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學中,這種奇特的地形叫做“雅丹地貌”,當地的維吾爾族人稱之為“雅爾當”,意為“陡峭的小丘”。它是在幹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中國的新疆、甘肅等幹旱地區都有分布。
在大約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準噶爾盆地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湖兩岸植物茂盛,水草豐潤,從出土的化石中,人們發現了烏爾禾劍龍、蛇頸龍、恐龍、準噶爾翼龍等許多奇異的遠古巨獸。後來地殼經過兩次巨大變動,湖泊消失,湖底升起為陸地。
驕陽似火,大風肆虐,經過千萬年的風吹雨打,原本平實的土地出現深淺不一的溝壑,裸露的石層被狂風雕琢得奇形怪狀。烏爾禾處於風口位置,每當大風刮起,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被風吹起的沙礫和石子,變成有力的錘子、鑿子,在殘留的土層上又敲又打。質地不夠堅硬的地方,被全部消磨殆盡,大地上隻留下各種奇異的土雕:矮圓的土丘、四壁陡峭的土崗、層層疊疊的土壟……走進魔鬼城,放眼望去,全是奇形百態的土丘,除了幾叢灰色的駱駝刺,一片渾黃,四下寂寥無聲。可是一旦有風吹過,各個方向就會同時傳出奇怪的呼嘯聲。
氣流在粗礪的岩石中摩擦橫行,土丘土壟成為龐大的天然樂器,把風聲無限放大。風越大、聲越響,最後變成恐怖的鬼哭狼嚎,在城中久久回蕩不散。
桂林:流傳千年的美麗傳說
桂林山水風光的美很早就被中國人認識與頌揚,那些秀美林立的小山峰,以及環繞山峰的江水,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美麗傳說。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的北部山區,有舉世無雙的峰林景觀。這裏的山並不高,也不大,然而一座座平地拔起,千姿百態。山中內藏玄機的溶洞幽深瑰麗,怪異奇巧的山石更是到處可見。與峰林親密相依相偎的是碧水——漓江,它明潔如鏡,在萬峰之中蜿蜒百轉,多情流連。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絕”,讓桂林在千百年中,一直保持著“山水甲天下”的桂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它發源於桂林東北部地區,一路流經桂林城和古鎮陽朔。桂林山水的佳境在漓江兩岸,其中由桂林至陽朔的84公裏河段,是桂林山水最精華的部分,有“黃金水道”之稱。
黃金水道上,漓江像一條青色的絲綢飄帶,優雅寧靜地緩緩流淌;兩岸千峰萬巒,猶如選美模特一般,各自擺出美麗的造型,靜靜等待漓江的檢閱。象山是桂林山巒的代表,它位於漓江與桃花江(屬漓江主要支流)的彙流處,因山形酷似一頭靜立水中的巨象而得名。當地人說,一定是這頭大象來此飲水,喜愛這裏的風景而不願離去,才化成石山的。
當然,包括象山在內的所有峰巒,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約300萬年前,這裏曾是浩瀚的大海,海底沉積了厚厚的石灰岩。後來地殼運動,海洋升成陸地,原本平整的石灰岩層斷裂扭曲。由於氣候溫熱,雨水衝刷、溶解岩層,橫七豎八的裂縫不斷加深擴大,經過長期的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桂林各種各樣的岩溶地貌:
地麵以上,凸峰孑然孤立,石山腹中溶洞森然神秘;地麵以下暗河彎彎曲曲,縱橫交錯。
一年四季,不論陰晴,對桂林來說,都有良辰美景。
晴朗的日子裏,碧空如洗,漓江水絲滑如鏡,兩岸峰巒,分毫不差地倒映在水麵。泛舟江上,有種“分明看見青山頂,卻在青山頂上行”的奇異感覺。而煙雨中的漓江則更有一番風情:細雨如紗,雲霧迷蒙,山峰若隱若現,前方江水若有若無,遊人仿佛進入虛幻的夢境。
黃龍溝:深山中的巨龍
在四川省阿壩州,有一條由岩石天然形成的“中國龍”伏在山中——乳黃色的岩石組成它的軀體,岩石上淙淙的流水好似龍鱗閃爍的光輝,而頂部的五彩水池構成龍的眼睛。這個神奇的地方就是黃龍溝。
在這裏,山脊被層層疊疊的乳黃色岩石覆蓋,奇特的黃色岩帶寬30米至170米不等,從山下到頂部長3600多米,落差高達400多米,好似蜿蜒於密林幽穀中的黃色巨龍。人們根據這裏的景色猜想:有條黃龍在空中飛行累了,降落到地麵休息,因為迷戀四周的風景,從此不願離去,於是伏臥山中,守望著密林,仰望著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