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培養孩子的興趣要找最有效的途徑(1 / 3)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形成和發展良好的興趣,走向成才之路。孩子的主觀因素是興趣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培養孩子的興趣,一定要從孩子自身找突破口,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因素的作用。

一、環境對孩子興趣的形成和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在興趣的形成問題上,有兩種極端的觀點。有人認為,是遺傳因素決定了孩子的興趣。有人認為,是生長環境決定了孩子的興趣,比如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給我一群孩子,把他們放到特殊的環境中去培養,我可以把隨便一個培養成醫生、律師或者乞丐。”還有一種折中的觀點:孩子的興趣80%來自遺傳,17%來自後天環境的培養,3%源於偶然因素。

其實,孩子的興趣並非完全由遺傳因素來決定,也不是完全由生長環境來決定,更不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簡單相加的原因,而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比如遺傳、環境、教育以及孩子個人的主觀努力等,這些因素對孩子的興趣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在興趣不同的發展時期,這些因素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甚至它們在一些時期是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具體來說,在興趣的形成中,遺傳為興趣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以及人的主觀因素等,就是為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提供了條件。

其中,環境在興趣的形成過程中無疑有著巨大的作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比遺傳更重要。”

一個人的興趣與其生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社會環境就是一所大學,每個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算人了學,一直到離開人世的時候,才算畢業。一定的社會環境,是個人興趣形成和發展的背景,它製約了一個人興趣發展的水平,也影響著興趣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比如說,一個人生活在戰亂時代,戰爭頻繁,那麼他的興趣可能就會與軍事有關。

《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過,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嘎子生活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槍特別有興趣,一直想得到一把真槍。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社會環境影響了他的興趣。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會對電腦感興趣,對遊戲感興趣,對玩具感興趣,等等。

孩子的興趣的形成和發展與家庭環境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家庭是兒童生長的最初環境,有人稱它是“第一所學校”,對形成興趣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我們經常說的“書香門第”“醫學世家”“體育世家”和“梨園子弟”,這些都說明了家庭環境尤其是家長的興趣對子女的興趣形成的巨大影響。

小宋生長在一個醫學世家。

他的祖輩都是醫生,他的爸爸是醫生,他的親戚很多也都是醫生。

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宋很早就對醫學產生了興趣,各種處方熟記於心。很多時候,病人剛說完症狀,父親還沒來得及想,小宋就把病因和應吃的藥說了出來。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小宋的學習、專業都是往醫學方麵發展。這就是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總之,環境對孩子的興趣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形成和發展良好的興趣,走向成才之路。二、孩子的主觀因素是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

孩子自身的主觀因素是孩子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影響孩子興趣形成和發展的主觀因素有很多,比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意誌力以及自信心等。本節,我們主要探討兩點:一是需要,二是意誌力。這兩個方麵是促使孩子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

1.需要是興趣產生的內部動因

一個人的興趣,不是由遺傳、環境和教育來決定的,隻有當外界環境和教育條件變成一種個人的需要的時候,才會形成和發展個人的興趣。孩子的興趣也是這樣。所以,從人的心理發展來說,興趣與需要總是同步的。

比如說,孩子對體育活動感興趣,那是出於強身健體的需要,也是為了滿足自身活動的需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那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個人隻有他的學習、鍛煉、發明創造等興趣是為了某種需要,這樣產生的興趣才會濃厚而持久。

需要是人自身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興趣也是多種多樣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人的需要是分不同方麵的。比如說,認識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等都屬於人的需要。興趣是以需要為前提和基礎的。

小張從小就愛看足球比賽,看著解說員流利地道出球員的名字,小張感到非常有意思。小的時候隻是對球賽的精彩感興趣,一個精彩的進球往往讓作為球迷的他激動不已。大一些的時候,同學們談論起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的時候,小張總是插不上口。

小張發現,自己需要了解一些球星的經曆,於是,狠補了很長時間,把各個球員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當一些情況牢記於心的時候,小張對足球比賽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正好,周末的時候家裏的電視不能發出聲音了。小張的爸爸非常著急,隻看畫麵也沒有什麼意思,本來打算放棄的時候,小張興致勃勃地坐在沙發上,看著一個個熟悉的球員,為爸爸當起了解說員。每當一個球員拿球的時候,小張總是會為爸爸講解這個球員的名字、國家、曾經效力的俱樂部或者這個球員的技術以及贏得過哪些獎杯等。

爸爸很高興地誇了小張一番:“你簡直比解說員都了解得多,太厲害了!”

小張聽了爸爸的表揚,心裏美滋滋的,解說比賽的興致更濃厚了。

從小張的例子中,我們發現,對於同學們都知道的知識,自己不知道,這就產生了了解的需要,於是,這種需要轉化成了對球員經曆的興趣,由興趣轉化成自身的知識。爸爸的誇獎無疑讓小張得到了心理認同,這樣對足球解說的興趣就更濃厚了。

需要產生興趣,需要帶動興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激發孩子的需要,引導孩子的需要,這也是培養孩子興趣的重要方麵。

2.頑強的意誌力是興趣產生的主觀條件

需要是孩子興趣產生的內在動因,但孩子光有需要也不能產生興趣,一定要把需要付諸行動,用頑強的意誌力去克服困難,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形成興趣。

頑強的意誌力是興趣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才華的積累、才幹的增長及才能的發揮。所以,興趣是意誌力作用的結果。

小雯從小就喜歡彈鋼琴,學習鋼琴的興趣非常濃厚。於是,媽媽花費巨資給小雯買來鋼琴,讓小雯開始學習彈鋼琴。

冬天的大清早,小雯就被媽媽從被窩裏拽出來,開始練琴;夏天悶熱難忍,小雯仍專注於那些跳躍的琴鍵,忘我地彈著彈著……指甲磨禿了,手指滲出了血,一觸琴鍵便疼得鑽心,但是她依然沒有叫苦。

多少個不眠之夜,她都是在琴聲中度過的。意誌力使她獲得了老師的讚許,在意誌力的支撐下,她逐漸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在環境相同的條件下,有的人就獲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就一無所獲。答案就是意誌力!意誌力在一個人興趣的形成及成才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辛勤的付出是不行的,沒有頑強的意誌力更不行!

孩子對某事物產生興趣,這僅僅是一種渴望,而要把渴望變成現實,變成孩子的成就,那就需要有頑強的意誌力。

總之,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需要,培養孩子的意誌力,這樣才能讓孩子長久地保持興趣,充分發揮主觀因素的作用,讓興趣成為終身受益的能力,從而取得某些方麵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