書興趣。

在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子一直由母親一個人帶著。有一次,孟母帶著孟子住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孩子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嚎哭的樣子,玩起了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看到後,皺眉說道:“不行!不能讓我的孩子在這裏住了。”

於是,孟母帶著孟子搬到了集市附近,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著商人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又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看到這一幕又皺眉了,說:“這裏也不是我的孩子適合住的地方。”

於是,孟母帶著孟子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變得守規矩、懂禮貌、喜歡讀書。孟母說:“這才是真正可以讓孩子居住的地方。”於是,他們在學校附近定居。

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同時也說明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而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適宜的學習空間。孩子的學習環境應該包括兩個方麵:

1.硬環境

在家裏,父母要給孩子“分封”一隅之地,一張書桌,一個書架,進行一些適當的布置,為孩子構建一個“學習的城堡”,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書桌要整潔,物品安放有序,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有很大的幫助。書桌前麵的牆上,最好貼上孩子喜歡的圖畫,給孩子一份溫馨的感覺。

2.軟環境

父母要注意手機的鈴聲不要吵到孩子學習,父母之間的關係要和睦,盡量不吵架,更不能當著孩子吵架。對於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父母要盡量滿足,要關心孩子,時常噓寒問暖,讓孩子體會到愛,給孩子學習的動力。

此外,父母經常讀書,對孩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言傳身教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有這樣一個孩子,因為家裏地方小,父母把一間房用來放雜物,一間當做臥室,客廳裏放著一台電腦,電視放在了臥室。孩子當時應該隻有五六歲。

晚上孩子放學回家學習,爸爸在客廳裏用電腦玩遊戲,媽媽在臥室裏看電視。孩子回家不是在客廳就是在臥室看書,連一張最基本的桌子都沒有,還不被允許去雜物室看,因為父母怕孩子玩。但是,孩子以為父母不關心他,學習總是心不在焉的,成績也一直平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得過且過了。

就這樣,這個孩子直到12歲讀初中,開始住校了。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漠然,孩子到了初中就開始逃學,去校外的網吧玩。本來很聰明的一個孩子,本來在父母眼裏一直很乖的一個孩子,就這樣,慢慢地成為“問題少年”。這個時候父母才開始著急。他們一直以為對孩子小時候不要管那麼嚴,孩子大了自己就會學習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都像一張白紙,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甚至是一生的影響。比如說,家長許諾了孩子,就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不然就會給孩子留下不誠實、說話不算數的印象。父母連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就更沒資格要求孩子了,即使要求孩子,孩子也難免有抵觸心理。作為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活潑、愉悅、和睦的家庭環境。比如:孩子的家長如果愛幹淨,每天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孩子在家自然也會保持這樣一個環境,在學校也會努力保持教室、學校的環境整潔。父母平時的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一個言傳身教的影響。

此外,盡量讓孩子的學習環境每隔一段時間變化一下,比如,變變顏色、換一張壁畫等,這樣既減輕了孩子對單調環境的厭倦感,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對孩子學習情緒也有很大的提高,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環境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首先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隻有保證良好的環境,孩子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學習的興趣,在環境的熏陶下,孩子的興趣才能慢慢轉化為學習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一點,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深思。

二、磨刀不誤砍柴工,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父母認為,學習就是學習,哪來那麼複雜的方法,讓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好好學習就是了,這也能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學習能力。

其實,這些父母的這種觀點是片麵的。孩子在父母為自己設定的種種條條框框下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更不要說形成學習能力了。很多孩子因為父母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不能承受父母給自己的重壓,無法負載父母的期望,隻能選擇逃避,有的孩子甚至通過自殺來抗議父母。

還有的孩子經常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看著他的時候,他就學習,假裝一副很認真的樣子,等父母一轉身,可能孩子就在胡思亂想或者去偷偷地玩遊戲。

這對我們做父母的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寒心的事情,雖然我們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卻沒有領情。

孩子為什麼沒有領情呢?

因為孩子對學習根本就沒有興趣,或者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讓本來對學習有興趣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