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拚學曆不如鍛造能力——如何將孩子的興趣轉化為能力(3 / 3)

需要,就是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一種渴望。一個充滿求知欲的孩子學習起來是不會覺得累的。

興趣,這是第二個階段。孩子由對知識的需要,轉變成為對知識的興趣。學習任何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享受學習的過程。

成功,這是第三個階段。由於有了前兩個階段的培養,孩子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把握,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擁有了完備的學習能力,對學習任何知識,孩子都不會有恐懼心理,因為他的學習能力足以讓他應付所有的學習任務。這樣孩子就很容易取得成功。

這才是這對父子關於學習最本質的東西、理論化的東西。當然,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親也很注意孩子的勞逸結合。父親總是會選擇在孩子累的時候,讓孩子學會放鬆。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會休息的孩子,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所以,父母一定要善於引導孩子的興趣,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就是孩子能力逐漸形成的過程。學習如此,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例子:

一個孩子看到同齡人都在溜冰場上盡情地玩耍,內心難免會有些衝動。結果,當穿上溜冰鞋後,他卻摔倒在地上。

孩子並沒有因為疼痛而放棄,在這個時候,“學會溜冰”已經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當孩子不再摔倒,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的時候,溜冰就會成為孩子的一種興趣。

慢慢地,孩子成為溜冰場上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孩子已然形成了一種能力,取得了這個方麵的成功。

學習是這樣,溜冰是這樣,做其他的事情也是這樣。

總之,要將事物轉化成孩子的需要,在需要滿足的過程中,孩子體會到事物當中的樂趣,就會形成一種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做得更好,這個不斷熟練的過程就形成了能力。有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隻有培養孩子的能力,才能讓孩子更加出色。

五、能力是成就美好人生的本領

麵臨著當今社會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加人到考研大軍中。很多父母問:“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而言,孩子該不該讀研?”其實,讀不讀研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能力。

但是,很多人卻不得不選擇繼續深造,因為現在的招聘單位確實招聘條件苛刻,動輒要求研究生學曆或者有3年工作經驗,僅此一項,就已經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而很多研究生也常常在找工作的時候碰壁,這並不是招聘單位的問題,而是有些研究生自身的問題。很多人抱怨:“我是研究生,不要我,反而要一個專科生。”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職業規劃師問一個準備考研的學生:“你為什麼要讀研?”

這個學生說:“研究生找工作好找一些。”

職業規劃師不禁啞然失笑:研究生找工作好找?多少研究生在招聘會上奔波,多少研究生打破頭隻為爭一個錄用名額?

其實,對大多數的招聘單位來說,應聘者的實際能力比其學曆更有說服力。

以下是一個外企主管的親身經曆:

有一年,在北京一所名校的招聘會上,一個其貌不揚的大專生來了,他不是這所學校的,跟其他的應聘者相比,他的學曆可以說是毫無競爭力。他是某某省一所專科學校的學生,專業也不對口,學的是農林專業。

我戲謔地問:“學的農林專業,你是否親身實踐過?”

這個學生反問:“一個牆上有兩個狗洞,大狗鑽大洞,小狗鑽小洞。難道小狗就不能鑽大洞了?”

我這才正視這個男孩:一臉的堅毅,眼神之中透露著一股自信。

我問:“你的學曆是大專,你為什麼選擇到這個名校的招聘會來應聘?”

那個男孩說:“我隻是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單位,沒有去想這個單位在哪裏招聘。”

我接著問:“你應聘的這個職位,我手頭有20多個研究生的簡曆,有十幾個本科生的簡曆,很多研究生都望而卻步,是什麼力量讓你來應聘?”

那個男孩微笑著說:“我以前做過銷售,有3年的銷售實戰經驗,管理過團隊。我隻是渴望更大的成功。”

我說:“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我給你一個實習的機會,因為你的勇氣和自信。能不能立足,就看你的能力了!”

男孩說:“謝謝!”

3個月的實習後,男孩如願地留在了單位,而且憑借出色的業績,晉升為銷售部的一個主管。而同期的3個工商管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卻“紛紛落馬”。

我想:這個年輕人非常自信,注重談話的技巧,他跟客戶談判的時候,總能抓住客戶的心理,人際交往能力非常強,完全可以勝任部門主管一職。

不久,那個男孩競成為銷售部的副經理,晉升之快,令人驚訝。

我不禁感慨道:“別看我資格老,學曆高,但是,他的年薪比我高多了。”

了解了這位主管的一次親身親曆,相信父母都在思索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了。

這就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抓住每一次讓孩子成長的機會,培養孩子的以下能力:

1.獨立能力

獨立能力主要包括獨立思維能力、自理能力等,隻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才能讓孩子在麵對一些事情的時候,能夠獨立處理,而且能夠處理得很好。現在的孩子依賴性太強了,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呼籲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仍然需要從培養孩子的興趣人手。比如說,讓他學會獨立思考,首先得保證他有思考某件事情的意願。對於有著濃厚興趣的事情,不用父母說,他也會努力去想辦法“解決”的。

2.交際能力

人生活在社會上就需要交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人的交際能力往往會決定事情的成敗,比如談判、銷售等,沒有一定的交際能力是不行的。孩子也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可是,有許多孩子潛意識裏卻隱藏著一種“交際恐懼症”,他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害怕與人打交道。因此,父母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首先是要幫他克服這種厭惡與恐懼,建立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的興趣,讓他主動在別人前展示自己。其實,一個樂於和他人打交道、樂於打開自己接納他人的孩子本身就是受人歡迎的。

3.領導能力

孩子能夠積極參與一些活動,去領導別人,一方麵孩子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自製能力、協調能力等,這對培養未來的“領導”人有很大的作用。真正的領導能力來源於什麼?不是權勢地位,而在於一個人在某一件事情上投入的巨大熱情,從而獲得成功。

4.創新能力

隻懂得跟隨學習的孩子難以做出大的成就,隻有創新才能讓孩子加快成長。創新能力是一個人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能力,一個孩子未來能夠有多大的成就,創新能力是最關鍵的因素。

創新首先是一種主動意識,是發自內心主觀的“我想”,然後才是客觀上的“我能”。興趣是一切創造活動的前提。很難想象,不投入巨大的熱情,孩子的大腦會有效地開動,會主動地展開想象力,提高創造力。

例如,下雨了,孩子們對雨水很感興趣,於是在雨停後,老師帶孩子們到操場上玩,不平的窪地像一個小池積滿了水,孩子們你一腳我一腳,興高采烈地踩著。

孩子們有的說:“這裏怎麼有水?那裏怎麼沒有水?”有的說:“風吹過時水像老婆婆布滿皺紋的臉,怎麼回事?”有的說:“水麵怎麼好像鏡子,能照出我的臉?”有的說:“明天我們開運動會。要是下雨就開不了,怎麼辦?”

老師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便將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集中起來討論,孩子們的一個個奇思妙想讓人稱奇“造一個不怕雨的機器人”“發明一個雨篷,雨水滴在上麵,馬上就會被蒸發”等等,這樣,孩子們的創新靈感在自主的心靈空間和自然空間自由而生。

除了以上幾種能力外,父母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讓孩子真正擁有競爭力,這不是看看書就能學到的,一定要在長期的教子實踐中培養。能力是孩子創造美好人生的基礎,是孩子競爭力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