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叛逆的青春(3)(2 / 3)

聖劍與杯,上帝決定了男人與女人要配對,這樣才有地球上的生生息息。擺脫所有生活中的瑣事,僅僅是受到愛欲的激勵,為了他們自己的快樂,同時也為了傳宗接代,兩個人結合在了一起。兩人之間另有一層更深的關係。讓我們來想像一對夫婦,他們會看到他們那至高的愛情,也隻可能是生育孩子的工具,或者是互為快樂的工具。讓我們再來想像一下,這種欲望是如何被從生理層麵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層麵的。那個目標會把他們從存在的深處提升到自己的視野之中,或者說提升到自己的幻象之中。他們所重點考慮的不是周圍的世界,而是他們擁有的一個共同觀念。

這種描述不太確切,聽起來像德爾菲神廟的神諭似的。這種關係的基礎不是身體上的結合,而是其他種類的共同興趣,那些興趣在本質上是精神性的、知識性的、實踐性的。它跟我正在描寫的東西是有差異的,就像小山跟高峰的差異。夫妻倆決定領養孩子,而不是自己生育,不管那樣做是多麼正確,也不管那樣做會使他們多麼快樂,領養和親生總是不同的。也許,隻有在早年的青春時代,友誼才會讓人們分享精神,但正在發育的身體關注的隻是自身和自身的需要。隻在極少數時候這些早年的情緒才會延續下來,直到完全的成熟。愛欲所創造的人際關係是最珍稀的,也是最光榮的。在這種情況下,“成為朋友”的意思幾乎是史無前例地解決了人生最大的矛盾。兩人都在那個神聖的領域之中,分享著對方的孤獨,目的是要使那種孤獨感顯得更加深刻,深刻到你在自己的身上也能看到對方的內心。朋友會保護你,使你不至於失去那種孤獨感,你們倆還可以相互保護。

毫無疑問,我青年時代的第一場重要戀愛的本質跟我一直在描寫的情況有關。我和基洛特的關係,現在就是這樣一種友誼關係,愛欲中斷了,而性根本就沒有來得及讓它到來。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膽敢做出努力,把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訴諸文字。那種關係在我們的人生中一直是不完整的或者說從來沒有實現過。我必須承認,在所有那三種至高無上的愛——包括婚戀、母愛以及純粹的愛欲中,我都沒有取得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就不能取得成功。這也許是命運決定的,而性格往往會為命運做上一半的主。隻要我們還能抓住生活,還能對生活施加影響,隻要我們還能繼續創造性地工作,直到我們人生的結束,成功與否都是無關緊要的。就像我母親在臨終之前,把所有的東西都送人一樣,人是赤條條的來,最終會赤條條的去,你擁有的東西很多,最終又能如何不一樣呢?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不管誰進入了玫瑰叢,他都可能會抓取一把鮮花。不過,不管他能抓取多少,都會是整個花叢的一小部分。但是,一把就足以讓我們去體會花朵的本質,感受到花朵的芬芳。隻有在我們拒絕進入花叢的時候,或者把滿把的鮮花散發出去的時候,那些花朵才會獨自開放,不為我們所知,或者說我們被它拋棄,獨自品嚐著寂寞和孤獨。